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常春月刊
2歲的小寶發燒到40℃,突然嘴唇發黑、眼睛上吊,甚至手腳抽搐,嚇壞在家照顧的阿嬤,急忙送醫急診,小寶爸媽也請假趕到醫院,醫師診斷後告知是「高燒合併熱痙攣」,小寶爸媽追問「熱痙攣」是什麼?有沒有後遺症?阿嬤則擔心地直說,要帶小寶去「收驚」。
熱痙攣 6個月至6歲幼兒好發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簡穎瑄指出,「熱痙攣」即熱性痙攣,好發於6個月至6歲幼兒,據統計,6歲以下每25人中有1人發生過熱痙攣,是兒科常見的急診狀況。醫界主要說法是幼兒腦部尚未成熟,受高溫刺激,引發腦細胞異常放電,而產生痙攣動作。
任何會造成發燒的疾病,都可能誘發熱痙攣,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腸胃炎、腸病毒、泌尿道感染等;確定熱痙攣已排除其他疾病,如腦炎、腦膜炎等侵入中樞神經的疾病後,可確定為良性的熱痙攣。
良性熱痙攣不會留後遺症 5典型症狀要知道
簡穎瑄說明,良性熱痙攣6歲後很少再發生,不會留下後遺症,更不會燒壞腦子,影響智力發展。當孩子發燒並抽搐時,家長難免驚慌,但應保持鎮定,觀察孩子發作情形,並記下抽搐時間,對醫生的診斷處理會有所幫助。典型熱痙攣有以下特徵:
1、發燒超過38.5°C,常見在39°C或40°C。
2、發燒第一天就出現抽搐情形,而且只有1次。
3、全身僵硬攣縮、四肢對稱性抽動,常伴隨兩眼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失去知覺等現象。
4、抽搐時間通常不超過5分鐘。
出現熱經攣應保持口鼻通暢 嘴巴塞入物品恐致吸入性肺炎
簡穎瑄強調,熱痙攣無法預防,當孩子突然發作時,照顧者應協助孩子保持口鼻暢通,千萬不要在嘴裡塞入任何物品;孩子熱痙攣發作時,並不會咬到舌頭,若在進食時昏倒,先看有無食物阻塞呼吸道,若無明顯異物,不必強行取出,以免造成嘔吐反射,導致吸入性肺炎。
熱痙攣不會影響發育 6歲後持續發生恐為癲癇
大多數的熱痙攣發作會自行停止,雖有可能復發,但頻率不高。有研究顯示,已知有熱痙攣體質者,在38°C低度發燒時先預防性給予退燒藥,並無法預防抽搐發生。一般而言,熱痙攣往往有家族遺傳,家長可詢問親戚有無類似情形,若小時候曾有過經驗,但長大後不再發作,成長過程很順利,大可放寬心,熱痙攣並不會影響正常發育。
不過,較令人擔心的是,熱痙攣也有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或其他中樞性感染所引起,需做精密檢查,以把握治療時機。此外,局部、不對稱的抽搐屬於「複雜性熱痙攣」,預後較典型熱痙攣差,若6歲後仍持續發生,須做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癲癇。
延伸閱讀: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教「處理原則」...超過5分鐘快叫救護車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