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容易猝死!研究揭:房間要「保持23°C」 原因曝光

圖、文/常春月刊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而這個現象特別好發於清晨,主因為人體準備醒來,與醒前睡眠轉換期間的交感神經活性變化劇烈有關,所以,人體在清晨血壓會突然攀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稱之為「晨間血壓驟升」,但當血壓驟升得過高時,反而會危及人體的健康。

國內一項研究指出,如果醒前房間的溫度在低溫16℃,血壓驟升的情況會較為劇烈,反之則較為平穩,早上醒前臥室的溫度若能保持在23℃左右,早上起床後血壓就不會大幅的升高。

環境低溫對清晨血壓的影響

台灣睡眠醫學會日前發表「環境低溫及睡眠後期自主神經功能於晨間血壓驟升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結果,研究者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教授楊靜修、郭博昭及研究生洪千慧表示,目前已經知道血壓受到自律神經的調節影響,而自律神經在不同睡眠階段,其活性表現也有所不同,為了想更進一步探究晚上睡覺時環境低溫對清晨時血壓的影響,於是進行了這個研究。

這個研究共收錄10位年齡介於20-30歲的成年男性受試者,受試者必須血壓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介於18-24之間,並無使用任何藥物、沒有喝酒及抽菸的習慣,且身體沒有任何的內、外科疾病。

 

23℃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

 

10位受試者都須接受低溫16℃及環境溫度23℃兩種環境溫度情境測試,為何會選擇低溫16℃及環境溫度23℃?主要為台灣近3年冬季平均溫度在16℃,可模擬台灣冬天的低溫環境;至於23℃,則是經過測試,23℃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

實驗期間以陽明大學睡眠研究中心所開發的自動血壓監測儀及微型多頻道生理記錄儀(TDI)記錄24小時的血壓訊號、腦波圖(EEG)、心電圖(ECG)及溫度,最後再將腦波圖及心電圖訊號用於睡眠判讀及心率變異性(即自律神經功能)的分析。

環境低溫會影響睡眠結構

研究結果發現,在每位受試者睡眠後期,確實有血壓驟升的現象,比較16℃及23℃兩種溫度情境的差異,發現在16℃的低溫情境中,晨間血壓驟升的程度明顯較大,其在統計上不僅達顯著差異,兩者環境溫度的血壓甚至可以相差約10mmHg。

不僅在血壓上表現不同,環境溫度不同,血壓出現驟升的時間點也不同,在23℃的環境溫度中,血壓會在轉醒時出現驟升,但若是在16℃低溫環境下,血壓則是在進入最後一個夢境即驟升,之後在轉醒時又再驟升一次。

除了血壓的變化之外,研究也同時發現睡眠時的環境低溫,也會影響睡眠結構,在16℃低溫環境下,睡眠期間的快速動眼期 (即泛指的作夢期)間距增長,且作夢的次數也會減少。

延伸閱讀:
入冬首波寒流周六報到!心血管疾患注意保暖,學習日本人生活飲食3原則,避免三高指數破表
周末溫度驟降體感僅剩2℃,只要做到2件事,不怕血壓飆升,避免中風、猝死來敲門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為終結跨國界地區的「月經貧窮」與性別不平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5)日宣布捐贈10萬美金,攜手同樣捐贈10萬美金的長期公益夥伴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共同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1000女孩」計畫。記者會現場特別邀請計畫年度代言人張艾嘉女士親臨見證。

2025年10月15日 21:04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台北車站發生女子遭性侵害事件,相關影片在網路上遭轉傳、散布,衛福部今已收到申訴,並嚴正呼籲民眾請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影片,並勿肉搜、討論、揭露被害人身分隱私,否則恐觸法,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年10月15日 18:32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某超商APP違法廣告加熱式菸品及組合元件等多種品項價格等資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已接獲民眾檢舉,衛將依菸害防制法調查,釐清責任歸屬,最高可處製造、輸入業者新台幣2,500萬元罰鍰,處販售菸品業者新臺幣50萬元罰鍰。

2025年10月15日 18:26

「餓骨症候群」讓她劇痛難行走 靠AI揪嚴重骨鬆、多處微小骨折

「餓骨症候群」讓她劇痛難行走 靠AI揪嚴重骨鬆、多處微小骨折

67歲呂女士因為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相關數值顯示都恢復良好,但卻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全身骨頭劇烈疼痛,包含咳嗽時肋骨疼痛,甚至不能站、不能走,用止痛藥也沒效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後續在三總腎臟內科團隊研發「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分析風險,確認屬於嚴重骨質疏鬆。

2025年10月15日 17:31

凍卵最高補助7萬 醫提醒「3類女性」越早做越好

凍卵最高補助7萬 醫提醒「3類女性」越早做越好

國健署今年9月起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針對因乳癌、血癌等重大疾病治療可能造成生育功能下降或喪失的患者,經專業評估後,女性可申請凍卵補助最高7萬元。對此,醫師也呼籲,「癌友與重大疾病患者」、「遺傳性疾病或卵巢功能異常女性」、「高壓職場族或晚婚女性」應特別留意生育保存的時機。

2025年10月15日 17:04

咖啡喝對方法更健康! 研究曝:每天1.5至3.5杯「有助長壽」

咖啡喝對方法更健康! 研究曝:每天1.5至3.5杯「有助長壽」

咖啡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科學正持續揭示這項日常習慣與健康之間的微妙關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要調整沖泡方式、飲用時間與添加成分,咖啡不僅能提神,還能對身體帶來實質益處。

2025年10月15日 16:46

他靠改變「1飲食習慣」讓肌膚回春!醫實測僅1年:手上黑斑全消失

他靠改變「1飲食習慣」讓肌膚回春!醫實測僅1年:手上黑斑全消失

許多人發現臉上或手背出現黑斑時,往往以為那只是「年紀到了」的自然現象。不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這些被稱為「老人斑」的斑點,其實並非單純只是皮膚問題,而是全身老化與代謝失衡的外在訊號。李思賢醫師還分享美國心臟外科醫師岡德里(Steven Gundry)的案例,指這位醫師過去手上布滿黑斑,後來透過「低糖化飲食」與「調整腸道健康」,僅用一年時間便讓斑點幾乎淡化消失。

2025年10月15日 16:28

翻轉布丁糖分爆表!熱量只多13大卡 醫驚:碳水量=1/2碗白飯

翻轉布丁糖分爆表!熱量只多13大卡 醫驚:碳水量=1/2碗白飯

7-ELEVEN開賣「統一翻轉布丁」造成轟動,民眾出現搶購潮,都想一嚐超厚焦糖的滋味。消化內科醫師蕭偉成也收到友人送的「丁布」,開心歸開心,但他也揭露翻轉布丁隱藏的陷阱,雖然只比正常統一布丁多了13大卡,但碳水量卻從1/4碗飯增為1/2碗飯量,提醒糖尿患者或正在控糖的民眾要小心食用。

2025年10月15日 15: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