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男腹痛就醫 照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根據國健署發布的資料顯示,肝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第2位、好發癌症第4名,且超過6成患者確診已是中晚期。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肝癌初期無症狀 抽血+影像檢查揪病灶增加準確度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表示,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因肝臟沒有神經纖維,當腫瘤長大壓迫肝臟表面神經後,病人才感覺肚子悶脹不舒服,有些患者是因腹痛到急診就醫,才發現腫瘤已破裂出血。至於大家熟知的黃疸、腹水、疲倦、食慾不佳等症狀,通常都是晚期肝癌,甚至癌細胞已轉移時才會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肝腫瘤常合併肝硬化,不管是肝腫瘤或是肝硬化,最後都會走向肝衰竭,所以當抽血發現肝功能指數、黃疸指數上升,大多可判斷為肝衰竭,若連胎兒蛋白指數也上升時,更有可能已經產生肝癌。不過,研究也發現約3分之1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指數並不會升高,此時可以透過檢驗PIVKA-Ⅱ指數,加上超音波、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直接觀察肝臟內有無腫瘤,增加診斷準確度。

B、C型肝炎、酒精肝、脂肪肝 都是肝癌高危險族群

陳三奇醫師指出,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感染者,或是長期酗酒者、患有脂肪肝的人,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但近幾年,由於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的施打,台灣的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已逐年遞減;近期,C型肝炎也已能被新型的抗病毒藥物治癒,可以預見將來B、C肝炎病毒相關的肝癌人數會越來越少,參考歐美的趨勢,未來反而是因酒精和脂肪肝導致的肝癌比例將越來越多。

不論是酒精肝或脂肪肝,若長期沒有控制,就會進入所謂的「肝癌3部曲」,先是「肝臟發炎」,接著是肝纖維化而進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最後就會出現可怕的「肝癌」。因此,預防肝臟發炎是保肝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減少酒精攝取及防止脂肪肝上身。

晚期肝癌治療搶先機 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列選項

一旦確診肝癌,甚至為晚期,難道就宣判末日嗎?陳三奇醫師鼓勵病友不要灰心沮喪!雖然在過去,晚期肝癌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罹患了晚期肝癌就等於被宣判死刑,令人感到相當遺憾;但近年來醫療藥物進展快速,研發出免疫合併標靶治療組合,現已成為晚期肝癌治療的優先選擇之一。


▲晚期肝癌治療方式vs.腫瘤縮小反應率。(資料來源/陳三奇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陳三奇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靠傳統標靶藥物縮小腫瘤,大概只有5%至10%的患者有成效;而單一免疫治療縮小腫瘤的機率也只有15%;根據統計,2年前研發出來的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組合有突破性進展,平均每3位晚期肝癌患者,就有1人的腫瘤可以顯著縮小。

陳三奇醫師補充解釋,不管是口服或注射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作用在於抑制腫瘤血管的生長、餓死癌細胞;而免疫藥物則是活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對抗癌細胞。最終都是希望達到讓腫瘤縮小的目的,兩藥物可以揮發協同作用、相輔相成。根據BCLC巴塞隆納臨床治療分期2021年更新資訊,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使用,有機會幫助晚期肝癌病友平均存活期延長至兩年左右,實為晚期肝癌患者之福音。

掌握肝功能未衰退之前 積極爭取治療黃金期

至於何時介入治療的效果較好呢?其實,所有疾病都有治療黃金期,肝癌也不例外,與其等到肝功能變差才投入,導致治療效果打折扣,陳三奇醫師建議,最好盡早使用免疫合併標靶治療組合藥物,才能讓藥效發揮最佳狀態。目前在台灣已有核准的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治療接軌國際,讓晚期肝癌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不過,目前免疫治療未納入健保,期待政府有機會多多評估,提供肝癌病友更多的協助。

最後,陳三奇醫師強調,晚期肝癌治療不容易,目前已有好的治療武器可供病患選擇使用,但建議在肝功能尚未衰退之前,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才能獲得較佳的治療成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什麼是「3+4」?我是密切接觸者該怎麼做? 圖解秒懂
▸快篩試劑短缺!高嘉瑜盼開放「唾液快篩」食藥署回應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男「不碰甜食」仍罹嚴重糖尿病! 只因天天午餐吃一物

男「不碰甜食」仍罹嚴重糖尿病! 只因天天午餐吃一物

一般人容易將「吃甜食」與糖尿病連結在一起,事實上並非只有吃甜的東西才會生病!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分享一起病例,一名50歲男子不吃甜食,每天中午都吃便當,體重卻突然掉了10公斤,就醫才發現罹患嚴重糖尿病;李唐越說明,不只有便當,炒飯、炒麵等外食也都有「爆糖危機」。

2025年05月12日 00:01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坊間流傳不少生髮妙方,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用生薑塗抹頭皮」,但醫師警告,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有效,生薑刺激性強,直接塗抹反而容易導致頭皮敏感、紅腫發炎,傷害毛囊健康,使脫髮情況更惡化,建議日常可自製「養髮枸杞芝麻糊」,透過食療來幫助養髮。

2025年05月11日 17:24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許多人為了在一大早補充營養,早餐都會喝牛奶和豆漿。不過,醫師透露,其實比起牛奶、豆漿,芝麻飲是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她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挖一匙用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由於芝麻的含糖量低、鈣質含量高,也沒有精製碳水,非常適合糖尿病族群或是低醣飲食者。

2025年05月11日 15:15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為提升照顧服務員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居家照護中協助受照顧者進行口腔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清潔等技能,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與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攜手合作,於5月3日及10日舉辦「口腔內(懸壅垂之前)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之清潔、抽吸與移除」課程。共計19名照顧服務員參與此次訓練,強化其執行呼吸道照護的實務技巧。

2025年05月11日 14:23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根據統計,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這時會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藥師建議,可適度透過保健食藥品來緩解不適,包括「大豆異黃酮、性荷爾蒙前驅物、魚油、鈣片」。另外,更年期婦女定期乳癌與子宮頸癌篩檢是必要的,由於骨質流失速度增快,也建議更年期婦女能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並留意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

2025年05月11日 14:17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孕期口腔保健也不可忽視!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容易忽略口腔照護,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牙齦炎、蛀牙和口臭」,之前就曾遇過一名個案從懷孕後期開始就牙痛,但一直強忍,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發現蛀牙嚴重感染牙髓神經,出現嚴重牙髓炎。

2025年05月11日 13:10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不少人都知道「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會馬上臉紅,但到底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醫師指出,除了喝酒會馬上臉紅之外,也可以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就是高度疑似有酒精不耐症,此方式準確率約有70%。

2025年05月11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