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胃痛?醫生教你簡單分辨 「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示意圖,生活,作息,健康,胃痛,月經.生理期,疼痛,腹部,懷孕,孕期,腸胃,陣痛(示意圖/123RF)
▲胃痛是現代人常有的身體問題。(示意圖/123RF)

文/健康醫療網 楊艾庭

喝完酒、吃完大餐,馬上就開始胃痛,痛到只能躺在床上、吃不下,翻來覆去難以緩解,只好塞幾顆藥房買的胃藥應急,雖然吃了以後覺得症狀舒緩很多,但可能仍潛藏許多隱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肚子痛不一定就是胃發炎,由於腹部內有許多臟器,不同部位的疼痛代表不同的器官,而胃痛的位置為腹部左上方、偏中間,另外,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疼痛呈現方式不盡相同,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判斷胃痛!

腹部範圍大 每一個部位疼痛的原因大不同

胃痛當下,該如何釐清「肚子痛是不是真的胃在痛」?首先,李柏賢醫師表示,患者常喊胃在痛,但不一定是真的胃痛!因為腹中有許多臟器,而胃則位在腹部左上角、偏中間地帶,如果是腹部右上角疼痛,則是肝、膽為主,有可能膽管阻塞、膽囊發炎等,如是腹部右下角,則是盲腸、卵巢,左下則是卵巢等婦科相關的問題(如下圖示)。「我們希望患者能夠辨識到自己腹痛的位置,千萬別誤以為每一種肚子痛都是因為胃部而起。」


▲一圖看懂腹部位置代表的器官。圖/Dr.Le李柏賢醫師粉絲專頁)

痛感不一樣!教你判斷「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若真的確認痛點是胃部,李柏賢表示,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三種疾病的症狀不盡相同,教你如何判斷:

急性胃炎:通常於吃刺激性的食物後,如:麻辣火鍋、烈酒,引發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都會很明確知道是在某一事件之後引起的,大多患者都是吃了某些食物之後,突然感覺胃痛,痛個一天、半天,直到吃藥之後才緩解,這類大多都是因為急性胃炎。」

胃潰瘍:胃部持續性的悶痛,且吃了食物之後症狀會加重。

胃食道逆流: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刺激神經,也會造成疼痛,其疼痛位置通常位在腹部中間,並伴隨胸口灼熱、口中有酸氣味、喉嚨癢癢會想咳嗽。

一路痛到「背」也痛?!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胰臟炎

也有些人,除了胃痛,還會一路痛到「背部」,對此,李柏賢醫師表示,「這通常是十二指腸潰瘍,或急性胰臟炎,因為胃部並非後腹腔的器官,胃痛通常只會在前側。」不過,民眾千萬不要認為「只是單純的胃痛、發炎,就只吃胃藥應急,卻忽略有時可能是胃癌所引發的胃潰瘍而導致胃痛。」因此,建議民眾有不舒服,務必要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對症下藥,否則病情一拖,使得狀況惡化才尋求治療,只會花上更大力氣,卻不一定有良好的預後,相當可惜。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掌握三招遠離腸胃不適
「腸」做篩檢才平安 揪出「潛血」保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炸物、燒烤藏致癌物「丙烯醛」 醫:還會害糖尿病惡化

炸物、燒烤藏致癌物「丙烯醛」 醫:還會害糖尿病惡化

丙烯醛(Acrolein)是一種常見的有害化學物質,且具有致癌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種途徑暴露,包括「空氣污染、抽煙、烤肉煙霧、某些高溫油炸食品中」,且研究指出,丙烯醛還是糖尿病惡化的重要促進因子之一。台灣醫療團隊研發出有效吸附丙烯醛的「口服活性碳」,研究也榮獲2024年腎臟科傑出論文獎,證實其在臨床應用上的潛力。

2025年08月24日 13:08

更年期不是病!老化過程男女都躲不掉 醫曝平安渡過3大秘招

更年期不是病!老化過程男女都躲不掉 醫曝平安渡過3大秘招

「男生怎麼會有更年期!」在大多數民眾的認知內,好像只有女性才會有進入更年期的困擾。花蓮慈濟醫院中醫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教授表示,「更年期」並不是一種疾病,更年期是人從中年期過渡到老年期的階段,所以,當然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會經歷過。

2025年08月24日 12:43

病友憂癌藥基金編列不足 健保署:明年有70~80億可用

病友憂癌藥基金編列不足 健保署:明年有70~80億可用

行政院近日拍板癌症新藥基金挹注50億元,但外界擔心百億癌藥基金預算不足,「患者恐等不到藥」。對此,健保署表示,2025年編有50億的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預算,加上2026年持續編列50億預算,累積將挹注百億預算,會持續努力,逐步到位百億規模。

2025年08月24日 12:26

母女都罹血癌!元凶竟是「家中1物」 營養師示警:藏一級致癌物

母女都罹血癌!元凶竟是「家中1物」 營養師示警:藏一級致癌物

資深藝人沈玉琳罹患白血病(Leukemia),震驚社會各界,而白血病俗稱血癌,患病原因包含環境、遺傳等。對此,營養師黃品瑄特別提醒,部分劣質紙箱可能含有甲醛、苯等致癌物。她也透露,曾經有一對母女因家中堆滿劣質的紙箱,疑似因為長期吸入有毒氣體,結果兩人都得了血癌。

2025年08月24日 08:50

他連2年夏天血尿衝急診「結石阻塞」釀禍 醫曝好發原因

他連2年夏天血尿衝急診「結石阻塞」釀禍 醫曝好發原因

一名36歲上班族,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竟然連續兩年的夏天都因為血尿、左腰疼痛等症狀,半夜叫救護車到醫院急診,且兩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造成疼痛。醫師指出,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是結石病患,尤其夏天更是泌尿道結石好發的季節,要避免結石上身,一定要注意水分補充,飲食方面則有5點建議依循,預防勝於治療。

2025年08月24日 08:45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