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血栓危害心臟!預防心肌梗塞,醫師圖文解析

▲動脈血栓。(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六十多歲的王伯伯(化名)十年前曾因為穩定型心絞痛放置過血管支架,多年來持續於心臟科門診追蹤,藥物控制得很穩定,每個禮拜都有規律運動。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王伯伯便不敢回診、領藥,擔心踏進醫院可能會染疫,所以便自行把每天服用的藥物,改成兩天吃一次,想要藉此撐得久一點。「疫情期間待在家,王伯伯經常自己煮控肉,吃得很豐盛。結果上個月中旬,突感到胸痛、胸悶、冒冷汗,是症狀相當典型的急性胸痛。他很擔心,但是又很害怕到醫院,所以忍了將近一整天,已經快要昏倒了,才被家人帶至急診報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李卓翰醫師說,「我們立刻幫他做緊急心導管,疏通冠狀動脈,才得以化解危機。」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血液循環,當冠狀動脈阻塞,就會出現心肌梗塞〔1〕。李卓翰醫師指出,心肌梗塞高風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體重過重等〔2〕,皆可能會危害血管健康,導致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非常要命

心肌梗塞發作時,患者會感到胸口又悶又緊,好像被石頭壓住的感覺,而且可能在肩膀、前臂、下巴感到痠麻不適,症狀嚴重時還會冒冷汗〔2〕。李卓翰醫師解釋,心肌梗塞是相當危急的狀況,當下應立刻就醫、盡早疏通血管,否則心肌可能在短時間內缺氧壞死,引發憾事。

李卓翰醫師分析,動脈血栓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常見原因,血栓來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從別處流過來的血栓,如心房顫動可能導致心臟血管有血栓形成,當血栓被心臟血液打出去,便隨著血液流到他處,若流入腦部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流入小腸血管,就會造成小腸中風;流入下肢血管,就會造成腳部中風;流入心臟的冠狀動脈,即會造成心肌梗塞〔1〕。另一種是冠狀動脈本身所產生的血栓,通常是因為長期處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狀態〔2〕,使膽固醇堆積於血管壁形成動脈硬化斑塊,動脈硬化斑塊除了會讓血管變狹窄,還有可能破裂,造成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暢通。

血栓造成的心肌梗塞

搶救心臟,刻不容緩!

若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會開始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然後安排緊急心導管嘗試疏通冠狀動脈,李卓翰醫師解釋,我們可利用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來撐開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盡快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流。部分患者可能會需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在冠狀動脈上嫁接一段血管,讓血流可以繞過狹窄的部位〔3〕。疏通冠狀動脈之後,患者必須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李卓翰醫師說,標準的作法是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稱為「雙抗治療」,利用兩種機轉的藥物來抑制血小板活性,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機會。只要沒有禁忌症,心肌梗塞患者都建議應接受雙抗治療達一年,爾後會留下一種抗血小板藥物,終生服用以預防再度發生心血管事件。〔3〕

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要留意出血狀況,若只是輕微的皮下出血、瘀青較無妨,但如果是腸胃道出血就得趕緊就醫處理。李卓翰醫師提醒,阿斯匹靈是經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對於比較容易產生壓力性潰瘍、消化性潰瘍的患者,要提防腸胃道潰瘍,倘若有腸胃不適、解黑便的狀況〔4〕,請務必告知醫師,以評估調整藥物,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服藥頻率,讓心血管疾病有機可趁。

治療心肌梗塞

李卓翰醫師提醒,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都是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建議積極控制達標。此外,在初期報告中,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較容易出現併發症而演變成重症,死亡風險較高,〔3〕李卓翰醫師補充,接種疫苗則可提升保護力,建議可及早施打。施打後可以加壓止血,不需要為了施打疫苗而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5〕,〔6〕

貼心小提醒

李卓翰醫師呼籲,心血管疾病往往是長時間的累積而形成,血壓、血糖、血脂、肥胖、壓力、抽菸〔2〕等皆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因子,平時可能毫無徵兆,但當心肌梗塞發生時,就會危及性命。

李卓翰醫師叮嚀,想要保養心血管,就得按時服藥,將三高控制好,且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等,飲食避免過於重口味。即使放完血管支架也應務必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栓形成,才能確實降低再次發生心肌梗塞的機會。

參考資料:

1. Anatomy and Func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

2.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急性心肌梗塞, 生和死一瞬間

3.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4. Aspirin PI

5. 【錯誤】網傳「接種疫苗當天請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抗血栓藥物和抗凝血劑」?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6. Covid-19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Nikoloski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21) 21:1068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心肌梗塞超危急!搶通血路、預防再發,心臟科醫師圖文講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跳出你的健康節奏!三位人氣創作者接力「完膳舞」傳遞「不被糖控制」的生活態度

跳出你的健康節奏!三位人氣創作者接力「完膳舞」傳遞「不被糖控制」的生活態度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提醒我們重新審視糖與健康的關係,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歲以上國人的糖尿病盛行率為12.8%,換句話說,平均每10個成人中就有超過1位罹患糖尿病,

2025年11月21日 15:52

衛福部將實地查核「藝人閃兵案」3醫院 最快2周有結果

衛福部將實地查核「藝人閃兵案」3醫院 最快2周有結果

藝人閃兵案延燒,衛福部上月底發文請台北市衛生局調查負責複檢的台大、北榮和三軍總醫院。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21)日表示,根據衛生局的回報,醫院已經提供書面資料,但是還要了解流程,已再度行文請衛生局安排實地查核,最快2周內有結果。

2025年11月21日 15:17

吃生菜沙拉小心反害身體更累!醫揪「4大營養黑洞

吃生菜沙拉小心反害身體更累!醫揪「4大營養黑洞

許多人午餐、晚餐常會選擇來一碗生菜沙拉當作輕盈的一餐。看似健康、清爽又不負擔,但邱筱宸醫師分享,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女性朋友問:「醫師,我中午都戒掉碳水、改吃健康的生菜沙拉了,怎麼還是會經常感到整天疲倦沒力氣?」

2025年11月21日 13:13

寒流過後66歲男突腦中風 「一站式」治療2個月好轉出院

寒流過後66歲男突腦中風 「一站式」治療2個月好轉出院

台中市1名66歲許姓男子有登山健行習慣,健康狀況穩定,但今年初因一場寒流,許男起床後突感到頭暈、走路不穩,求診檢查後竟是腦幹梗塞性中風,經台中醫院腦中風團隊「一站式治療」,許男2個月後病情好轉出院,目前門診追蹤中。台中醫院提醒,近期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民眾要加強保暖。

2025年11月21日 12:40

「運動後拉筋」無法防痠痛 醫:睡飽吃好更有助恢復

「運動後拉筋」無法防痠痛 醫:睡飽吃好更有助恢復

不少人運動後常被規勸一定要拉筋以免肌肉痠痛,還強調這樣恢復會更快,但近年陸續有專家發現此非事實。復健科醫師王思恒今於臉書分享一項韓國研究,顯示運動後拉筋對於肌肉痠痛、肌力及之後的運動表現等,相較未拉筋均無差異,這也證實運動後若單做拉筋,對於生理恢復幾乎沒有幫助。

2025年11月21日 12:30

醫美診所做「高風險手術」需接受評鑑 抽脂、削骨、拉皮都納入

醫美診所做「高風險手術」需接受評鑑 抽脂、削骨、拉皮都納入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兩年PGY訓練,引發醫界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1)日進一步說明,管理辦法除要求醫師,針對抽脂、削骨、拉皮等最高風險的醫美手術還將比照醫院,進行診所評鑑,為民眾的生命跟權益把關。

2025年11月21日 11:55

穿太厚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部有3症狀快就醫

穿太厚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部有3症狀快就醫

最近天氣轉涼,但女性外陰部搔癢問題,並未因氣溫下降而消失。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由於衣物變厚、環境較乾,相關症狀可能更嚴重;不少人可能選擇強忍,但搔癢若已影響生活,尤其外陰部出現「紅斑、疹子、突起」,應立刻就醫,以防可能有其他疾病。

2025年11月21日 11:31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許多人愛染髮,也常擔心髮色會因清洗、日曬、熱風與泳池氯氣而逐漸褪去。對於如何維持染髮效果,專家說,染髮後最容易在「第3天至第2周」發生明顯褪色,因此洗頭時可用護色洗髮精,並將水溫控制在 37°C 以下,這樣保養最能降低髮色受影響。

2025年11月21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