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點名「5類人猝死機率高」!3成患者無症狀 心悸、容易累小心了

心悸、容易累都是警訊!醫點名「4類人」猝死機率高  3成不知道自己很危險

圖、文/常春月刊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盛行率約為百分之2至4,推估全台應有30-40萬人罹病,然而因為心房顫動約有高達3分之1的患者為無症狀,加上多數有症狀病患為陣發性發作,心電圖並未檢查出心房顫動的發作,故醫師推估確診人數實際上被嚴重低估,且若心房顫動未確診,而無接受任何治療,患者恐背負中風與猝死的高風險。

發生猝死3大原因 都與心血管有關

在沒有外力傷害下,當人突然倒地並於24小時內死亡,就符合猝死定義,而心因性猝死更是猝死原因的大宗,分別是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遺傳性心律不整。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溫明賢醫師表示,心跳太慢或太快都屬於心律不整範疇,其中心室顫動、心室頻脈雖猝死率較高,但發生率不如心房顫動高。

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當血液滯留在心房內,血栓出現的風險就會增加;當心跳恢復正常時,血栓很容易隨著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或是增加猝死風險。

心悸、容易累都是警訊!醫點名「4類人」猝死機率高  3成不知道自己很危險

7成猝死是心血管問題  當心4大危險因子

部分心律不整病患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忽視自己有猝死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醫師表示,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五間醫學中心在2021年發表研究,發現猝死4大風險因子「SACAF」,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年齡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fibrillation(心房顫動)。

滿足上述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VT/VF(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若患有心房顫動,相較一般人而言更有高達2.6倍的猝死機率,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加強控制病情,以免憾事發生。

心悸、容易累都是警訊!醫點名「4類人」猝死機率高  3成不知道自己很危險

心律不整常見這些症狀 無症狀招來猝死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表示,約7成心律不整患者,會有心悸、呼吸困難、容易喘、胸悶、頭暈等症狀,患者容易感到心跳與平時不同,這時只要及時就醫診斷,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就可以遠離猝死。

而心律不整主要使用心電圖偵測,雖然透過心電圖檢查便可確診心律不整,但有3成心律不整患者無症狀,沒有明顯不舒服,因此很容易疏忽自身狀況,如果未及時檢查診斷及治療,疾病很可能持續惡化。

心悸、容易累都是警訊!醫點名「4類人」猝死機率高  3成不知道自己很危險

5大高危險族群 謹記4異常、3招預防

溫明賢呼籲,5大危險族群,包括年齡較大的長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家族病史者、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及心衰竭病患,需注意4大異常徵兆,分別為「呼吸困難、頻繁心悸、不明原因胸悶胸痛及容易疲倦」,應盡早就醫檢查治療,並謹記「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壓力管理」,3招預防猝死。

延伸閱讀:

·多數心肌梗塞第一症狀非心臟痛! 醫警告「這些部位痛」超過15分鐘危險了
·明明很健康、有運動習慣為什麼會猝死? 醫揪「奪命5症狀」:多數人沒感覺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防疫看這!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近來天氣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夏天從6月至今因為熱傷害就醫已達1718人。國民健康署特別發布提醒慎防熱傷害,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補充水分,設法降溫。而室內並非沒有風險,尤其長輩若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

2025年08月23日 12:23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醫院上週有急診醫師張貼「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引發熱議,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喊會馬上去了解。網路上再傳出該院貼出公告「即日起禁止張貼未經主管審查通過之任何形式公告」,遭諷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2025年08月23日 11:00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真的不同嗎?對此,日媒也援引專家的說法指出,紅殼蛋與白殼蛋在營養上並無差異,差別僅來自雞的品種與飼料種類,蛋黃顏色深淺也只是受飼料影響,與維生素或蛋白質含量無關。雞蛋本身是優秀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選購時不必迷信蛋殼或蛋黃的顏色。

2025年08月23日 10:35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台南有民眾在淘寶上購買棉花棒遭地檢署裁罰引發熱議。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表示,棉花棒可分為2種,一般用於身體清潔的棉花棒不屬用醫療器材,另塗佈藥品或吸收傷口分泌物「醫用棉棒」則屬於醫材,需要符合法規,國外購入自用免申報不得超出200支,超出該數量則需提出專案申請,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網購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規。

2025年08月23日 10:26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女生總是擔心自己的身材走樣變形,一名身高162公分的女子,在結婚前體重維持在約51公斤,但在4年間生下兩個孩子後,體重直線飆升至70公斤,不僅變胖,甚至還出現口臭問題,讓她備感困擾。對此,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也指出背後原因,並透過建議對方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果然三個月後情況順利變好。

2025年08月23日 09: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