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 常無感卻傷肝害命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戴嘉言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戴嘉言醫師:大家好,我是戴嘉言醫師,目前我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急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戴嘉言醫師:一般談到B型肝炎是因為感染B型肝炎病毒,一旦感染就稱作急性的B型肝炎,大家可以了解得到肝炎,可能就有提到症狀,就是身體的表現,大概可以分成三類,得到急性B型肝炎之後,第一類沒有症狀,這反而是占大多數,身邊有很多人得到B型肝炎並沒有症狀,以至於後來他都不知道得過。

戴嘉言醫師:第二類是有症狀裡面比較輕的,一般得到急性的B型肝炎也許跟其他肝炎一樣,就會有比較倦怠、容易疲倦,可能有胃腸道問題,比如噁心、嘔吐,比較厲害的就會有深茶色的尿,或者是發生黃疸等,這些症狀過去之後,就完全康復了。

戴嘉言醫師:第三類這個症狀就麻煩了,就發生厲害的肝功能失帶腸,這種情況會有很厲害的黃疸,可能發生腹水,厲害的還會有腦病變,我們提到的肝昏迷,甚至因而死亡,這是猛爆性肝衰竭,還好這些病人占的不是多數,所以簡單來說分為有症狀跟無症狀,或者是有症狀裡面的輕症或重症,這必須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定罹患B型肝炎。

劉育志醫師:請問慢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戴嘉言醫師:至於慢性的B型肝炎,提到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之後,持續了六個月,還是沒辦法消除,所以我們就稱它慢性B型肝炎,一般簡單稱作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一旦發生慢性B型肝炎,其實絕大部分的病人並沒有症狀,這點就比較麻煩,因為肝臟裡面確實比較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即便它再很厲害的發炎或其他情況,不一定會有疼痛感,所以慢性B型肝炎絕大部分無症狀,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戴嘉言醫師:有些病人因為慢性B型肝炎,發生比較厲害的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肝炎的症狀,就是一樣容易倦怠、容易疲倦,可能還是有消化道的問題,比如噁心、嘔吐,這些症狀,這種都不多,比較厲害的發作,同樣就會發生黃疸、腹水,甚至有腦病變,或者發生肝昏迷,慢性B型肝炎症狀也是多樣性,但是我要特別再提到,絕大部分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我們會疏於去注意它,疏於去檢查它,就我們來看,慢性B型肝炎的病患,一定是要好好地做到診斷,之後一定要好好的追蹤,絕對不可以根據症狀的情況,來看是否要就醫,也就是在肝炎防治裡面最重要的三個工作,當然就是預防,過來是治療,接下來就是追蹤。

戴嘉言醫師:慢性B型肝炎這些情況,一旦走久了就會變成三部曲,就變成肝硬化,再變成肝癌,很多慢性B型肝炎一旦有症狀的時候,都是發生了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換句話說都是比較厲害的疾病了,所以要特別再呼籲對於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因為沒有症狀,所以要特別注意這部分的常態性追蹤。

劉育志醫師:請問台灣B型肝炎的盛行率?

戴嘉言醫師:現在對於B型肝炎的盛行率指的是是否有帶原,因為如果有帶原,你就是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過去的研究,台、澎、金、馬、蘭、綠、龜,蘭嶼、綠島、龜山都是一樣,一般成年人是15%-20%,換句話說,走在路上,可能六、七個人就有一位,是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它的盛行率大概15%-20%。

戴嘉言醫師:這件事已經有很大的變化,因為在民國73年開始,新生兒施打了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其實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施打的國家,這個成就非常卓越,經過疫苗的注射之後,完整注射完,會讓這個孩子,我們現在講的,從民國73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到現在也都成人了,他們的帶原率就會降到不到1%,從過去15%-20%,降到現在不到1%,這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也是全世界在這部分,對台灣非常肯定的防疫效果。

戴嘉言醫師:現在對於高危險群,也就是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因為有15%-20%的盛行率,一定要注意是否曾經做過篩檢,來確保自己是不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孩子、少部分因為還有這種情況,所以需要的時候還會幫他們做檢查,這就是台灣B型肝炎盛行的情況。

戴嘉言醫師:我記得她是一位高階經理人,因為公司有體檢就會做檢查,也來我的門診看,很不幸的有一年她因為忙碌,或者公司因為不在我們這邊體檢了,她就疏於檢查,這樣經過兩年回來,這個慢性B型肝炎就不幸病發肝癌,很不幸的因為腫瘤比較大,治療也是沒有辦法,現在已經不在人世了,對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呼籲,所有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平常的追蹤,並不是因為有症狀或者有特別的情況,才要去看醫師,一定要維持腸胃的追蹤,才能確保健康。

劉育志醫師:感謝戴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慢性B型肝炎,通常無感卻傷肝害性命,肝臟專家圖文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經接種612.5萬劑,使用率達到91.7%,剩餘疫苗55.4萬劑預期年底用罄,疾病管制署今(25)日宣布增購15萬劑,最快12月下旬到貨配送。

2025年11月25日 13:30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的李小姐近3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佈滿子宮肌腺瘤。醫師提醒,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患者會有劇烈腹痛、經血過多以及壓迫膀胱導致頻尿等症狀,長期下來更會因為子宮結構性改變與慢性發炎而影響受孕。

2025年11月25日 13:19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在手機、電腦成為日常標配的時代,不論大人或小孩,幾乎都屬於「過度用眼」族群。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有人到了晚上還會感覺到視線模糊,連看字幕都要費力,營養師珊珊在粉專「愛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這些狀況若長期累積,可能影響更深層的視力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2: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