食力foodNEXT/夜市微解封 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

▲夜市微解封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圖/食力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自從雙北於2021年5月15日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緊接著19日全國同步升級至今,夜市不論自主停業或是縣市政府強制停業,在疫情爆發後,曾經萬人空巷的夜市,停業期間只剩下空蕩蕩的街道與小貓兩三隻。

如今歷經近兩個月,疫情逐漸趨緩,各地陸續有夜市在符合防疫規定下「微解封」,同時也在網路上引發網友討論。夜市重啟對於需要營生的攤販來說是喜,對於籠罩在疫情壓力下的消費者來說,又有什麼感受?

夜市近一個月網路討論聲量近9萬則,北市宣布夜市微解封達到高峰

《食力》使用意藍資訊「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6月11日至2021年7月11日網路對於「夜市解封」的討論聲量變化,總聲量討論(不包含新聞來源)來到89222則,對比6月中之前的零星聲量,可說是猛爆式成長。

討論聲量會突然增加的原因,就在2021年6月中,連日確診人數從最高峰500多人降自200人以下,媒體與民眾開始關注解封機率。而在2021年6月19日時討論聲量明顯提高,是因為有民眾在臉書公開社團「報廢公社」貼出台北景美夜市排隊人潮的照片,對於夜市的群聚人潮,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關注台北市無強制夜市停業,擔心確診人數稍微降低大眾就開始鬆懈,讓網友們看了憂心忡忡,多數留言方向都是希望大眾能再忍忍,等到疫情真正緩和後再出來逛夜市。

而三級警戒到2021年6月28日仍未解除、再次延長到7月12日(後又延至7月26日),台北市同日宣布夜市可以微解封,寧夏夜市率先於6月29日復業,關於夜市解封的網路討論聲量瞬間沸騰,6月29、30兩日討論聲量更達2萬則左右,一直持續到近日,隨著各地夜市陸續開放,網路討論聲量依舊熱烈。

▲夜市微解封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圖/食力foodnext)

網友對於夜市解封都在討論什麼?負面情緒佔多數!

那麼,短短一個月內近9萬則的網路討論聲量,大家都在討論些什麼?對於夜市解封的感受究竟是喜還是憂?

《食力》進一步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分析網路聲量對於「夜市解封」的討論情緒,Opview系統依照網路貼文、留言中的正負字詞佔比來判定該則文章或留言的情緒歸類。例如:想去、不錯、想吃等會歸為正面情緒字詞;不要去、危險、可怕等會歸為負面情緒字詞。

▲夜市微解封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圖/食力foodnext)

而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到,夜市相關討論的負面情緒聲量遠遠大過於正面情緒聲量。也就是說,對於疫情尚未完全趨緩之際,大眾對於夜市解封仍有相當大的擔憂情緒。

而從夜市解封的文字雲圖來分析,究竟大眾在夜市微解封的議題下討論、在意哪些面向?可以看到大多是圍著和疫情、防疫措施等相關議題討論,像是先前台北農產運銷中心(北農)、環南市場相繼爆出的群聚感染事件,不免引發大眾擔心場所群聚背後隱藏的感染危機。

而高雄瑞豐夜市、台北寧夏夜市為全台率先微解封復業的兩大夜市,不論是夜市人流、攤商營業狀況等都引發大眾關心。另外像是夜市開放後的內用問題、社交距離保持、戴口罩、篩檢等相關防疫措施,在夜市微解封下該如何執行等也是大眾熱議的話題。

從文字雲的相關字詞看來,雖然「美食」字詞有擠上文字雲,但文字雲上大多還是和防疫相關的字詞,也驗證了即便在好久沒吃到的夜市美食面前,大多數的民眾更關心的仍是微解封所帶來的隱憂。

▲夜市微解封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圖/食力foodnext)

夜市微解封,網友熱議這10件事

《食力》根據網友討論內容進一步整理出夜市微解封相關議題的10大討論面向,可以看到網友對於夜市飲食模式(外帶、內用、邊走邊吃)及若大量人口聚集可能造成的感染問題及防疫措施(實名制、社交距離)等都是民眾在意的面向。

其實這也不難想像,若在疫情尚未平息的情況下開放夜市,過往夜市人擠人、在室外開放式座位用餐或是拿著食物邊走邊吃的情況在疫情下都可能是感染未爆彈。

▲夜市微解封網友最擔心這10件事。(圖/食力foodnext)

禁內用、限外帶!逛夜市的氛圍暫時回不去!

各地夜市陸續迎來微解封,但加了個「微」就代表著尚未完全解封,仍存在著許多限制,仍必須遵守「禁內用、限外帶」就是夜市微解封的條件之一。

過往大家到夜市,就是享受著一攤接著一攤吃,或是能在共用區座位上享用不同店家買來的美食,而在防疫無法內用只限外帶的情況下,似乎少了點逛夜市的感覺,而對於夜市攤商來說,餐點僅限外帶的情況下,能吸引的回流客潮也有限。

開放空間、人流移動大 開放夜市內用隱憂多

不論是餐廳、夜市等餐飲場所,對於「內用」問題,大家討論的都還是和疫情、確診等有極大的關係。雖然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已近2個月,中央政府宣布在2021年7月13日餐飲場所在有防疫規範條件下可開放內用。但在疫情還沒完全穩定下,全台除了澎湖縣,其他縣市仍停止內用。而對於在開放式空間用餐、人來人往人流移動率高的夜市來說,若拿下口罩用餐,相對於在餐廳內用餐、感染風險增加許多,因此讓網友感到相當不安心。

只要疫情尚未平息的那一天 群聚仍會有感染風險

而有鑒於先前北農、環南市場爆發的群聚感染事件,大眾對於「群聚」仍存在可能引發大批感染的隱憂。而雙北總觀來說一直是疫情熱區,台北市又走在夜市微解封前頭,也引發大眾熱烈討論。

眼看全台每日確診人數從三位數一路降到二位數,國內疫情雖然看似逐漸緩下來,但若夜市微解封,大眾難免想一解「夜市愁」,不難想像會有「報復性逛夜市」的情況發生。不過一窩蜂的人擠進夜市,不免會有感染的疑慮。

夜市出路口多 要如何落實實名制是重點

防疫措施下不論是去商場、餐廳甚至便利商店都需要實聯制控管,但夜市型態多元,有像是台南花園夜市是在一大塊空地上的擺攤,也有像台北士林夜市、寧夏夜市等,是由許多街道匯集而成,共通點是出入口一定不只會有一個。

夜市是否能做好出入口的人流管控、確認民眾是否有確實進行實聯制登記,對於出入口多的夜市型態來說都有相對執行上的困難,大眾也會擔心是否會有隱形的流動人口,造成防疫上的漏洞。

夜市微解封憂大於喜 讓大眾安心逛夜市成課題

疫情肆虐全台,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型態。夜市迎來微解封,對於愛逛夜市的台灣人來說應該是件開心的事,但在疫情尚未平息下,大眾對於夜市解封還是隱憂大於喜。要如何讓人流回到夜市,又能安心逛夜市,也將是全台各夜市想求營生之前,首要面對的防疫課題。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 藉「疫」使力加速升級!夜市從台灣庶民文化再進一階的機會點來了
【攤商控管】夜市攤商多且流動,防疫考驗管理組織的自治力
【環境改造】擺脫髒亂惡名!後疫情時代的夜市環境升級挑戰

關鍵字: 食力foodNEXT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