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 醫:不放棄治療才是關鍵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1位30多歲從事文書工作的思覺失調症病友,對於口服藥物感到擔憂,深怕會引來同事或旁人異樣的眼光,結果導致用藥不規律,影響病況。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透過藥物好好控制、穩定病情,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尤其,現在有長效針劑可以選擇,病友不用擔心服藥被發現,也可以省去經常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之苦,生活更安心。

新冠疫情、低病識感等因素 易造成治療中斷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王禎邦表示,思覺失調症若不接受治療,大腦會退化得比較快,甚至會退化到無法自理的狀態,因此,盡早治療很重要。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是多面向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方式,藥物經由血液吸收後會進到腦細胞,幫助改善大腦神經接受體、恢復腦功能,進而讓幻聽、幻覺、妄想等症狀獲得改善;復健治療則指大腦的復健,藉由一些活動來訓練專注度、記憶力以及社交技巧,讓病友的功能回復正常並能融入社會。

然而,這2年多來,新冠疫情反反覆覆且變動性高,讓許多病友害怕上醫院被感染,因而中斷了治療;部分患者的病識感低,認為自己沒發作、沒生病,就不規律用藥了。另外,醫療資源不足、久病產生的治療疲乏、經濟弱勢,甚至是城鄉差距等等原因,都容易影響病友的治療順從性,進而導致疾病復發,且在各種情況相互影響下讓病況越來越糟。

不停藥、回歸社會 是共同治療目標

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汪俊年指出,思覺失調症和所有疾病一樣,越早介入越好,一般來說,第1次發病後的前5年是治療黃金期,在這個階段治療的效果較好。但是,如果錯過黃金治療期也沒關係,不放棄治療才是關鍵,任何時候決定積極治療,對疾病控制都有正面的意義。

而思覺失調症治療在口服和長效針劑藥物的選擇上,醫師會依據許多面向,與病友和家屬進行溝通之後,再選定對病友較合適的治療方式。以口服藥物來說,患者自行在家服藥方便性高,但1天服用數次,須每天記得吃藥,對生活影響較大;長效針劑定期由醫事人員注射,有1個月1次的,也有3個月1次,病友接受到的藥物治療較為穩定,預防復發效果相對較佳,而且目前還有居家治療,醫事人員可提供到宅打針服務,更能避免遺忘用藥的情形發生。

穩定思覺失調症 長效針劑治療新趨勢

王禎邦進一步說明,治療思覺失調症所用的長效針劑,成分是精神安定劑,具有穩定神經的功能,主要能改善正性症狀,如幻覺、妄想、混亂思考及行為等,也可治療患者的衝動控制能力,維持情緒穩定狀態;在異常行為改善之後,許多患者的功能就能回復正常,對發病率、再住院率,甚至自殺死亡率都明顯降低。總的來說,長效針劑的有效性和便利性,特別適合記性差、無法規律用藥的人。

除了照護病人之外 照顧者也需要被關懷

王禎邦提醒,思覺失調症除了病人要被照顧外,照顧者也需要被關懷。因此,嘉南療養院定期舉辦家屬教育座談會,安排醫事人員針對不同的主題提供家屬照顧經驗,也讓照顧者在辛苦照護過程中,得到同理及情緒上的抒發,同時給予疑問解答及情緒支持。

精神病的去汙名化 協助病人回歸社會自主生活是長期目標

對精神疾病的去汙名化,一直是政府及精神醫學界努力的方向,王禎邦說明,我們很確定定若病人有接受規律的治療,其實並不會是瘋狂或危險的,反而很容易在病人中發現到人性中的最純真與善良的一面。

另外,今年8月台南市成立首座精神病人團體家屋「友窩」,有別於精神復健機構團體管理模式,提供精神病人多元居住選擇,透過支持性服務、生活補助、就業培力及轉銜服務、社區居住方案等,建立病人自主生活能力,並藉由家屬及友伴團體,減少家庭照顧者負擔、提升人際支持,加強社區認同,都希望病人與照護者可以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型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四分衛阿山無預警眩暈送急診 醫揭可能徵兆千萬別大意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17年前罹患口腔癌...吞嚥困難驗出喉癌 醫籲:有症狀速就醫

17年前罹患口腔癌...吞嚥困難驗出喉癌 醫籲:有症狀速就醫

一位在17年前罹患口腔底癌第三期的劉姓病友,日前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趕緊回花蓮慈濟醫院找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昱甫求診,經檢查為為聲帶腫瘤的喉癌第一期,幸發現得早,僅需進行放射線治療。

2023年06月02日 12:22

婆媽界天菜醫來送愛! 部落長輩超驚喜:你怎麼在這?

婆媽界天菜醫來送愛! 部落長輩超驚喜:你怎麼在這?

視病如親,有著暖心名醫稱號的外科醫師江坤俊除了在節目、社群上,以自身專業衛教,在醫院傾盡全力照顧患者,也前往偏鄉部落擔任一日志工,探望弱勢家庭的長輩們,不少爺爺奶奶一看到他,也興奮詢問「你怎麼會在這裡?」江坤俊更呼籲支持暖暖老人食堂,讓老老小小都能享有一頓幸福的飯菜。

2023年06月02日 12:06

網紅「騙罹胰臟癌」!癌王1特性最可怕 醫痛批:如此瘋魔

網紅「騙罹胰臟癌」!癌王1特性最可怕 醫痛批:如此瘋魔

網紅「麵包包」3年前自揭罹患胰臟癌4期,也在社群分享抗癌歷程,但本人於1日發文坦承「罹癌全是造假」,引起各界議論。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原因就在其「難以發覺」的特性,許多患者感覺到痛時,通常都已是晚期,建議民眾若懷疑相關症狀,千萬不要大意,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

2023年06月02日 09:57

近5成民眾有咬合不正困擾!牙醫曝長期不處理後果:臉歪、下巴歪

近5成民眾有咬合不正困擾!牙醫曝長期不處理後果:臉歪、下巴歪

口罩禁令解除後,容貌焦慮的議題也受到關注,牙齒是否整齊成為民眾擔心的問題之一,但這不僅是美觀問題,根據國內一項大型調查,有接近5成民眾有咬合不正的困擾,牙醫師就提醒,長期咬合不正會影響顎骨發育,進而使臉型不平均,出現所謂的臉歪、下巴歪的情形,還可能影響牙齒清潔、呼吸與吞嚥。

2023年06月01日 22:29

屁股冒4症狀「小心得菜花了」!醫點名:男中鏢率高於女

屁股冒4症狀「小心得菜花了」!醫點名:男中鏢率高於女

一提到性病,大家一秒聯想到「菜花」,根據泌尿科醫師程威銘統計,其為門診中最常見性病之一。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則指出,菜花也被稱為生殖器疣或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病毒會在皮膚和黏膜上生長,並且透過性行為傳播,男性感染機率通常高於女性。他也示警,屁股、外生殖器一旦出現「4種症狀」就是中鏢了,請盡速就醫。

2023年06月01日 21:29

減肥「狂喝1健康飲品」!26歲妹子變更胖 營養師秒愣:都澱粉

減肥「狂喝1健康飲品」!26歲妹子變更胖 營養師秒愣:都澱粉

刮油剷肉是愛美男女一輩子的課題!一名身高160公分、體重逼近80公斤的26歲妹子,找上營養師方慈聲諮詢,自曝為了減肥不碰手搖飲,卻越減越胖。一問之下才發現,她早上都喝特大杯拿鐵提神,將牛奶換成「燕麥奶」,下午不喝飲料而是到超商買燕麥飲,在飲食澱粉量未減情況下,狂灌燕麥飲,營養師聽了驚呼「那是澱粉」。

2023年06月01日 20:02

4歲孩拉到「屁股破皮」!媽一看出血嚇壞 醫示警:有3症狀快就醫

4歲孩拉到「屁股破皮」!媽一看出血嚇壞 醫示警:有3症狀快就醫

醫師表示,進入夏季,也意味著細菌性腸胃炎的比例可能增加。其中,若有大便顏色出血、黏液便和高燒不退的狀態,一定要盡快就醫。醫師強調,嚴重可能是細菌已經鑽入身體,造成全身性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症。

2023年06月01日 19:12

台灣完成首例「活體小腸移植」 醫揭患者難關:有人一輩子靠點滴維生

台灣完成首例「活體小腸移植」 醫揭患者難關:有人一輩子靠點滴維生

台灣完成首例活體小腸移植!一名女性因腸缺血出現「腸衰竭」,只能靠施打靜脈營養維持生命。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芸在替該個案完成首例「活體小腸移植」。台灣小腸醫學會常務理事蘇銘堯指出,包括「先天血管畸形,先天性凝血因子異常、克隆氏症」等問題,有做小腸切除手術,進而變成短腸症,導致有嚴重吸收問題者,可能就需要走到移植這一步。

2023年06月01日 18:44

舒酸定X百吉POKI超Q雪糕今夏限量開賣 文青風「仲夏冰室」限定15天

舒酸定X百吉POKI超Q雪糕今夏限量開賣 文青風「仲夏冰室」限定15天

炎炎夏日想大口吃冰,享受如小時候一樣的美味時光?但才剛張大口品嚐時,卻因害怕敏感性牙齒產生的痠痛而怯步,只能小口慢慢吃,無法盡情享用。「舒酸定」今夏再推超狂跨界合作,與國民冰品「百吉POKI」聯手出擊,為三款經典雪糕大換包裝,提醒有敏感性牙齒要儘快處理,抗敏感到位,生活才能更有味。

2023年06月01日 18:09

「大腸癌」不只和飲食有關!醫曝「日常危險因子」:超多人都中

「大腸癌」不只和飲食有關!醫曝「日常危險因子」:超多人都中

大腸直腸癌連續15年蟬聯十大癌症首位,且有年輕化趨勢,除與飲食習慣有關,「久坐不動」其實也是危險因子。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增加2小時坐著的時間,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8%、肺癌增加6%、子宮內膜癌增加10%。

2023年06月01日 15: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