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B型肝炎分兩種 醫師圖文重點解析

▲肝炎。(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幾年前,遇過一位年輕人從來都沒用過健保卡,平時的身體狀況也不錯,但在第一次用健保卡時,就發現已經罹患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炎防治中心主任黃志富教授分享。

「另外一位50多歲的病人,因為知道自己有慢性B型肝炎帶原,所以定期回診追蹤,每半年就做腹部超音波、抽血檢查,所以能在早期發現肝細胞癌,小於2公分,順利接受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抗病毒藥物。至今已經追蹤三年,沒有復發的跡象。最近回診,他很開心地分享孩子即將結婚的喜訊,相當幸福快樂!」

在照顧B型肝炎帶原者的過程中,遇過相當多故事,黃志富教授強調,同樣是B型肝炎帶原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而這個命運主要取決於是否有定期追蹤治療,非常重要!

讓人倦怠、噁心的急性B型肝炎

急性B型肝炎指的是,以前沒有得過B型肝炎,在感染B型肝炎病毒之後,產生一些病毒性肝炎的症狀,譬如說倦怠、疲勞、噁心、嘔吐,甚至有時候會出現黃疸、茶色尿等。黃志富醫師指出,這些都是非特異性症狀,臨床上遇到相關症狀,都需要進一步抽血檢查,看看是不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急性B型肝炎患者的症狀大多會漸漸緩解,僅有少部分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使肝臟嚴重受損,而危及性命。

讓人倦怠、噁心的急性B型肝炎

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出現症狀的比例與感染的年紀有關,黃志富醫師解釋,一般而言,嬰幼兒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大多沒有症狀,若是成年後才感染B型肝炎病毒,較容易出現有症狀感染,大概一半以上會出現急性肝炎的症狀,不過大部分患者會痊癒,大概只有不到5%會演變成慢性B型肝炎帶原。

通常無感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

慢性B型肝炎帶原指的是B型肝炎病毒在患者體內存在超過6個月以上,黃志富醫師說,比較具體的判斷是抽血檢查,若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血清中存在超過6個月,就稱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

慢性B型肝炎感染的症狀與肝臟發炎的嚴重度有關,黃志富醫師說,在肝臟沒有明顯發炎時,患者可能沒有不適;當肝臟發炎時,可能有倦怠、疲勞、噁心、食慾不振等狀況,一般比較輕微,很容易被忽視。

通常無感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

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演變成慢性B型肝炎帶原的比例,跟年紀有很大的關係,黃志富醫師分析,在年紀越輕的時候感染B型肝炎病毒,較容易變成慢性B型肝炎帶原的狀態。成年後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症狀會比較明顯,但是只有不到5%會變成慢性B型肝炎帶原。

從1984年開始,台灣開始替新生兒大規模接種B型肝炎疫苗,所以能夠有效預防,讓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從15%至20%,降到1%以下。

只要不清楚,就要記得篩檢B型肝炎

「抽血檢驗便能確認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抗原HBsAg或B型肝炎抗體HBsAb,非常方便。」黃志富醫師提醒,「因為B型肝炎帶原者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若不去檢查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時,慢性肝炎可能已經進展到肝硬化,甚至長出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

篩檢B型肝炎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大概只有一半的B型肝炎帶原者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黃志富醫師指出,換句話說有將近一半的B型肝炎帶原者不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而疏於追蹤與治療,對健康是極大的威脅。

貼心小提醒

在防治B型肝炎的過程中,首先要去除掉對於B型肝炎的歧視,黃志富醫師提醒,B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體液傳染,與B型肝炎帶原者一同用餐、握手並不會遭到傳染,而且B型肝炎個是一個可以控制的疾病。

大家都要積極接受篩檢,確認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抗原或抗體。若有B型肝炎帶原,務必接受治療、定期檢查,才能扭轉肝病三部曲的命運。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解析B型肝炎病毒傳染途徑,杜絕肝炎找上門,肝膽專科醫師圖文說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病一直是我國國病,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仍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持續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今(19)日深入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衛生室,幫原民朋友做免費肝病、癌症指數抽血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超過300人接受檢查,更發現6名需轉診進一步治療民眾,希望達到根除肝病的目標。

2025年04月19日 19:15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一名28歲女性BMI長期處於過重,嘗試過針灸埋線、減肥食譜都瘦不下來,加上護理工作高壓讓她報復性飲食,體重攀至人生巔峰,某次意外扭傷發現自己腳傷拖很久沒好,小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醫師示警,這些其實都是肥胖衍生症狀,但卻被當成日常生活的不適感,逐漸累積恐導致更嚴重的慢性病。

2025年04月19日 18:43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2025年04月19日 16:21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過你是否曾在烹調前發現馬鈴薯表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心中產生疑問,「這樣還能吃嗎?」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對此做出說明,吸引大量網友回應。

2025年04月19日 15:35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天天氣溫暖潮濕,讓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增加,婦產科醫師分享春季私密處保養4大原則,包含內褲應該選擇透氣材質,避免悶熱,下身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搓洗,也應該避免久坐習慣讓私密處乾爽,最後可以多攝取富含益生菌、花青素等食物也會有幫助。

2025年04月19日 13:21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相信:我的成就即是我。我如果可以做到更多,達到所有的目標,盡可能地高效多產,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就能免於被批評、評價和拋棄。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個人成就,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我的成就和成績之上。「過度成就者」的腦中只想著一件事:成就=安全與愛。

2025年04月19日 12:05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明天將迎來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穀雨後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可能原有的腸胃不適會加劇、呼吸器官相關問題也會演變成皮膚搔癢、打噴嚏、氣喘咳嗽等過敏反應。養生方面建議可以透過藥膳、茶飲食補排除濕氣,多按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3穴位也有助穀雨時期保養,擺脫體內的陳舊濕氣,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2025年04月19日 11:44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塑膠製品使用便利,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量攝食塑膠的海鳥寶寶,腦部竟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症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表現。專家表示,雖然這項結果還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類身上,但是過往研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會堆積在人體,尤其是腦部,相關風險不容忽視。

2025年04月19日 11:00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民眾在街頭遇見他人突然昏倒時,第一反應往往可能是掐人中,試圖讓患者清醒過來。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效,更可能延誤搶救時間,甚至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

2025年04月19日 1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