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腹瀉一個月停不了 醫生圖文解說「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劉育志 醫師

「醫師,我最近經常拉肚子。」二十多歲的王小姐說。

「拉多久了?」醫師問。

「已經拉了一個月,」王小姐說,「我有去看診,也吃過藥,但是還是一直拉、一直拉!」

因為有發燒、血便的狀況,大多會先當作腸胃炎來處理,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周莒光醫師回憶,可是她的狀況有點不對勁,因為持續的時間太長了,一般胃腸炎沒有這麼難處理,所以我們就建議她做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發現結腸黏膜有明顯的發炎,是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表現,於是切片採檢,以確定診斷,「聽到發炎性腸道疾病,很多人都以為是罕見疾病,其實它的發生率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周莒光醫師指出,「以前都是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每次看門診都可以看到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人。」

免疫失調,腸道持續發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細胞會一直去攻擊腸道、導致發炎。周莒光醫師解釋,腸道反覆發炎之後就會破損、潰瘍、出血,然後漸漸造成腸道變形、阻塞。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由於經常拉肚子,一天跑十幾、二十次廁所,使得上課、上班都受到影響。周莒光醫師說,因為持續拉肚子,腸道吸收功能較差,營養狀況也會很差,導致體重下降。

「我們最怕的是長期的併發症,如果腸子壞掉了,不得不開刀切除,」周莒光醫師說,「克隆氏症會破壞小腸,如果切掉大量小腸,會造成短腸症,日後必須仰賴靜脈營養維生。潰瘍性結腸炎會破壞大腸,如果切掉太多大腸,就可能需要常跑廁所,對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便。」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兩種

發炎性腸道疾病兩種,一個叫做「潰瘍性結腸炎」,一個叫做「克隆氏症」。

「潰瘍性結腸炎」的特徵是從肛門口開始,往直腸、大腸延伸的連續性發炎,患者可能感到裡急後重。發炎較厲害時,腸道黏膜會腫脹、一碰就出血,可能出現血便,周莒光醫師,因為發炎的關係,腸道不斷分泌黏液、滲液,讓患者持續水瀉。

從肛門端直腸開始病變

「克隆氏症」的特徵就是症狀千變萬化,因為克隆氏症可能在消化道的不同地方產生跳躍式病灶、潰瘍,周莒光醫師解釋,在胃、十二指腸出現潰瘍,患者可能會上腹痛,伴隨一些出血;在小腸出現潰瘍,可能在肚子比較偏中間的地方痛;在大腸出現病變,可能會腹瀉、出血。

「克隆氏症的症狀非常非常多元、多變,如果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都必須要將克隆氏症納入鑑別診斷。」周莒光醫師強調,「克隆氏症有時不容易確定診斷,因為當克隆氏症侷限在小腸的時候,上面的胃鏡檢查不到,下面的大腸鏡也檢查不到,非得去做小腸鏡檢查,但是小腸鏡檢查又不是一個容易的檢查。」

當克隆氏症進展到腸道全層穿孔之後,病人會進入一個無止境感染的階段,那會非常糟糕,周莒光醫師說,如果大量小腸被切除的話,會變成短腸症,患者得一輩子仰賴全靜脈營養注射,相當棘手,所以醫師會盡全力不要讓患者走到這一步。

從口腔到肛門都可能受影響

「我們會這麼努力去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目的,除了要改善患者的症狀,更希望避免長期併發症,」周莒光醫師說,「因為腸子在反覆發炎後會壞掉、結痂、變形,就會失去功能,造成腸阻塞,就只好開刀切除。另外,長期反覆發炎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發炎性腸道疾病怎麼辦?

症狀較輕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原則上是使用5-ASA抗發炎藥物,周莒光醫師分析,5-ASA抗發炎藥物有口服劑型,也有塞劑、灌腸的劑型,能夠用在侷限於下段大腸的發炎。

再來是使用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包含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可以控制腸道的發炎,周莒光醫師解釋,如果傳統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便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可以抑制導致發炎的因子,作用機轉較為精準,能夠有效控制發炎。

「目前的生物製劑有分兩類,一類是全身型,如TNF抑制劑;一類是腸道專一型,如α4β7 整合蛋白抑制劑。全身型生物製劑可以用在多種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腸道專一型則是專門針對腸道發炎,專一性更高,能夠減少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周莒光醫師解釋,「相較於傳統藥物,兩類生物製劑的效果都很好,副作用較少,施打期間也較長,患者可以一個月、兩個月打一次藥,非常方便。」

發炎性腸道疾病怎麼辦?

過去能夠使用的藥物有限,副作用也較多,不容易長期有效控制病情,有些患者一發炎就出血,而需要反覆住院,因為經常使用類固醇,就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時,也容易遇到感染的問題。「在生物製劑問世之後,透過較精準的治療機轉,讓治療成效大幅提升,甚至可以達到腸道黏膜完全癒合的狀態,且副作用較少,」周莒光醫師說,「另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施打的時間較長,患者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回診打一次,便可以把病情控制穩定,生活品質改善非常多,跟過去的狀況完全不同。」

在生物製劑的時代,患者因為腸道併發症而需要接受手術的機會已經顯著下降,周莒光醫師指出,只要能夠早期就醫、早期治療,便能避免病況惡化。

貼心小提醒

近年來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周莒光醫師叮嚀,大家如果有經常拉肚子、血便、不明原因腹痛、體重減輕等狀況,都要記得將發炎性腸道疾病納入考量,建議到腸胃科就診,與醫師詳細討論,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隨著藥物的進步,發炎性腸道疾病已可獲得穩定控制,關鍵在於早期治療,才能避免腸道遭到破壞,以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不只腸道出問題!發生率逐年增加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豆漿可以補鈣?營養師揭「真相」:狂灌也補不了多少

喝豆漿可以補鈣?營養師揭「真相」:狂灌也補不了多少

「補鈣」是日常相當重要的保健,而除了大家熟知的牛奶之外,還有人說「喝豆漿」也可以補鈣?對此,營養師直言,瘋狂灌豆漿,也補不了多少鈣,而且喝2公升才等於一杯奶。

2025年05月25日 11:30

肺炎鏈球菌破新高!醫示警「1類型」又毒又難纏死亡率高

肺炎鏈球菌破新高!醫示警「1類型」又毒又難纏死亡率高

近期流感與肺炎鏈球菌感染打破秋冬流行期,且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更是突破六年新高。對此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邱南昌醫師指出,夏季也有感染案例,主要原因包含氣溫變化、免疫負債,以及個人衛生習慣鬆懈等,其中肺炎鏈球菌以「血清型3」尤其嚴重,血清型3又毒又難對付,死亡率高。

2025年05月25日 10:00

「頸因性頭痛」變常見 中醫示警低頭族、電腦看整天成高危險群

「頸因性頭痛」變常見 中醫示警低頭族、電腦看整天成高危險群

現代人經常生活離不開手機,工作又離不開電腦,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健康問題。中醫師分享,有1名51歲男性長年從事辦公室管理工作,因久坐導致肩頸僵硬,在過去半年出現後腦與頸部疼痛,並伴隨頭暈、耳鳴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診察才發現是頸因性頭痛,後續透過中醫針灸及整體調理,大幅緩解症狀。

2025年05月25日 09:39

4大偽健康食物! 恐血糖失控、體重暴增

4大偽健康食物! 恐血糖失控、體重暴增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健康,許多人因此放棄零食、飲料,轉而選擇那些標榜健康的食物,但許多看似健康的選擇,其實暗藏陷阱,你以為吃下了有助身體健康的食物,卻可能導致血糖失控、增加身體負擔,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體重爆增。專家告訴CTWANT,燕麥奶、能量棒、全麥麵包、穀麥片正是最易誘導人的 4大偽健康食物,仔細挑選才能真正吃得健康。

2025年05月25日 07:31

這波新冠常見急性喉炎!中醫曝白膿塊照示警:恐釀氣管發炎、肺炎

這波新冠常見急性喉炎!中醫曝白膿塊照示警:恐釀氣管發炎、肺炎

近期新冠疫情快速竄升,根據疾管署統計,光是上周因為新冠就診就達到1.9萬人次,本周還可能翻倍成長。中醫師賴韋圳分享臨床觀察,這波新冠患者有不少人有急性喉炎症狀,會有喉嚨痛、咽喉紅腫、扁條腺腫大或化膿,頸部淋巴腺腫大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容易演變為氣管發炎,甚至是肺炎,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5年05月24日 17:30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網路賣場上驚見販售異位性皮膚炎的免疫抑制劑用藥,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4)日表示,相關產品並非我國核准藥品,且目前除了經核准的乙類成藥可於網路零售,其餘藥品都不得於網路販賣。已經要求平台業者下架並交由衛生局處辦,該名賣家涉及違反《藥事法》,最重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0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5月24日 14:56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台灣連續9年沒有獲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衛福部仍由部長邱泰源率世衛行動團由前往日內瓦,遞交抗議信函並與國際交流。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明年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24)日表示,這次去日內瓦確實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受到衝擊影響,包括財源、內部組織等方面,衛福部仍會持續觀察並做好相關因應。

2025年05月24日 14:05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是真的!端午節連假將至,不少人準備應景享用粽子,醫師指出,每逢節慶後,診所都會湧現一波「節後減重潮」,然而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也就是說,每次連假亂吃,身體都會默默多存一些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2025年05月24日 11:06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指出,光是一個白天門診就有10幾位確診病例,令他直呼「非常驚人!」新冠常見症狀以「發燒、倦怠、肌肉酸痛」表現為主,李典憲還遇到一位特別案例,只有輕微發燒,但有嚴重腹瀉,因此提醒大家持續發燒合併「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是確診了。

2025年05月24日 10: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