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超方便! 女性在家診斷是否感染白色念珠球菌

▲白色念珠球菌、黴菌性陰道炎。(示意圖/123RF)
▲想要治療陰道炎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診斷,接著才能正確用藥。(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根據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資料指出,陰道炎根據感染的原因不同,大體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種類的感染性陰道炎,第一是細菌性陰道炎,第二是黴菌性陰道炎(又稱酵母菌感染,或白色念珠球菌感染),第三是滴蟲性陰道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衛教說明中提到,陰道炎的治療藥物也會因為原因不同而有所不一樣,細菌性感染使用抗生素(Metronidazol或Clindamycin),黴菌感染使用抗黴菌藥物(Clotrimazole 或 Nystatin),滴蟲感染則使用抗寄生蟲藥物(Metronidazole)。另外,上述各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劑型可以使用,像是陰道塞劑、口服藥或是外用藥膏等等,醫生可以視情況給予。

因此,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就特別提醒大家,想要治療陰道炎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診斷,接著才能正確用藥。但一般來說,這三種陰道炎症狀雖然是略有不同,但普通民眾是很難分辨出來的,通常要由醫生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另外,這三種陰道炎,都會或多或少引起搔癢(陰道或外陰部),而光是單純的外陰部搔癢,也不一定是陰道炎引起的,它可以僅僅是局部皮膚過敏、乾燥或是濕疹造成的,所以加總上述各式各樣的情況後,其實趕快去看醫生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首先在此提醒大家。

▲醫師、醫生、開會。(示意圖/123RF)
▲科學界也在幫忙解決檢測問題。(示意圖、非當事團隊/123RF)

現階段,要100%確認白色念珠球菌感染,醫生可以從陰道採樣,然後等待 24-72 小時才能獲得 PCR 的檢測結果,但這對大多數女性來說是不方便的,甚至有些生活忙碌,上班族的女性,更是有時間上的局限與困難,如果再加上一些醫療資源缺乏地方的女性時,那就更具有挑戰性了。現今女性購買某些抗白色念珠菌藥物時並不需要醫師處方(指示用藥),所以如果她們出現外陰部瘙癢的症狀時,就可能會直接假設感染了白色念珠球菌,並且自行去藥房購買藥物而不去看醫生,誠如本文開頭所述,外陰部瘙癢的原因很多,並不一定是白色念珠球菌感染,不恰當使用或濫用抗黴菌藥物,不僅會延誤治療、浪費金錢外,也會導致抗黴菌藥物的耐藥性,因此需要科學界幫忙解決這樣的問題。

2021年5月3日發表在 ACS Omega期刊上的一篇科學論文就是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該篇論文是由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的生物技術學系瑪尼教授 (Naresh Kumar Mani)所領導完成的,他將特殊材質的細線放進衛生棉條或衛生護墊上,就可以在 10 分鐘內檢測到是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瑪尼教授說,如果該產品被更進一步大規模證明有效,就可以讓世界各地的女性快速、廉價地自我診斷白色念珠球菌的感染,尤其是在資源有限的地區,進而迅速給予治療。

▲衛生棉、衛生棉條。(示意圖/123RF)
▲將特殊材質的細線放進衛生棉條或衛生護墊上,就可以檢測到是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示意圖/123RF)

瑪妮教授回憶時說道,利用衛生棉條或護墊來診斷的這個想法,開始於好幾年前,當時,他正在和他的兩位同事討論,其中一位是產科醫生,另一位則是微生物的黴菌學家,印度目前並沒有對白色念珠菌給予太多的重視,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新生兒或是孕婦,這可能會是一場災難,雖然白色念珠球菌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黴菌擴散到全身,也一樣會造成嚴重敗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因此,能在早期階段發現它,並給予正確治療,仍然至關重要,而這種快速且廉價的自我診斷測試,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檢測的科學原理為,白色念珠球菌會分泌一種特殊的酵素,叫做L-脯氨酸氨肽酶(L-proline aminopeptidase),而放入衛生護墊或棉球的細線材質則為L-脯氨酸 β-萘酰胺 (L-proline β-naphthylamide;簡稱PRO),這個PRO化學物質可以很容易被 L-脯氨酸氨肽酶水解掉,並呈現出粉紅色,若女性陰道存在的白色念珠球菌越多,粉紅色的顏色就會越深(參照圖1)。但如果女性正在月經期間,粉紅色就可能被血液的紅色所掩蓋,這是一個缺點需要進一步改進。另外,有專家指出其他病原菌,如困難腸梭菌,也可以產生 L-脯氨酸氨肽酶,但當然這種菌出現的機率並不是那麼的高。

▲醫師、臨床試驗、實驗室。(圖/123RF)
▲瑪尼教授團隊還希望能尋找到PRO的類似物,來取代PRO。(示意圖、非當事團隊/123RF)

瑪尼教授團隊還希望能尋找到PRO的類似物,來取代PRO,因為PRO是一種致癌物,大家不會喜歡。此外,當找到合適的替代物後,還需真正進行臨床實驗,因為到目前為止,該項研究僅僅是針對模擬樣本進行了測試,並未實際針對女性使用過後的衛生護墊直接進行測試,也就是說,距離實際可以使用,仍有一段距離。但儘管如此,梅尼教授仍然衝勁十足,堅信這項檢測,是一個低成本、簡單、快速的居家自行採檢方法,更代表了科學界改善女性健康所邁出的一大步。他目前正與美國和英國的合作者努力尋找 PRO 的替代物,並且確保有足夠的資金在短期內將產品推向市場。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不也正是對這位印度教授的最佳寫照嗎?

▲圖1將特殊材質的線放進衛生護墊,可以檢測白色念珠球菌的感染。(圖/潘懷宗提供)
▲圖1、將特殊材質的線放進衛生護墊,可以檢測白色念珠球菌的感染。(圖/潘懷宗提供)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眼袋讓人老10歲 「眼神管理」成年輕人新焦慮!專業醫師揭除眼袋形成原因與解方

眼袋讓人老10歲 「眼神管理」成年輕人新焦慮!專業醫師揭除眼袋形成原因與解方

即使疫情已經過去,不少人仍習慣戴著口罩出門,看人的第一眼不再是整張臉,而是眼神是否明亮有神,「眼神管理」因此成了外貌印象的關鍵。光澤診所整形外科陳威臣醫師指出,近年門診中詢問「眼袋怎麼消」、「如何改善眼袋」的患者顯著增加,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眼袋不僅與年齡有關,長期生活習慣不良也會使眼下浮腫、鬆弛,甚至伴隨黑眼圈,看起來顯得疲憊、顯老,老化問題提早浮現。

2025年10月30日 11:25

坣娜胰臟癌逝 醫:「內視鏡超音波」可助高危險群早期確診

坣娜胰臟癌逝 醫:「內視鏡超音波」可助高危險群早期確診

每年11月是「胰臟癌意識月」,昨卻傳出歌手坣娜死於此症的遺憾消息。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智翔說,「內視鏡超音波」克服傳統檢查痛點,已成為早期偵測胰臟病變的重要選項,不僅可助醫師近距離觀察胰臟,還能進行抽吸、切片,對高風險族群尤為關鍵。

2025年10月30日 11:09

晚上睡不好、白天腦袋昏恐陷「惡性循環」 專家揭助眠關鍵營養素

晚上睡不好、白天腦袋昏恐陷「惡性循環」 專家揭助眠關鍵營養素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常讓人白天腦袋昏沉,這恐怕是身體發出警訊!藥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會逐漸下降,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然而睡眠就像是幫大腦和身體「按下重置鍵」,一旦沒有睡好,大腦缺乏修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緒混亂等狀況就會找上門,長期更拖垮免疫力,衝擊身體健康。要改善睡眠問題,除了生活作息、睡眠環境調整,「補對營養素」也能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10月30日 10:31

體重上升別怪喝水多 醫教分辨胖還是水腫

體重上升別怪喝水多 醫教分辨胖還是水腫

許多人看到體重上升或腿變粗,會懷疑「是不是水腫」,甚至認為是「水喝太多」引起。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指出,這是常見迷思,導致水腫的關鍵為「循環、代謝變差」,和水喝多少關係不大。

2025年10月30日 10:23

機場入境「取消免檢疫通道」!石崇良:手提行李全面X光檢查

機場入境「取消免檢疫通道」!石崇良:手提行李全面X光檢查

台中爆出非洲豬瘟疫情,外界質疑海關防線失靈,導致走私食品隨處可見、導入疫情。衛福部長石崇良今(30)日受訪表示,會配合關務署強化邊境管理,機場查核將全面加嚴,不再以「紅綠線」風險來區分疫區或非疫區入境班機,一律同等進行查核,擴大執行X光掃瞄攜帶行李。

2025年10月30日 09:58

Joeman減掉30公斤 醫解析4關鍵:吃比運動更重要

Joeman減掉30公斤 醫解析4關鍵:吃比運動更重要

網紅Joeman歷經多次復胖,如今穩定維持在70公斤,成功減重引起話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Joeman的方法雖非專業減重計畫,但觀念正確,而且貼近生活,確實具有參考價值。

2025年10月30日 09:43

懷孕可請「3種假」安心養胎 醫:準爸爸也應善用

懷孕可請「3種假」安心養胎 醫:準爸爸也應善用

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覺得疲憊、噁心、腰痠背痛,卻不太敢請假,對此醫師說,懷孕是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挑戰,準媽媽應安心運用3項法定假別,包括產檢假、安胎假及產假,而準爸爸也應妥善使用陪產檢及陪產假,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寶寶最棒的禮物。

2025年10月30日 09:13

好多人咳嗽生病! 醫揭「3大病毒」

好多人咳嗽生病! 醫揭「3大病毒」

好多人生病!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目前最常見的有流感、COVID-19、腸病毒。他也分享6大自保措施,像是戴口罩、勤洗手、多睡一點。

2025年10月30日 08:2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