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科學證實:坐式太極拳幫助中風者復健

▲太極、太極拳、中風、運動、復健、健身、練功、武術、功夫、跌倒、骨折。(圖/123RF)
▲坐式太極拳幫助中風者復健。(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武術,在民間用來強身健體,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太極拳是由一系列緩慢的,遍及手、臂、頸、腿和核心肌群,並結合深呼吸所組成的全方位運動,除了可以強化心肺功能、增加肌肉鍛鍊、訓練平衡能力以外,傳統中醫也認為太極拳可以幫助經絡氣血的運行,打通任督二脈,對五臟六腑都有幫助,因此練太極拳一直是筆者所大力推薦的,沒有年齡上的限制,且對於長者更能減少一半以上的跌倒機會,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太極、太極拳、中風、運動、復健、健身、練功、武術、功夫、跌倒、骨折。(圖/123RF)
▲太極拳能減少長者跌倒的機會。(示意圖/123RF)

除了健康的人群之外,對於亞健康和生病的人,打太極拳也可以幫助恢復健康和病後康復。先從西醫的觀點來看,太極拳緩慢的拆解動作,必需心念完全集中,也就是說,大腦必須思考才能讓這些動作組合順暢,因此,在2012年2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就發表一篇巴金森氏症患者練太極拳可以改善病況的研究,由於巴金森氏症是大腦動作區的許多神經細胞死亡後,才造成的動作障礙,而太極拳則能活化僅存的一些動作區神經細胞,激發出更多的潛能,來改善病情。另外,我們再從中醫的角度上來看,中醫認為生病的人是氣滯血瘀,而打太極拳可以行氣,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可以讓疾病獲得改善。

近年來,民眾飲食西化,加上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的情況下,三高,甚至中風的人,也愈來愈多。中風在美國是第五大死因,也是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美國中風協會建議應該在中風後 7 天內開始復健,並應持續 6 個月左右。然而,許多中風倖存者卻選擇退出復健治療,原因是他們缺乏身體穩定性或無法充分使用他們的手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於是醫學專家們想到了坐式太極拳。

▲太極、太極拳、中風、運動、復健、健身、練功、武術、功夫、跌倒、骨折。(圖/123RF)
▲醫學專家們想到了坐式太極拳。(示意圖/123RF)

2022 年 4 月 7 日美國心臟協會的官方期刊《Stroke》,刊登了一篇學術論文,研究發現與標準組的中風倖存者相比,太極拳組在練習三個月的坐式太極拳後,他們的手和手臂功能、坐姿平衡、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有更多的改善。該研究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在中風後早期練習坐式太極拳可以提高復健績效。此論文是由雲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講師趙杰博士,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的院長助理周伯俊教授(Pak Chun Chau)所共同完成的。

兩位研究人員特別為肢體部分癱瘓的中風患者修改了太極拳的動作,它是量身定制的,讓參與者可以在健康手臂的協助下,幫助另一隻手臂的運動,這就是為最近患有中風並因此手臂無力或部分癱瘓的人,所開發出的一種坐式太極拳。

▲太極、太極拳、中風、運動、復健、健身、練功、武術、功夫、跌倒、骨折。(圖/123RF)
▲ 研究人員修改太極拳動作,讓部份癱瘓的人也能做。(示意圖/123RF)

該臨床研究是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雲南省中醫院所進行的。研究人員招募了 160 名成年人(平均年齡為 63 歲,81名男性和79 名女性),他們必須是在前 6 個月內首次中風,且保留了至少一隻手臂的使用情況下,才能參與此試驗。對照組的部分,患者進行了標準的中風復健鍛煉項目,參照所發給的自我練習影片,在家練習 12 週。另一方面,坐式太極組的患者,必須在住院期間先接受為期一週的單獨培訓,如何打坐式太極拳,然後再透過影片在家中自我復健,每週三天,持續 11 週,家庭成員和護理人員都會監督兩個研究組的在家鍛煉。最終有坐式太極組69人,對照組65人順利完成了12週的訓練計劃。結果發現,與標準中風復健組相比 (1)坐式太極組的手和手臂功能以及坐姿平衡控制得更好。(2)坐式太極拳組參與者的憂鬱症狀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度更好,日常生活活動和生活質量也顯著改善。(3) 12 週的復健後,太極組中超過一半的人願意繼續練習,因為它可以在椅子上或輪椅上就能練習,不須去診所或醫院,在家也可以練習,不需要任何費用,也不需要任何特殊設備,更節省了往返車程的交通時間。

▲太極、太極拳、中風、運動、復健、健身、練功、武術、功夫、跌倒、骨折。(圖/123RF)
▲太極拳不用任何特殊設備。(示意圖/123RF)

最後,論文結論認為,他們證明了坐式太極拳對於中風倖存者可以提供有效的復健,未來也可以提供有利於把坐式太極拳整合進去,作為早期中風運動處方一部份的寶貴證據。

期刊參考:

1. Jie Zhao, Janita Pak Chun Chau, Aileen Wai Kiu Chan, Qiang Meng, Kai Chow Choi, Xiaoqi Xiang, Yali Zhao, Rong He, Qin Li. Tailored Sitting Tai Chi Program for Subacute Stroke Survivo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roke, 2022; DOI: 10.1161/STROKEAHA.121.036578

關鍵字: 潘懷宗 太極 太極拳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坊間流傳不少生髮妙方,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用生薑塗抹頭皮」,但醫師警告,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有效,生薑刺激性強,直接塗抹反而容易導致頭皮敏感、紅腫發炎,傷害毛囊健康,使脫髮情況更惡化,建議日常可自製「養髮枸杞芝麻糊」,透過食療來幫助養髮。

2025年05月11日 17:24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許多人為了在一大早補充營養,早餐都會喝牛奶和豆漿。不過,醫師透露,其實比起牛奶、豆漿,芝麻飲是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她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挖一匙用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由於芝麻的含糖量低、鈣質含量高,也沒有精製碳水,非常適合糖尿病族群或是低醣飲食者。

2025年05月11日 15:15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為提升照顧服務員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居家照護中協助受照顧者進行口腔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清潔等技能,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與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攜手合作,於5月3日及10日舉辦「口腔內(懸壅垂之前)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之清潔、抽吸與移除」課程。共計19名照顧服務員參與此次訓練,強化其執行呼吸道照護的實務技巧。

2025年05月11日 14:23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根據統計,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這時會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藥師建議,可適度透過保健食藥品來緩解不適,包括「大豆異黃酮、性荷爾蒙前驅物、魚油、鈣片」。另外,更年期婦女定期乳癌與子宮頸癌篩檢是必要的,由於骨質流失速度增快,也建議更年期婦女能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並留意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

2025年05月11日 14:17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孕期口腔保健也不可忽視!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容易忽略口腔照護,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牙齦炎、蛀牙和口臭」,之前就曾遇過一名個案從懷孕後期開始就牙痛,但一直強忍,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發現蛀牙嚴重感染牙髓神經,出現嚴重牙髓炎。

2025年05月11日 13:10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不少人都知道「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會馬上臉紅,但到底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醫師指出,除了喝酒會馬上臉紅之外,也可以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就是高度疑似有酒精不耐症,此方式準確率約有70%。

2025年05月11日 10:00

半蹲尿練腿力、站著尿省水?錯誤姿勢恐釀頻尿下背痛 3動作改善

半蹲尿練腿力、站著尿省水?錯誤姿勢恐釀頻尿下背痛 3動作改善

上廁所尿尿姿勢不正確會引發問題!有些人會因為公共廁所不乾淨而採取半蹲姿勢尿尿,或者因為尿尿速度不夠快、尿不乾淨而肚子用力甚至壓肚子,泌尿科醫師指出,這些情況恐使骨盆底肌緊繃收縮,長時間下來反而會讓排尿排不乾淨、頻尿,甚至下背痛或下腹部疼痛;另有些人會趁洗澡時站著尿尿省水,醫師也提出看法與建議。

2025年05月11日 09: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