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睡覺流口水是健康警訊? 醫揭秘「7大原因」

Pixabay
▲ 睡覺流口水是人體自然現象,通常不需要過於擔心。(示意圖/Pixabay)

圖、文/每日健康

當你睡了一覺醒來,伸個懶腰後,此時居然發現你的枕頭濕了,甚至連唾液痕跡都在臉上風乾了,實在令人尷尬萬分。若是在自己家裏也就算了,想像你不小心在行駛的巴士上打瞌睡,醒來發現自己嘴巴大開、唾液從嘴角流下來,周圍的人好像在對著你竊竊私語,這時候大概恨不得找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根據外媒Insider報導,美國普羅維登斯聖約瑟夫醫院(Providence St. Joseph Hospital)的家庭醫學醫生尼爾(Dr. Neal H. Patel)表示,「睡覺流口水是人體自然現象,通常不需要過於擔心,但也有極少數的例子,是神經系統之類的疾病,造成睡覺流口水」。

究竟爲什麽睡覺會流口水?

一、口乾舌燥

當你在睡夢中口乾舌燥時,唾液腺會自動激活以對口腔進行潤滑。若張著嘴睡覺,唾液腺會產生更多唾液,導致你在睡眠中流口水。

二、呼吸道感染、過敏

若你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季節性過敏,你的唾液會更多,這是身體的防禦機制。唾液可以幫助沖洗鼻子、喉嚨和口腔中的外來細菌、刺激物。但唾液分泌更多的同時,也會造成睡覺流口水。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過敏,這同樣會導致鼻子堵塞,迫使你通過嘴呼吸,從而觸發唾液分泌。

三、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的人,可能會出現唾液過多的症狀,就會導致睡覺流口水。晚餐吃太飽後,立刻躺在床上,都會造成胃酸倒流。你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改善胃酸倒流,例如增加纖維攝取、少量多餐。

Pixabay
▲ 呼吸道感染、胃酸倒流,也有可能造成唾液過多的現象。(示意圖/Pixabay)

四、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一種損害人們睡眠時呼吸能力的疾病。這將導致不規律的呼吸,並迫使人們通過嘴巴呼吸,最終造成睡覺時流口水。患者更可能會磨牙,進一步刺激唾液腺,增加流口水的可能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包括減肥、使用調節呼吸的CPAP設備。

五、藥物的副作用

使用某些藥物會增加唾液分泌,例如抗精神病藥物,包括利培酮(Risperidone)或氯氮平(Clozapine),還有用於治療癡呆的膽鹼能激動劑(Cholinergic Agonists)。

六、神經系統疾病

任何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都會影響我們的唾液分泌,例如帕金森病、腦癱和中風,都會增加睡覺流口水的風險。神經系統疾病的其中一些症狀包括頭痛、記憶或認知能力減弱。

七、錯誤的睡姿

趴著睡或側睡,更有可能造成流口水的現象。解決方法為訓練自己仰臥睡覺,或是特別注意閉著嘴睡覺。

延伸閱讀:
「3大保養秘訣」 讓你永保20歲 皮膚醫師揭凍齡的秘密
健忘、記憶力差、還時常當機? 營養師推薦8種健腦食物擺脫「腦霧」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