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經痛、愛愛疼痛」恐是1疾病惹禍!3原因曝 容易緊張也上榜

經痛、性交疼痛跟不孕,恐是這疾病惹禍,個性容易緊張也上榜

圖文/常春月刊

大約有10%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常有經痛、性交疼痛、不孕等問題,且治療後很容易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良性疾病,但卻如惡性腫瘤一般有復發的可能,讓患者深受困擾!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兩類

簡言之,本來長在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卻「跑到」其他地方生長,進而破壞其他正常器官,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依子宮內膜生長的位置,可分為兩大類:

1. 長在子宮肌層內:稱為「子宮肌腺瘤」,可以是局部性的或瀰漫性的,症狀包括月經期較長、月經量多、經痛。

2. 長到子宮以外:最常見的是長在卵巢,俗稱「巧克力囊腫」,是因經血累積成黑色,破了還會流出來,就像巧克力一樣。其他還包括長到子宮薦韌帶、輸卵管、子宮肌層等。

3原因導致子宮內膜異位

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已知跟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女性從子宮腔到輸卵管,其實是非封閉式的,因此,每個月的經血會逆流到輸卵管、卵巢、腹腔等其他部位,這是很常見的。

而這些逆流的經血會被體內的免疫細胞吞噬,但若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細胞無法吃掉這些逆流的經血,久了就會累積在其他部位,因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愈嚴重的,腹腔內的白血球濃度愈低。

所以免疫力一旦變差,子宮內膜異位症就容易出現。而造成女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包括壓力、遺傳(家族性免疫性疾病)、個性容易緊張等:

經痛、性交疼痛跟不孕,恐是這疾病惹禍,個性容易緊張也上榜

●壓力:壓力大是造成免疫力變差的重要因素,免疫力差,身體就容易失調。

●遺傳:例如有家族性免疫性疾病,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會比較高,這些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濕疹、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等自體免疫疾病。

●個性:有時母親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女兒也容易有,並不是遺傳的關係,而是跟個性有關,因母女有同樣容易緊張的個性。

高發生率及高復發率

子宮內膜異位症大多出現在30歲左右的育齡婦女,但更年輕或年紀更大都有可能發生。以全部女性來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率大約是5~10%;若以不孕症的女性來看,大約有1/5~2/5的不孕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也不是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都會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高達20~40%,愈嚴重,復發率愈高!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包括:不孕、經痛、性行為疼痛、沾黏得厲害、會腹痛等等,但是其實子宮內膜異位症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很多都是因為到醫院做檢查才發現。

延伸閱讀:

月經來痛爆!醫曝「這些徵兆」恐是巧克力囊腫作祟 止痛藥愈吃愈多小心

「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吧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防疫看這!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一堆人咳爆急問「是不是染黴漿菌」?醫秒愣 點名4種人要小心

一堆人咳爆急問「是不是染黴漿菌」?醫秒愣 點名4種人要小心

中國肺炎黴漿菌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嚴重,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警告,台灣明年恐爆發流行。近期基層醫療院所人滿為患,小兒科醫師柳雱邁直呼「最近病人好多」,在媒體報導下,不少才剛感冒1、2天的患者就診即問,「我是不是得黴漿菌?」讓他傻眼又困擾。他直言,若咳嗽不到一週先不考慮黴漿菌,反而是4種人要小心。

2023年11月28日 20:15

黴漿菌「入侵校園」?羅一鈞急澄清:用詞過頭

黴漿菌「入侵校園」?羅一鈞急澄清:用詞過頭

中國大陸出現包含黴漿菌在內的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引發各界關注。而台中今(28)日傳出校園有2起黴漿菌個案,且多家媒體以「黴漿菌入侵校園」為標題進行報導,讓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晚間特別發布聲明澄清,黴漿菌長年一直是校園學童常見的致病菌,用「入侵校園」一詞實在過頭。

2023年11月28日 19:49

北市爆「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染病1天就惡化

北市爆「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染病1天就惡化

台北市今出現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為80多歲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個案於11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喘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至醫院就醫後診斷A型流感,病情急速惡化於隔(20)日病逝。

2023年11月28日 18:21

資深志工98歲!食物銀行服務逾10年還研習 熱血喊:做到最後一刻

資深志工98歲!食物銀行服務逾10年還研習 熱血喊:做到最後一刻

國際志工日前夕,佳格食品與食物銀行等單位合作舉行「營養研習班」巡迴,壓軸場在今(11/28)於南機場食物銀行熱鬧完成,現場集結48名志工參與,其中最高齡任奶奶已98歲,她不但在食物銀行服務超過10年,此次還參加研習班學習營養知識,期望讓自己可以做更久,熱血喊「會一直當志工到最後一刻!」

2023年11月28日 18:15

黴漿菌入侵校園 台中市府證實國小、幼兒園各一例

黴漿菌入侵校園 台中市府證實國小、幼兒園各一例

黴漿菌來勢洶洶,台中市校園也遭黴漿菌入侵,台中市教育局證實,本周已經接獲兩例通報,分別是國小、幼兒園各一例,所幸都是零星個案,目前並沒有群聚感染情況發生。

2023年11月28日 17:42

阿本頭痛罹腦瘤「眼球恐爆出」!名醫曝「廔管致病因」:眼睛會很紅

阿本頭痛罹腦瘤「眼球恐爆出」!名醫曝「廔管致病因」:眼睛會很紅

藝人阿本(翁瑞迪)自爆今年初因為突然劇烈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動脈瘤,大腦出現「廔管」狀況,更被宣判恐有「眼球爆出」等嚴重後果。對此,醫師指出,推測問題應該是「海綿靜脈竇動靜脈廔管」,這狀況致死率不高,但確實會導致眼球越來越凸出,外觀看上去「眼睛會很紅」,頭痛可能就是動脈瘤有一點破裂出血問題造成。

2023年11月28日 17:20

國內呼吸道疫情連7周降!羅一鈞:黴漿菌低度流行「不像大陸激增」

國內呼吸道疫情連7周降!羅一鈞:黴漿菌低度流行「不像大陸激增」

中國大陸爆發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至少7種病毒同時流行,世衛關切、台灣也提高戒備,就怕遭受波及。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8)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國內呼吸道疫情已經連續7周呈現下降趨勢;另根據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資料,黴漿菌占呼吸道病原比例僅不到1%,屬於低度流行,並沒有像中國大陸激增趨勢。

2023年11月28日 16:16

家總調查:1成人自認「準備好變老」 7成對子女照顧自己感到悲觀

家總調查:1成人自認「準備好變老」 7成對子女照顧自己感到悲觀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照政策儼然成為2024總統大選其中一項主軸。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公布最新網路民調,有高達8成7的民眾對自己老後的長期照顧需求感到擔憂,僅1成認為自備未來長期失能的費用已準備足夠;更有近7成的人對於下一代照顧較顯悲觀,也因此家總提出5大訴求,盼總統候選人能正視國民對於未來照護的需求。

2023年11月28日 16:13

7歲女童染「黴漿菌」狂咳5天還高燒!醫照X光驚見:肺部白掉了

7歲女童染「黴漿菌」狂咳5天還高燒!醫照X光驚見:肺部白掉了

中國大陸爆發黴漿菌大流行,台灣也可能在明年春天爆發感染潮,引發大眾關注。小兒科醫師詹前俊也分享一名臨床個案,北部一名7歲女童染黴漿菌後連續咳5天和發燒,照X光發現肺部整片白掉,立即轉往大醫院,所幸經過住院救治,女童也在6天後痊癒出院。

2023年11月28日 15:4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