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莫德納還是BNT?醫揭「保護力、副作用」 不打心肌炎高10倍

圖文/常春月刊

指揮中心敲定5/2起,為5~11歲的兒童施打疫苗。的確,隨著國內確診人數急遽升高,兒童確診比例也隨之增加,雖然指揮中心決議開放兒童施打新冠疫苗,但卻引發許多家長擔憂,深怕疫苗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副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據國外數據,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而發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比起疫苗引發的心肌炎風險,高出近10倍的差距。美國統計兒童打疫苗產生心肌炎之比率,也比起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即便有副作用出現,99%以上的兒童都健康痊癒。」

 

兒童打疫苗心肌炎比率低於青少年 

施奕仲拿出國際間最新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其中男生發生機率明顯較高於女生,男生約為十萬分之十幾,而女性約為十萬分之一左右。

如果是打在5~11歲兒童心肌炎的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性?施奕仲解釋:「青少年正值免疫力較好的階段,免疫反應過激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而產生心肌炎,相較之下5~11歲小朋友打疫苗相對安全。」

 不打疫苗染疫後心肌炎風險,比打疫苗風險高10倍

有些家長害怕心肌炎造成後遺症,施奕仲說:「依據國外青少年打疫苗的統計數據,即便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副作用,大於99%以上的個案都會健康痊癒的,僅有極少數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過度肥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因此死亡。而兒童打疫苗後的風險相對於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就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不可諱言的,儘管發生機率極低,對於發生個案而言,是0與1的不同。

看在專家眼中,如果選擇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發生心肌炎的風險更高,因為新冠病毒也可能攻擊心臟肌肉造成心肌炎,根據國外資料有萬分之個位數的確診青少年產生病毒性心肌炎,其發生率比起因疫苗而引發的心肌炎,高出十至百倍的差距。施打疫苗可以說是一種以小風險博大風險的做法。

5~11歲兒童疫苗下周開打,我家孩子適合哪一種?莫德納還是BNT?不打疫苗心肌炎高10倍?

5~11歲兒童可以選擇哪些疫苗?

 

國際間已有不少國家開始對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像是美國開放5~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加拿大及澳洲則是BNT、莫德納疫苗都開放兒童接種,兩種疫苗學理上雖沒有太大差異,但在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

l 莫德納疫苗:接種在6~11歲兒童、劑量 50 微克(成人劑型二分之一)

l BNT 疫苗:接種在5~11歲兒童、劑量 10 微克(成人劑型三分之一)

莫德納 or BNT? 哪個疫苗廠牌保護力較佳?

國內現階段已有莫德納疫苗可以接種在兒童身上,很快地BNT疫苗也會進到台灣,到底兩個疫苗廠牌有什麼不同?施奕仲認為:「學理上都是屬於mRNA疫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可能較強,但抗體生成濃度較高且撐得比其他廠牌疫苗還要久。」

莫德納疫苗劑量(50微克)是比BNT疫苗劑量(10微克)更高,其抗體生成較佳也較持久;但副作用也稍大,包含疫苗施打後局部肌肉疼痛、紅腫、全身倦怠、發燒等一般性副作用,都略高於BNT疫苗,而典型心臟的副作用包含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發生率雖然極低,也確實高於BNT疫苗。

 

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好在台灣是個幸福的地方,家長可以自行決定做選擇。可考慮是要選擇副作用小、抗體效果差一點的BNT疫苗,還是要選副作用可能較大一點、抗體生成好一點的莫德納疫苗。

美國今年初開放5~11歲兒童接種兩劑BNT,經過真實世界的統計下發現BNT疫苗對於Omicron保護力大約只剩下三成,雖然看似很低,但對於降低重症風險、縮短病程與症狀的嚴重程度還是有很顯著的改善,同時也能延緩病毒散播的速度,概念像是打流感疫苗,雖不能杜絕感染,但仍可以大幅減低重症、死亡的風險。

延伸閱讀:

。兒童疫苗打BNTor莫德納?莫德納保護力比BNT好? 詳解「副作用、安全性、保護力」
。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列「11個常見症狀」:發燒比例高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攝護腺癌樂觀面對!63歲男第4期轉移 多管齊下抗原指數正常

攝護腺癌樂觀面對!63歲男第4期轉移 多管齊下抗原指數正常

一位63歲病人三年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時已是第4A期,不但有淋巴轉移,腫瘤也侵犯到膀胱,經採用賀爾蒙療法(雄性素剝奪治療,ADT)五個月腫瘤變小後,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淋巴結廓清術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再追加放射線治療與賀爾蒙療法,病人在接受三線治療下,至今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SA)仍歸零,低於最低偵測值。

2023年06月05日 11:23

27歲男「眼皮長肉瘤」…醫驚:是菜花! 右眼也冒粉色花椰菜

27歲男「眼皮長肉瘤」…醫驚:是菜花! 右眼也冒粉色花椰菜

一名陳姓男子因眼皮長出一個肉瘤,以為是針眼,因此到眼科就醫檢查,沒想到醫師在他的左上眼瞼表皮發現肉芽,懷疑是菜花,再檢查右眼,發現也有一棵肉芽,且外觀很像花椰菜,經過切片檢查,確診菜花。

2023年06月05日 11:06

北投知名牛肉麵店「遭爆抹布水煮麵」 衛生局今稽查:最快明有報告

北投知名牛肉麵店「遭爆抹布水煮麵」 衛生局今稽查:最快明有報告

北投一間知名牛肉麵爆出食安疑慮,有外送員在等餐點時,看到店家將抹布水擠入煮麵的湯鍋內。雖然業者在第一時間否認,表示準備做清潔,台北市衛生局仍會派員稽查。衛生局食藥科科長陳怡婷指出,今天店家並未營業,但是仍會和店家聯絡,今日到現場了解。

2023年06月05日 11:06

外陰部濕疹紅又癢!竟因熱天穿緊身褲跑馬拉松 醫師提4招預防

外陰部濕疹紅又癢!竟因熱天穿緊身褲跑馬拉松 醫師提4招預防

一名30多歲女子參加馬拉松,兩個多小時邊走邊跑下來,悶熱的天氣和緊身褲摩擦,讓她的外陰部又紅又癢,趕緊到皮膚科就醫。醫師指出,患者外陰部除紅腫,還有局部破皮傷口,診斷是外陰部濕疹。每到夏季外陰部濕疹患者增加,提醒可透過注意4件事情來預防。

2023年06月04日 22:51

一堆人「尿尿會痛」崩潰求診!醫吐4原因:染性病也會

一堆人「尿尿會痛」崩潰求診!醫吐4原因:染性病也會

你曾有「尿尿會痛」的困擾嗎?PTT上不時可見男網友發文求問原因。泌尿科醫師戴定恩不諱言地說,這也是門診患者常有的問題,主訴中多為排尿時會有灼熱感或疼痛,一般與「4大原因」有關,其中包括尿道感染、尿結石、前列腺炎,甚至是性病感染。

2023年06月04日 20:09

醫揭起床「做1事」便意來了! 3招不便秘

醫揭起床「做1事」便意來了! 3招不便秘

外科醫師鍾雲霓經常替患者解決「排便問題」,不過,醫師也說,還有不少病人一進診間就急忙要她幫忙解決痔瘡。醫師強調,若排便習慣不良、容易便秘,只解決痔瘡,術後還是很快復發,因此提供大家3個方式,好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2023年06月04日 19:21

別讓小孩吃糖!4危害曝光 營養師證實「過敏又易怒」

別讓小孩吃糖!4危害曝光 營養師證實「過敏又易怒」

家長們,你們會讓小孩吃甜食嗎?營養師許育禎指出,糖果、糕點、含糖飲幾乎是陪伴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攝取過量糖分有害健康。她列舉4大傷害,包括肥胖、飲食不均;拖垮免疫力;會對糖產生依賴;以及影響孩童情緒。她進一步分享1飲食法,能穩定孩子血糖、減少情緒波動,還能控制體重,家長快學起來。

2023年06月04日 18:38

每年逾萬人罹乳癌!乳房出現「8異常」當心 醫:善用1方式早發現

每年逾萬人罹乳癌!乳房出現「8異常」當心 醫:善用1方式早發現

乳癌是女性殺手,國健署目前也針對特別族群提供公費篩檢。醫師提醒,符合資格者除了要善用公費篩檢之外,若發現乳房出現異狀,如乳頭有異樣帶血、分泌物、凹陷、表皮發紅或發癢等異常時,要儘速就醫檢查。

2023年06月04日 16:31

恐怖死亡率50%!每24分鐘一人死於心衰竭 「3種人」小心了

恐怖死亡率50%!每24分鐘一人死於心衰竭 「3種人」小心了

天氣炎熱,心血管健康不可輕忽!台灣每年超過5.3萬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威脅不容小覷。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特別提醒,3種人要當心心衰竭找上門。

2023年06月04日 15:59

「Fb社團流傳私密影像」快檢舉!衛福部:5種行為都犯法可抓去關

「Fb社團流傳私密影像」快檢舉!衛福部:5種行為都犯法可抓去關

政治圈Me Too暴風延燒,而近期在網路上也有人使用「RISU短網址」,在不少臉書粉絲專頁限時發布性私密影像,如自拍外流、前任自拍流出等內容。對此,衛福部提醒,今年初已修法通過《性影像雙法》,針對常見的5大性影像犯罪行為,修法已提高刑責,其中散布成人性影像,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年06月04日 15: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