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補牙還是作假牙? 牙醫師圖解說明

▲假牙。(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噢!好痛!」二十多歲女大生在爬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跌倒,門牙猛力撞上樓梯扶手,嘴裡旋即冒出一股血腥味。

「天啊,我的牙齒掉了!」女大生驚呼,睜大眼睛望著落在掌心的牙齒,腦海裡冒出好多問號,「現在應該怎麼辦?脫落的牙齒要如何保存?有可能把牙齒種回去嗎?」

在外力撞擊下,牙齒可能會整顆脫出,贋復補綴專科方煥華牙醫師指出,如果處理得當,便有機會把牙齒裝回去,也就是所謂的復位。

搶救掉落牙齒,請你這樣做

「首先要趕緊找到掉落的牙齒,」方煥華牙醫師強調,「找到牙齒之後,千萬不要用衣服或衛生紙去擦拭牙根的表面。牙齒分成牙冠與牙根,牙根附著在齒槽骨上,本來就會帶血帶肉。牙根表面都是一些生長的細胞,倘若刷洗、擦拭牙根,可能會使牙齒復位之後的存活率降低。」

比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小心地用手拿著牙冠部,以乾淨、室溫的水輕輕沖洗,將表面附著的塵土污物沖掉就好。沖洗乾淨後,可以存放在生理食鹽水或牛奶裡,如果沒有生理食鹽水或牛奶,可以將脫落的牙齒含在舌下部,然後立刻就近尋找合格的醫療院所去做復位跟固定。

牙齒掉落怎麼辦?

在事發當下正確處置,並即時就醫,才有較高的機會保住牙齒。

牙齒斷裂位置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牙齒遭到撞擊時,也可能發生斷裂,方煥華牙醫師解釋,隨著牙齒斷裂的位置不同,處理方式也不相同。

把牙齒剖半來看的話,從外到內,分別是最外層的牙釉質,中間的牙本質,最裡面的是牙髓腔,具有神經和血管。

如果斷裂的位置沒有影響到牙髓腔,屬於比較輕微的狀況。在斷裂面乾淨的前提下,有機會將斷裂的牙齒黏回去。倘若牙齒過於破碎,牙醫師會考慮用樹脂材料去修補,或是以陶瓷性的材質製做全陶瓷貼片來進行修復。

如果斷裂的位置破壞到牙髓腔,通常會建議先做局部或完整的牙髓組織清創,也就是根管治療或俗稱的抽神經。方煥華牙醫師解釋,治療完成後,沒有不舒服,才會進一步考慮如何復型,恢復原來牙齒的結構跟外型。可以使用樹脂材料、全陶瓷貼片,或製作牙冠。

牙齒斷裂怎麼辦?

如果斷裂的位置已進到牙根,屬於比較嚴重的狀況,需要將牙根拔除,以避免後續的發炎、腫脹。後續可能得考慮植牙或牙橋,以恢復美觀及咀嚼功能。

假牙的材質有哪些?

無論是因為牙齒斷裂、蛀牙而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後續大多需要製作固定式假牙,如單顆牙冠將牙齒罩起來,方煥華牙醫師解釋,單顆牙冠就像安全帽,可多一層保護,避免牙齒斷裂。

固定式義齒會模仿原生牙齒的外型、功能去製作,常見的材質包括全金屬牙冠、金屬燒瓷牙冠、全瓷牙冠等,不同的材質具有不同的特性。方煥華牙醫師分析,全金屬牙冠具有延展性、密合度較高、較不會斷裂,但是因為顏色與自然牙不同,對美觀的影響較大。

目前,陶瓷類材質在牙科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因為顏色與自然牙較相似、生物相容性高、強度與硬度高,方煥華牙醫師說,而且製作的時間較短,全陶瓷材質具有一定的優勢。

全瓷牙冠的材質包括陶瓷、二氧化鋯等。陶瓷的透光度佳,不過硬度中等,可能出現瓷崩、瓷裂的狀況。

全瓷牙冠材質差異

二氧化鋯的強度較高,可讓假牙更為耐用,此外預染氧化鋯具有漸層顏色,可呈現自然色階。由於晶像結構的關係,氧化鋯能減少光線散射,提高透光度,且能產生螢光效果。所謂的螢光是因為自然牙能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再發出藍色可見光。預染氧化鋯不用額外進行螢光染色,即可產生螢光,讓假牙呈現逼真外觀。

前牙區的假牙對外觀影響較大,基於美學考量,可選擇透光度、擬真度較佳的材質,方煥華牙醫師說,後牙區的假牙必須承受咀嚼、磨牙等挑戰,必須選擇強度較高的材質。

貼心小提醒

當牙齒遭到外力撞擊而斷裂、掉落時,一定要即時處理,才能回復較佳的外觀及功能,方煥華牙醫師提醒,根據斷裂的位置不同,治療方式也不相同,務必及時就醫。

妥善的假牙復形對於美觀及咀嚼功能皆非常重要,方煥華牙醫師說,假牙材質的進步,有助提升假牙的擬真度、耐用度。患者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依照不同的部位及需求,做出合適的選擇。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牙齒撞掉了,三個關鍵步驟!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男大生擠痘痘慘了!「肺穿10多洞」壞死 醫警告:這三角區別亂擠

男大生擠痘痘慘了!「肺穿10多洞」壞死 醫警告:這三角區別亂擠

大陸一名20歲的大二學生小林(化名)近日因擠痘痘,不慎引發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肺部出現十餘個空洞、部分組織壞死,所幸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醫師提醒民眾,臉部尤其是危險三角區的痘痘切勿任意擠壓,一旦出現發燒或呼吸不適,應立即就醫。

2025年11月23日 10:44

濕熱天氣恐害早產風險增3倍 研究:綠地可保護母嬰健康

濕熱天氣恐害早產風險增3倍 研究:綠地可保護母嬰健康

都市綠地不僅能讓人心情放鬆,還可幫助孕婦和寶寶對抗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衝擊。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後期,若暴露於偏高氣溫,發生早產、低出生體重的風險相對提高約3倍,但只要居住在綠地較多的地區,這些不良影響可望明顯減輕。

2025年11月23日 10:03

他右膝痛足底麻竟是「跑者膝」 愛長跑關節過度使用釀禍 

他右膝痛足底麻竟是「跑者膝」 愛長跑關節過度使用釀禍 

43歲的李先生是長跑愛好者,近來卻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被診斷為膝關節過度使用所致的「跑者膝」,後續接受西醫治療有短暫改善,但每次長跑後疼痛感更加延長,膝關節一度無法正常彎曲。中醫師指出,長期進行單一活動會造成特定經絡過度使用,導致經絡失衡與氣血滯礙,後續透過針灸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止痛與改善麻木效果。

2025年11月23日 08:58

結紮後精子去哪 醫解答:在休息室「自然離職」

結紮後精子去哪 醫解答:在休息室「自然離職」

泌尿科醫師陳忠佐分享,男性結紮後,精子到底去哪裡了,「就像是沒有排班的員工,留在休息室等到『自然離職』。」

2025年11月23日 07:1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國華盛頓州官方21日證實,一名高齡居民因感染罕見的H5N5型禽流感病毒死亡,這起案例也被認為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5並致死的紀錄。我疾管署今(22)日表示,華盛頓目前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在今年4月已經提升至第一級注意,目前評估人傳人風險低,會維持現行旅遊疫情警示,並持續監測。

2025年11月22日 21: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