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材「超吸鈉7地雷」曝光! 營養師點名:葉菜類中了

 

圖、文/常春月刊

 

國人罹患高血壓疾病比例極劇增加,最愛吃的火鍋該如何避免高鈉地雷?根據近期衛福部公布《110年國人死因統計》數據,惡性腫瘤-癌症持續高居榜首之外,「高血壓疾病」急速上升也成為聚焦點,而高血壓造成的關鍵,不外乎和飲食習慣 、生活作息息息相關!

 

飲食習慣 致高血壓疾病增加

 

營養師劉馥萱指出,尤其是國人近幾年來飲食習慣明顯改變,許多人多以外食、叫外送解決三餐,長期下來高鹽、高鈉的飲食習慣,沒有喝水習慣,缺乏運動,加上熬夜等不良習慣,都加劇了罹患高血壓疾病的風險。

 

 

天然香料提味 避免高鈉下肚

 

在門診諮詢上,以往偏向秋冬季節大家熱愛吃的火鍋,也逐漸轉變為一年四季都受到歡迎的美食,雖然火鍋可以透過大量攝取多種顏色的蔬菜及優質蛋白質,如海鮮、低脂肉類、豆製品等、避免加工火鍋料、選擇原味湯頭等技巧吃得健康,但對於各式美味的湯頭及豐富的醬料選擇,都是不能忽視的高鈉、高鹽地雷!

 

劉馥萱建議,在佐料上可以選擇天然的蔥、蒜、薑、辣椒等提味,簡單的淋上黑醋、日式醬油取代沙茶醬等濃厚醬料,都能有效的避免高鈉危機。

 

 

這些都是高吸鈉食材 攝取頻率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健康的食材,浸泡於火鍋湯底烹煮時,也會因為吸取湯頭而成為隱藏版的高鹽食材,像是絲瓜、胡瓜、菇類、葉菜類等,凍豆腐、豆皮、油條的吸鈉量都十分可觀,還是建議喜愛吃火鍋的朋友,盡量選擇原味湯底,同時食材適時烹煮勿浸泡過久。

 

除了慎選食材及湯底,劉馥萱提醒,吃火鍋的頻率還是需要注意,一周1-2次大餐即可,天天吃火鍋還是擔心鈉含量太高的狀況,吃對食物搭配適量運動,能幫助維持體態,維持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
·豆皮還不是最肥!火鍋最愛加「15樣配料熱量」曝 肉下鍋就別喝湯了
·吃鍋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2025年04月19日 16:21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過你是否曾在烹調前發現馬鈴薯表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心中產生疑問,「這樣還能吃嗎?」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對此做出說明,吸引大量網友回應。

2025年04月19日 15:35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天天氣溫暖潮濕,讓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增加,婦產科醫師分享春季私密處保養4大原則,包含內褲應該選擇透氣材質,避免悶熱,下身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搓洗,也應該避免久坐習慣讓私密處乾爽,最後可以多攝取富含益生菌、花青素等食物也會有幫助。

2025年04月19日 13:21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相信:我的成就即是我。我如果可以做到更多,達到所有的目標,盡可能地高效多產,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就能免於被批評、評價和拋棄。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個人成就,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我的成就和成績之上。「過度成就者」的腦中只想著一件事:成就=安全與愛。

2025年04月19日 12:05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明天將迎來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穀雨後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可能原有的腸胃不適會加劇、呼吸器官相關問題也會演變成皮膚搔癢、打噴嚏、氣喘咳嗽等過敏反應。養生方面建議可以透過藥膳、茶飲食補排除濕氣,多按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3穴位也有助穀雨時期保養,擺脫體內的陳舊濕氣,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2025年04月19日 11:44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塑膠製品使用便利,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量攝食塑膠的海鳥寶寶,腦部竟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症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表現。專家表示,雖然這項結果還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類身上,但是過往研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會堆積在人體,尤其是腦部,相關風險不容忽視。

2025年04月19日 11:00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民眾在街頭遇見他人突然昏倒時,第一反應往往可能是掐人中,試圖讓患者清醒過來。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效,更可能延誤搶救時間,甚至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

2025年04月19日 10:18

「健康台灣」遭打臉! 陳瑩批「劊子手法規」害慘國內保健品產業

「健康台灣」遭打臉! 陳瑩批「劊子手法規」害慘國內保健品產業

健康效應與醫效大不同,但現行法規認定不清,導致國內保健食品業者舉步維艱。民進黨立委陳瑩16日在立院質詢時,即針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台灣應如何確保藥品、醫療器材等各面向供應正常,確保國人健康權,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對此,邱泰源承諾會檢視法規,2個月內提出改善。

2025年04月18日 21:10

老花年輕化!醫:看近模糊是警訊 「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成解方趨勢

老花年輕化!醫:看近模糊是警訊 「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成解方趨勢

臨床發現,老花發生年齡正逐漸下修,看近不清楚,眼睛越來越容易疲勞、變焦速度變慢,都是老花初始症狀。新創的老花近視雷射,能一次改善老花、近視及散光的困擾,成為現在主流的個人化視力改善方案。

2025年04月18日 20: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