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B型肝炎帶原 沒有發炎也致癌!

▲B肝。(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那個患者還很年輕,不到四十歲,有一天突然肚子疼痛而來到門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葉明倫醫師回憶,「檢查發現,病人肚子裡有顆接近20公分大的腫瘤,後來診斷確定是肝癌,讓大家都非常震驚。」

患者其實從小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並沒有定期追蹤。葉明倫醫師表示,患者曾經就診過幾次,但因為肝功能指數正常,不需要做B型肝炎的治療,後來患者就沒有繼續追蹤,直到出現肚子痛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晚期肝癌。

「B型肝炎帶原,即使肝臟沒有發炎,也可能產生肝癌。」葉明倫醫師指出,「對B型肝炎帶原者而言,即使不需要治療,仍需定期追蹤,持續監測,才有機會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

B型肝炎常用的追蹤工具

一般在追蹤B型肝炎時,我們會去評估病毒的狀態,包括檢測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量、e抗原(HBeAg)、e抗體(anti-HBeAb)。

e抗原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產生,當e抗原陽性代表患者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仍在大量複製,會使血液中的病毒量增加,傳染性較強。

當e抗原陰性、e抗體陽性時,代表B型肝炎病毒沒有大量增殖,傳染性較弱。

B型肝炎常用的追蹤工具

除了評估病毒狀況,也要評估病人的肝臟是否有受到損害,所以會檢測病人的肝功能指數,例如GOT、GPT便是經常使用的肝臟傷害指標。葉明倫醫師解釋,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肝病病人,還要檢測病人血中白蛋白Albumin、膽紅素Bilirubin、凝血功能PT等,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患者的肝臟是否有受到損害。

影像的部分,可以靠腹部超音波,了解病人是否有因為B型肝炎而產生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情形。葉明倫醫師說,腹部超音波也可以看看是否有出現肝臟腫瘤、肝癌。

有些B型肝炎病人的GOT、GPT並沒有明顯上升,可是血液中的病毒量相當高,葉明倫醫師說,腹部超音波雖然可以評估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但沒辦法評估肝臟發炎的情形,所以當我們預期患者肝臟發炎比較嚴重,但是肝指數不高的情況下,會建議病人考慮接受肝臟切片檢查。

肝臟切片是先用超音波定位,然後在局部麻醉下,經皮穿刺取出少量肝臟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化驗,肝臟切片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病人肝臟發炎以及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葉明倫醫師說,對一個肝功能指數正常的病人而言,如果肝    臟切片顯示有中度到嚴重發炎,或者已經明顯纖維化,便會建議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肝臟切片幫助擬定治療計畫

因為肝臟切片是侵入性檢查,可能造成出血或一些無法預期的風險。葉明倫醫師說,目前對於肝臟纖維化的檢查,還可以利用其他非侵入性工具,例如肝纖維化掃描儀,能夠評估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做為治療的依據。

只要有B型肝炎,一定要定期追蹤!

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大致可分成幾類,一類是B型肝炎的不活動帶原者,也就是肝指數正常,沒有明顯發炎,也沒有明顯纖維化,病毒量低的狀態。葉明倫醫師說,這類帶原者建議每半年檢查血中的胎兒蛋白AFP、以及腹部超音波,監測是否有肝癌的出現。

只要有B型肝炎,一定要定期追蹤!

另一類是活動性B型肝炎患者,需要積極接受治療,並每三個月追蹤肝功能指數、血中病毒量,以判斷接受治療的成效。至於肝癌篩檢,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

如果是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病人,追蹤的時程會縮短,每三個月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早期發現肝癌。

貼心小提醒

如果是B型肝炎帶原者,不管目前肝功能指數、血中病毒量或肝臟纖維化程度如何,其實都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葉明倫醫師提醒,所有B型肝炎帶原者,都一定要定期回診,持續追蹤B型肝炎的狀況,監測肝癌的產生!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B型肝炎分兩種,急性、慢性要搞懂,醫師圖文重點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一堆人咳爆急問「是不是染黴漿菌」?醫秒愣 點名4種人要小心

一堆人咳爆急問「是不是染黴漿菌」?醫秒愣 點名4種人要小心

中國肺炎黴漿菌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嚴重,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警告,台灣明年恐爆發流行。近期基層醫療院所人滿為患,小兒科醫師柳雱邁直呼「最近病人好多」,在媒體報導下,不少才剛感冒1、2天的患者就診即問,「我是不是得黴漿菌?」讓他傻眼又困擾。他直言,若咳嗽不到一週先不考慮黴漿菌,反而是4種人要小心。

2023年11月28日 20:15

黴漿菌「入侵校園」?羅一鈞急澄清:用詞過頭

黴漿菌「入侵校園」?羅一鈞急澄清:用詞過頭

中國大陸出現包含黴漿菌在內的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引發各界關注。而台中今(28)日傳出校園有2起黴漿菌個案,且多家媒體以「黴漿菌入侵校園」為標題進行報導,讓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晚間特別發布聲明澄清,黴漿菌長年一直是校園學童常見的致病菌,用「入侵校園」一詞實在過頭。

2023年11月28日 19:49

北市爆「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染病1天就惡化

北市爆「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染病1天就惡化

台北市今出現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為80多歲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個案於11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喘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至醫院就醫後診斷A型流感,病情急速惡化於隔(20)日病逝。

2023年11月28日 18:21

資深志工98歲!食物銀行服務逾10年還研習 熱血喊:做到最後一刻

資深志工98歲!食物銀行服務逾10年還研習 熱血喊:做到最後一刻

國際志工日前夕,佳格食品與食物銀行等單位合作舉行「營養研習班」巡迴,壓軸場在今(11/28)於南機場食物銀行熱鬧完成,現場集結48名志工參與,其中最高齡任奶奶已98歲,她不但在食物銀行服務超過10年,此次還參加研習班學習營養知識,期望讓自己可以做更久,熱血喊「會一直當志工到最後一刻!」

2023年11月28日 18:15

黴漿菌入侵校園 台中市府證實國小、幼兒園各一例

黴漿菌入侵校園 台中市府證實國小、幼兒園各一例

黴漿菌來勢洶洶,台中市校園也遭黴漿菌入侵,台中市教育局證實,本周已經接獲兩例通報,分別是國小、幼兒園各一例,所幸都是零星個案,目前並沒有群聚感染情況發生。

2023年11月28日 17:42

阿本頭痛罹腦瘤「眼球恐爆出」!名醫曝「廔管致病因」:眼睛會很紅

阿本頭痛罹腦瘤「眼球恐爆出」!名醫曝「廔管致病因」:眼睛會很紅

藝人阿本(翁瑞迪)自爆今年初因為突然劇烈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動脈瘤,大腦出現「廔管」狀況,更被宣判恐有「眼球爆出」等嚴重後果。對此,醫師指出,推測問題應該是「海綿靜脈竇動靜脈廔管」,這狀況致死率不高,但確實會導致眼球越來越凸出,外觀看上去「眼睛會很紅」,頭痛可能就是動脈瘤有一點破裂出血問題造成。

2023年11月28日 17:20

國內呼吸道疫情連7周降!羅一鈞:黴漿菌低度流行「不像大陸激增」

國內呼吸道疫情連7周降!羅一鈞:黴漿菌低度流行「不像大陸激增」

中國大陸爆發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至少7種病毒同時流行,世衛關切、台灣也提高戒備,就怕遭受波及。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8)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國內呼吸道疫情已經連續7周呈現下降趨勢;另根據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資料,黴漿菌占呼吸道病原比例僅不到1%,屬於低度流行,並沒有像中國大陸激增趨勢。

2023年11月28日 16:16

家總調查:1成人自認「準備好變老」 7成對子女照顧自己感到悲觀

家總調查:1成人自認「準備好變老」 7成對子女照顧自己感到悲觀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照政策儼然成為2024總統大選其中一項主軸。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公布最新網路民調,有高達8成7的民眾對自己老後的長期照顧需求感到擔憂,僅1成認為自備未來長期失能的費用已準備足夠;更有近7成的人對於下一代照顧較顯悲觀,也因此家總提出5大訴求,盼總統候選人能正視國民對於未來照護的需求。

2023年11月28日 16:13

7歲女童染「黴漿菌」狂咳5天還高燒!醫照X光驚見:肺部白掉了

7歲女童染「黴漿菌」狂咳5天還高燒!醫照X光驚見:肺部白掉了

中國大陸爆發黴漿菌大流行,台灣也可能在明年春天爆發感染潮,引發大眾關注。小兒科醫師詹前俊也分享一名臨床個案,北部一名7歲女童染黴漿菌後連續咳5天和發燒,照X光發現肺部整片白掉,立即轉往大醫院,所幸經過住院救治,女童也在6天後痊癒出院。

2023年11月28日 15:4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