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 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鞋底磨損在所難免,不過其實磨損的鞋底中也藏有健康的線索,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鞋底磨損的位置不同,代表著足部出力點不同,若時常有下肢痠痛的問題,建議也可以檢視穿鞋的習慣。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常腳痛、腿痛、屁股痛要注意!

侯鐘堡醫師
指出,一般正常的走路方式,鞋底磨損最多的位置會是在後外側,前側則稍有磨損。若是前側磨損多,通常代表著腳後跟較緊,平時走路時有重心前傾的情況,此族群容易有足部後側緊繃的問題,包括腳跟、後小腿、後大腿,甚至到臀部、也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建議可多作弓箭步、抬腿等動作伸展。

若是外側兩邊磨損多的族群,建議檢視是否走路有「外八足」的情況,又或者是可能有「高足弓」,兩者皆會使得鞋底兩側不斷耗損。外八足多以側躺抬腿等方式訓練臀大肌,藉此調整回腳部。高足弓建議可使用兼具彈力及硬度的按摩球按摩腳底筋膜,並且鞋子是否足弓不夠需要更換。

內側磨損多通常和「內八足」及「扁平足」有關,內八足常見原因為大腿內側較緊繃,建議內八足族群可多按摩放鬆大腿內側筋膜,藉此調整回足部。而扁平足則建議可多作如快走等簡易的足底訓練、訓練足弓肌肉,並可增添鞋墊減少足底不適。

鞋子要多久換一次比較好?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了!

不少民眾避免浪費,鞋子常會穿到真的不能再穿,或是嚴重破損了才更換,這時間往往是好幾年,侯鐘堡醫師建議,鞋子是否該換可從幾點觀察。

醫師表示,耗損嚴重、變形自然就該換了,一般建議民眾通常約一年左右就該換鞋,磨損即便是在正常的位置,不斷的磨損下鞋子也會傾斜,使得足底也越來越往該處傾斜。而若像是跑者有紀錄里程數的習慣,以里程數來看約400-800公里就該換鞋。

值得注意的是,鞋子該不該換未必能從外觀看得出來,若是腳底容易長繭、大拇趾長雞眼等,也代表著鞋腳不合出現不當的摩擦。另外,人在走路時最後的出力點會是在大拇趾,若是鞋子大拇趾的位置已凹陷,代表著鞋子已經失去彈性。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點,當發現自己常常腳痛、臀痛、膝蓋痛,特別是在走路時、走路後,這就代表該換鞋了。

避免新鞋釀足底筋膜炎,醫教買鞋、穿鞋6大要點!

換鞋、買鞋,很多人會選擇軟又舒服的鞋款,對此侯鐘堡醫師表示非常不建議,這有如踩在海綿上,腳得不斷的不當出力,自然容易引起腳痛,診間就不乏原本腳沒事,換新鞋之後出現足底筋膜炎的情況,大多就是出自於鞋底太軟,此時就算是新鞋也得換鞋。

醫師建議,買鞋時應注意幾點,首先合腳,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除了穿進去後約留有一個大拇指的空間外,腳寬也不能太緊或太鬆。而合腳也包括足弓要正確,各種鞋款足弓都有所不同,應選擇符合自己足弓的鞋子。鞋底和鞋子上方的鞋面也要有一定的硬度,讓腳在抬起、著地時都能有良好的支撐,運動鞋等膠料鞋款就會比帆布鞋等布料鞋款來得佳。平時行走時也應綁好鞋帶,並也避免老是穿同一雙,鞋子也需要休息恢復應有的彈力。

日常也有很多人腳痛、腿痛、屁股痛找不到原因,建議在前往檢查時,也可以帶著或穿著平常較常穿的、或是穿完腳就會痛的鞋子請醫師協助評估,看是否鞋款有問題。良好的穿鞋習慣及挑鞋方式,更有助足底健康!

延伸閱讀
肛門要怎麼洗才是「肛肛好」?美女醫師教你如何解決肛門瘙癢的困擾
男女心肌梗塞風險不同? 女性發生4種「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門診打抗生素」解急診壅塞 馬偕實施後每日多釋出3床收重症

「門診打抗生素」解急診壅塞 馬偕實施後每日多釋出3床收重症

為了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祭出「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馬偕醫院早在今年1月實施院內計畫,累計至今已達325人次,平日每天可釋出3張急性病床,轉為收治更為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確實有效減少輕症患者在急診待床與急診病床的使用率,病人滿意度也高,顯示成效良好。

2025年10月02日 19:06

打疫苗抽iPhone 17 北市「流感、新冠疫苗」開打接種增5成

打疫苗抽iPhone 17 北市「流感、新冠疫苗」開打接種增5成

114年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10月1日開打,北市衛生局指出,首日流感疫苗接種1萬8,165劑,較113年同期增加47.7%,新冠疫苗接種5,512劑,較113年同期增加62.5%,其中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流感及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接種量成長最為明顯。

2025年10月02日 18:48

災區疫情風險「沒有特別高」 公衛專家:鏟子超人做好防護仍可去

災區疫情風險「沒有特別高」 公衛專家:鏟子超人做好防護仍可去

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喊話希望「鏟子超人」不要進入災區,憂心可能會生病或把病菌帶出花蓮。疾病管制署今(2)日表示,持續監測災區、收容所,尚無特殊傳染病疫情發生。公衛專家分析,災區的呼吸道傳染病疫情不會特別嚴重,只要和全國採取一致的防疫措施即可,不用太過擔心,而志工在災區的服務仍有必要,只要做好相關防護仍可以前往。

2025年10月02日 17:45

自費流感抗病毒藥大缺貨 食藥署:12月恢復正常供應

自費流感抗病毒藥大缺貨 食藥署:12月恢復正常供應

國內流感疫情升溫,有藥師透露自費流感抗病毒藥物「紓伏效」大缺貨。對此,食藥署表示,藥商在9月底有通報,因原廠產能影響供應,目前控貨供應中,預計114年12月恢復正常供應。

2025年10月02日 16:43

花蓮募款達7.8億!首波已撥1.6億 家園清理補助加碼

花蓮募款達7.8億!首波已撥1.6億 家園清理補助加碼

衛福部賑災基金會9月25日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根據最新統計,至29日募得款項7.8億元,總筆數超過23.7萬筆。首波善款用於「法定賑助」、「災民生活支持」、「專案賑助」至10月2日共計撥款1億625萬元,主要用於死亡、失蹤賑助及家園清理支持方案。

2025年10月02日 16:30

登革熱再擴大!桃園群聚增2例「疫情擴至龜山」 北市現首例本土

登革熱再擴大!桃園群聚增2例「疫情擴至龜山」 北市現首例本土

本土登革熱擴大!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新增3例確定病例,其中2例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疫調顯示和桃園群聚疫情相關,累積個案已經達到6例。另一案則是北市首例本土,個案出現在士林區,調查無國外或者桃園登革熱疫情發生地區活動史,感染源仍待釐清。

2025年10月02日 16:02

北市爆首例本土登革熱 感染源待釐清

北市爆首例本土登革熱 感染源待釐清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今年北市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為居住士林區80多歲男性,9月底出現發燒症狀,就醫後經通報及採檢,10月1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個案於潛伏期無出國,同住者2人均無登革熱症狀,感染源尚待釐清。

2025年10月02日 14:09

脂肪肝恐拖成肝癌 醫:減重7%~10%就能改善發炎

脂肪肝恐拖成肝癌 醫:減重7%~10%就能改善發炎

全球肥胖及糖尿病人口增加,脂肪肝炎也隨之盛行。台中慈濟醫院消化醫學中心主任許景盛指出,脂肪肝炎病人若未控制,會持續發展成肝硬化,增加肝癌風險,臨床也發現,患者若減重7%~10%,就能明顯改善發炎與纖維化。

2025年10月02日 13:4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