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免疫大軍白血球有五個兵種 你知道嗎?

▲▼疫情指揮中心加開5個疫苗BNT接種站,台北榮總進駐中正紀念堂BNT疫苗接種站。(圖/記者呂佳賢攝)
▲有許多民眾質疑疫苗的有效性。(示意圖/記者呂佳賢攝)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顯示,美國去年(2020)因為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為38萬5343人,今年截至11月中旬,就已經有38萬5670人死於新冠肺炎,超越去年。而近日美國境內的確診人數又再上升,歐洲也爆發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綜觀美國的疫苗2劑完整接種率已將近全國人口數的60%,但疫情不跌反升的原因有許多,例如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卡蘭(Abraar Karan)就說道,由於衛生官員向民眾傳達了錯誤的疫苗突破感染之訊息,因此有許多民眾質疑疫苗的有效性,才導致美國疫苗接種率未能再進一步上升,到達80%以上的理想目標。

防疫除了個人防護要做好,踴躍施打疫苗外,每個人以及每個年齡層免疫保護力的強或弱,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人體免疫系統的常見指標,也就是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是大家做健康檢查時都會看到的,正常參考值為每微升(µl)的血液中含有4,000~10,000 個白血球,類似國軍部隊一樣,必須維持一定的數量規模,方足以抵抗外來的侵略,雖然極少數個體存有差異以及特殊情況下會略有不同外(激烈運動後、沐浴、壓力、飯後),這個數值仍是大部分人用來參考的指標。

▲白血球、血液、抽血。(圖/123RF)
▲白血球數量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常見指標。(圖/123RF)

每人每天骨髓會產生大約 1000 億個白血球,藉以維持每微升血液中4,000 到 10,000 個白血球的數量(人體血液約有4~6公升)。當國軍部隊太少時(白血球低於4,000),肯定免疫力會低下,無法抵抗外侮,相當容易就被敵人攻佔(例如器官感染發炎),但是,當國軍部隊超級多的時候(例如超過20,000),也並非好事(例如血癌)。因此,過高或過低都不好,應該就醫,由血液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但筆者也要提醒,千萬不要只是因為一次的檢驗結果,就担驚害怕,因為通常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檢驗結果,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異常喔!

▲白血球、血液、抽血。(圖/123RF)
▲白血球的數量過多或過少都不好。(圖/123RF)

白血球也和國軍部隊一樣,裡面又再區分為各式不同的兵種,而我們的白血球總共區分成5種不同的類型,當然也具有各自的功能。

(1)嗜鹼性球(Basophils):類似警報系統(偵查部隊),它們通過將化學物質分泌到血液中,用來警告身體注意感染,同時和過敏反應有關,只佔所有白血球的1%。

(2)單核球(Monocytes):必要時,單核球會從血液進入器官中(例如:脾臟、肝臟、肺臟和骨髓),然後進一步分化成巨噬細胞(前導、巡邏與善後部隊),可以吞掉細菌,所以它們主要是負責攻擊和分解進入體內的細菌。除此之外,巨噬細胞也負責許多其他功能,像是清除死亡或受損的體內組織、破壞癌細胞和免疫反應的調節,約占白血球的5~10%。

▲白血球、血液、肝、肝病、肝癌。(圖/123RF)
▲單核球會從血液進入器官中。(圖/123RF)

(3)嗜中性球(Neutrophils):這支部隊可以吞噬擊殺細菌和真菌(黴菌),同時也是白血球中數量最多的部隊,約占白血球的40~70%,稱之為一線的主力作戰部隊,因此,這支部隊的數目可以用來評估抵抗力和感染的指標,當其數量太低時,感染風險就會隨之增加。

(4)嗜酸性球(Eosinophils):它們具有吞噬能力,負責破壞寄生蟲和癌細胞,只是數量較少(類似化學兵種的特別部隊),它們是過敏反應的一份子。約佔白血球的2~5%。

(5)淋巴球(Lymphocytes):這支部隊屬於第二線打擊部隊,約佔所有白血球的20~40%,包含我們經常提到的T細胞(高階將領和訓練精良的特種打擊部隊)和B細胞(聯勤兵工廠負責武器製造),當外來敵人進入人體後,先由其他的白血球進行第一線的抵抗,同一時間,T細胞會針對敵人的特性產生出特種打擊部隊(毒殺型T細胞),而B細胞則在其他細胞的協助下,生產出針對性的抗體(武器,又稱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簡稱Ig),用來對付敵人,新冠病毒肆虐時,常常提到的IgM和IgG,就是B細胞生產出來的武器。它們的正常運作與否,數量多寡,甚至反應的快慢,都攸關你的生死,而施打疫苗的目的,也正是要通過它們,才能產生保護力。

當血液中白血球總數過高的時候,它背後的可能原因有下列許多種:身體發炎(感染)、藥物引起(如皮質類固醇)、骨髓或免疫疾病、癌症、受傷或手術、情緒壓力或創傷、遺傳、懷孕、抽煙、肥胖、過敏反應和過度運動等等,所以先別著急地自己嚇自己,應該諮詢專科醫生,民眾最擔心的莫過於癌症,但其實並不常見,大部分都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孕婦、懷孕。(圖/123RF)
▲懷孕期間白血球會偏高。(圖/123RF)

有人特別會好奇,懷孕期間為什麼白血球會偏高呢?這是因為身體在此期間承受懷孕的壓力,白血球會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內開始上升,並繼續上升到第三個三個月。在分娩期間和分娩後的幾個小時內,白血球的水平可能會再次激增,每微升血液中的白血球水平可能會達到 9,000 到 25,000 個。這是為了應對生產時身體的壓力和創傷。在分娩後 6-8 週內,白血球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不必太過擔心。

太高的白血球,誠如上面所述,除了癌症外,也有可能是骨髓方面的問題,統稱為骨髓增生性疾病,當產生過多未成熟的血球細胞時,就會出現白血球過多,而骨髓增生性疾病是罕見的疾病,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變成惡性。

最後,筆者要說的是,白血球除了過高外,也可能會過低,這代表某人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由於篇幅的關係,白血球低下的原因和情況,本篇文章就不再敘述,留待下回有機會,再向讀者報告,本篇文章僅先針對白血球過高做簡要的說明。

關鍵字: 潘懷宗 白血球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衛福部出手消滅「直美」亂象 雷射光電學會力挺修法

衛福部出手消滅「直美」亂象 雷射光電學會力挺修法

針對國內醫美亂象,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日前表示修訂特管辦法,要消滅「直美」現象。對此,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指出,修法規定要經過2年訓練,再提供醫美服務是有安全保障,而且這樣才能與韓國等國際競爭,學會一定支持相關修法內容。

2025年10月19日 16:28

加熱菸尼古丁標示違規最重罰500萬 國健署展開密集稽查

加熱菸尼古丁標示違規最重罰500萬 國健署展開密集稽查

加熱菸的熱菸尼古丁含量標示及檢驗量能受到外界關注,國健署今表示,加熱菸業者應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食藥署也已研發加熱菸尼古丁檢測方法,並備有檢測量能,違者最重可罰500萬,且審查加熱菸業者送審品項的健康風險評估時,均有要求提供尼古丁含量等數據。

2025年10月19日 16:07

恐怖情人不是偶發 精神科醫揭「4大潛在警訊」

恐怖情人不是偶發 精神科醫揭「4大潛在警訊」

「恐怖情人」案件時有耳聞,但其實這類人並非一朝一夕形成,他們的行為模式往往有跡可循。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列舉恐怖情人「潛在危險4大警訊」,提醒民眾要理性地辨識這些信號,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2025年10月19日 15:26

一到換季就頭痛 醫揭「6大類型」:肝火、氣血不足都有差

一到換季就頭痛 醫揭「6大類型」:肝火、氣血不足都有差

許多人在季節交替時,都會出現頭痛、頭脹或偏頭痛情況,中醫師指出,這種「換季頭痛」往往與氣候驟變、氣溫忽冷忽熱、空氣濕度改變以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有關,主要可以分為6種類型,若頭痛頻繁發作或伴隨視力異常、嚴重噁心嘔吐等症狀,則需及時就醫,排除偏頭痛、腦血管疾病等其他可能性。

2025年10月19日 14:40

癌症篩檢大突破!抽一次血就可「驗50多種癌症」 美最新技術曝光

癌症篩檢大突破!抽一次血就可「驗50多種癌症」 美最新技術曝光

一項革命性的血液檢測技術正式問世,僅需一次抽血就能同時檢驗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癌症,為早期癌症診斷帶來突破性進展。這項名為Galleri的檢測由美國製藥公司Grail開發,目前正接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臨床試驗驗證。

2025年10月19日 11:41

搭飛機牙痛加劇?醫曝「氣壓性牙痛」3狀況當心

搭飛機牙痛加劇?醫曝「氣壓性牙痛」3狀況當心

搭飛機會讓牙痛加劇?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曾收治一名空服員牙痛到說不出話就醫,檢查發現是深層蛀牙導致牙髓炎,因為飛機上的氣壓變化,讓牙齒內外壓力失衡,把牙痛放大導致。他提醒,「氣壓性牙痛」常發生在氣壓變化而產生劇痛,如飛行、登山、潛水等環境。

2025年10月19日 10:30

她罹乳頭濕疹3個月沒好竟「乳癌二期」 醫揭常見4症狀

她罹乳頭濕疹3個月沒好竟「乳癌二期」 醫揭常見4症狀

一名60歲婦人右側乳頭濕疹時好時壞、發紅滲液,並伴隨乳頭形狀改變,至皮膚科診所反覆就醫超過三個月仍未改善,最後求診乳房外科,檢查才確認是乳癌第二期。醫師指出,乳頭病灶是較為罕見的乳癌表現,以乳頭乳暈濕疹、發紅潰瘍、糜爛及分泌物為症狀,且多數合併乳房內同時有病灶發生,如果乳頭乳暈有濕疹治療逾2週未改善,要提高警覺。

2025年10月19日 09:02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就中醫的觀點上,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在冬天的時候,溫度下降冷颼颼,影響到身體的循環,手腳特別容易冰冷。

2025年10月19日 02: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