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莫德納還是BNT?醫揭「保護力、副作用」 不打心肌炎高10倍

圖文/常春月刊

指揮中心敲定5/2起,為5~11歲的兒童施打疫苗。的確,隨著國內確診人數急遽升高,兒童確診比例也隨之增加,雖然指揮中心決議開放兒童施打新冠疫苗,但卻引發許多家長擔憂,深怕疫苗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副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據國外數據,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而發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比起疫苗引發的心肌炎風險,高出近10倍的差距。美國統計兒童打疫苗產生心肌炎之比率,也比起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即便有副作用出現,99%以上的兒童都健康痊癒。」

 

兒童打疫苗心肌炎比率低於青少年 

施奕仲拿出國際間最新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其中男生發生機率明顯較高於女生,男生約為十萬分之十幾,而女性約為十萬分之一左右。

如果是打在5~11歲兒童心肌炎的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性?施奕仲解釋:「青少年正值免疫力較好的階段,免疫反應過激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而產生心肌炎,相較之下5~11歲小朋友打疫苗相對安全。」

 不打疫苗染疫後心肌炎風險,比打疫苗風險高10倍

有些家長害怕心肌炎造成後遺症,施奕仲說:「依據國外青少年打疫苗的統計數據,即便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副作用,大於99%以上的個案都會健康痊癒的,僅有極少數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過度肥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因此死亡。而兒童打疫苗後的風險相對於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就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不可諱言的,儘管發生機率極低,對於發生個案而言,是0與1的不同。

看在專家眼中,如果選擇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發生心肌炎的風險更高,因為新冠病毒也可能攻擊心臟肌肉造成心肌炎,根據國外資料有萬分之個位數的確診青少年產生病毒性心肌炎,其發生率比起因疫苗而引發的心肌炎,高出十至百倍的差距。施打疫苗可以說是一種以小風險博大風險的做法。

5~11歲兒童疫苗下周開打,我家孩子適合哪一種?莫德納還是BNT?不打疫苗心肌炎高10倍?

5~11歲兒童可以選擇哪些疫苗?

 

國際間已有不少國家開始對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像是美國開放5~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加拿大及澳洲則是BNT、莫德納疫苗都開放兒童接種,兩種疫苗學理上雖沒有太大差異,但在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

l 莫德納疫苗:接種在6~11歲兒童、劑量 50 微克(成人劑型二分之一)

l BNT 疫苗:接種在5~11歲兒童、劑量 10 微克(成人劑型三分之一)

莫德納 or BNT? 哪個疫苗廠牌保護力較佳?

國內現階段已有莫德納疫苗可以接種在兒童身上,很快地BNT疫苗也會進到台灣,到底兩個疫苗廠牌有什麼不同?施奕仲認為:「學理上都是屬於mRNA疫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可能較強,但抗體生成濃度較高且撐得比其他廠牌疫苗還要久。」

莫德納疫苗劑量(50微克)是比BNT疫苗劑量(10微克)更高,其抗體生成較佳也較持久;但副作用也稍大,包含疫苗施打後局部肌肉疼痛、紅腫、全身倦怠、發燒等一般性副作用,都略高於BNT疫苗,而典型心臟的副作用包含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發生率雖然極低,也確實高於BNT疫苗。

 

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好在台灣是個幸福的地方,家長可以自行決定做選擇。可考慮是要選擇副作用小、抗體效果差一點的BNT疫苗,還是要選副作用可能較大一點、抗體生成好一點的莫德納疫苗。

美國今年初開放5~11歲兒童接種兩劑BNT,經過真實世界的統計下發現BNT疫苗對於Omicron保護力大約只剩下三成,雖然看似很低,但對於降低重症風險、縮短病程與症狀的嚴重程度還是有很顯著的改善,同時也能延緩病毒散播的速度,概念像是打流感疫苗,雖不能杜絕感染,但仍可以大幅減低重症、死亡的風險。

延伸閱讀:

。兒童疫苗打BNTor莫德納?莫德納保護力比BNT好? 詳解「副作用、安全性、保護力」
。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列「11個常見症狀」:發燒比例高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樹葡萄」可抗發炎、控血糖 醫:每天吃20顆能助攻性能力

「樹葡萄」可抗發炎、控血糖 醫:每天吃20顆能助攻性能力

外皮酸澀、果肉飽滿的樹葡萄,近年因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被視為養生水果新星,對此有泌尿科醫師說,樹葡萄含有豐富的多酚與花青素,男性每天吃10到20顆,對於常見的心血管問題、代謝失衡與性功能障礙等,都可望發揮保護力。

2025年05月08日 16:07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長期仰賴止痛藥來應付偏頭痛,直到頭痛頻率高達每月20天以上才就醫,醫師指出,若頭痛達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響工作或生活、伴隨噁心或嘔吐症狀、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有可能是偏頭痛,建議就醫進一步確認。也提醒患者,不應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頻率。

2025年05月09日 15:16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19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已經是連續9年沒有獲邀。衛福部長邱泰源今(9)日受訪表示,將組「世衛行動團」前往,但因為預算遭刪,今年成員少了三分之一,預計16日晚間出發。被問及是否會依照往例提出抗議信函,邱泰源語帶保留僅說此行為「半抗議、半呼籲」,盼爭取能讓台灣完整的參與WHA。

2025年05月09日 12:29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教廷於當地時間5月8日選出羅馬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本身是虔誠天主教徒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今(9)日受訪表示,自己對新任教宗充滿無限期待,相信良十四世會帶領世界走向和平、公義、仁愛與慈悲,也盼教廷與各國合作,讓世界和平繁榮。

2025年05月09日 11:48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不少上班族夢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希望職場壓力愈小愈好,但某些勞心又勞力的工作,事實上可能保護腦部。國內專家長期追蹤55歲以上族群逾4千人,發現工作自主權較高、技能多元、需要一定體力的職業,罹患失智症風險較低,顯示上班的忙碌與挑戰,或許是意想不到的「大腦保鑣」。

2025年05月09日 09:13

高醫岡山醫院1歲了!王金平祝賀 盼金字招牌造福北高雄鄉親

高醫岡山醫院1歲了!王金平祝賀 盼金字招牌造福北高雄鄉親

籌建長達10年的高醫岡山醫院,今(8日)歡慶一周年院慶,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各界嘉賓特別現身祝賀。院方回顧,自試營運以來,已開設35個醫療專科、服務近20萬門診人次,並迎接130位新生兒,逐步實踐成為大岡山地區民眾健康堡壘的承諾。高醫院董事長陳建志表示,期待高醫大金字招牌帶來岡山繁榮,讓在地人看診不在舟車勞頓。

2025年05月08日 18:23

連3個月聞到屍臭味!他鼻內「挖出黑松露」 醫驚:恐感染大腦

連3個月聞到屍臭味!他鼻內「挖出黑松露」 醫驚:恐感染大腦

一直聞到奇怪異味要注意了!一名巡山員不知為何持續嗅到屍臭味,且情況長達好幾個月,直到某日他赫然發現打出「黑色鼻涕」,嚇得趕緊就醫,沒想到竟是「常見1疾病」惹的禍。

2025年05月08日 18: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