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3款飲料地雷」別碰! 營養師:反害脫水

 

圖、文/常春月刊

感染、發燒跟你有甚麼關係?當然有關,而且息息相關!人體50-70%由水組成,每天少不了補充水份維持健康,水份的最佳來源為白開水。你都是渴了才喝水嗎?

飲水5技巧 輕鬆喝維持身體健康

知道每天喝水很重要,但知易行難乃人之常情,營養師林雨薇整理飲水技巧、飲料及食物,供大家參考:

1、評估身體需要的水分

一般而言建議飲水量=30-40*個人體重,以50公斤成年人而言,則每日需攝取1500-2000ml,也就是6-8杯白開水(250ml/杯),但由體重來評估水分攝取外,還要根據個人戶外工作時間、生活環境的炎熱程度、運動訓練習慣、或者孕媽咪的哺乳情況,來調整增加每日水分建議量。

2、設定目標飲水量

目標飲水量訂定的越「明確」 越能達成。假如要求一個平時不愛喝水的人,突然一天要喝下3500ml,他應該會馬上投降,建議先從一天1500-2000ml開始逐步增加飲水量。

 

3、隨身攜帶水瓶

隨身攜帶一個重複使用的水瓶,可以幫助你喝更多的水。無論在外出辦公、旅行、學校、家中,只要看到瓶子就可以提醒自己喝水;而且,重複使用的水瓶比起寶特瓶或紙杯使用起來更環保。

4、三餐飯前喝水

如果三餐餐前喝一杯250ml白開水,每日飲水量可再多750ml。而且口渴偶爾會誤認為飢餓,或許飯前喝一杯水可以幫助辨別現在是否真正感到飢餓,避免吃過多食物,攝取過多熱量。

5、設置提醒

可以用手機定時鬧鐘提醒自己規律喝水,尤其是在忙碌而忘記補充水分的時候。例如,嘗試每30分鐘喝幾口水,或每小時喝150-200ml水。

 

7款補水輕卡飲料 獲取水分來源

你還是很不習慣喝白開水?林雨薇建議,可將每天部分水分需求,改從某些飲料及食物中來獲取水分:

1、氣泡水:水分99.8 ml、熱量0 kcal

2、檸檬水:水分99.1 ml、熱量0-8 kcal

3、無糖菊花茶:水分96.8 ml、熱量0 kcal

4、黑豆茶:水分96.7 ml、熱量13 kcal

5、低(無)糖淡茶:水分95.5 ml、熱量0-18 kcal

6、低糖木耳露:水分94 ml、熱量22 kcal

7、椰子水:水分94.5 ml、熱量18 kcal

 

盡量選擇0熱量飲品補充 3款補水飲料是地雷

林雨薇提醒,盡量選擇0熱量飲料,氣泡水、檸檬水、無糖菊花茶等,不僅含水量高,也不會攝取過多精緻糖,喝起來更解渴。但有幾款補水飲品應特別留意:

1、冰美式

水分99.3 ml、熱量2 kcal、咖啡因200mg

咖啡因攝取容易利尿,導致脫水,反而需額外多喝水。

2、可樂

水分87.1 ml、熱量51 kcal、糖12.8g

類似可樂等高糖份飲料,容易上癮,增慢性病風險,且其實不易解渴。

3、啤酒

水分91 ml、熱量49.5 kcal、酒精19.6g

類似啤酒等酒精飲料利尿,無法補水,更增加肝臟代謝工作量。

補水輕卡食物

.萵苣-水份95 ml、熱量16 kcal
.冬瓜-水份96.9 ml、熱量11 kcal
.西洋芹-水份96.3 ml、熱量11 kcal
.小黃瓜-水份96.1 ml、熱量13 kcal
.大黃瓜-水份96 ml、熱量14 kcal
.油菜-水份95.8 ml、熱量12 kcal
.大白菜-水份95.8 ml、熱量14 kcal
.白蘿蔔-水份95.2 ml、熱量18 kcal
.大番茄-水份94.5 ml、熱量19 kcal
.麻竹筍-水份93.3 ml、熱量21 kcal
.高麗菜-水份93.2 ml、熱量23 kcal
.香瓜-水份91.4 ml、熱量30 kcal
.桑葚-水份91 ml、熱量32 kcal
.西瓜-水份90.8 ml、熱量33 kcal
.鴨血-水份93.7 ml、熱量29 kcal
.寒天凍-水份96.6 ml、熱量10 kcal
.原味愛玉-水份99.3 ml、熱量2 kcal
.仙草凍-水份95 ml、熱量19 kcal


 

以上清一色看過去,高含水的食物名單,有11種都是蔬菜,林雨薇說,除油菜、萵苣相對較難長時間存放,其他蔬菜或許可以購買存放冰箱,以備隨時料理使用;至於西瓜、香瓜、桑葚水果類,9成以上都是水份,仍需注意水果含天然糖份,一天不要吃超過3個拳頭分量。

此外,每吃100g鴨血,可吃到約93ml水份,但單吃鴨血味道清淡,一般外食吃到幾乎是重口味的鴨血料理,因此,吃鴨血補充水份較不可行。

而凍狀食物水份相當豐富,對比蛋糕、西點,更適合作為午茶、點心來增添水份攝取,尤其是正在減重的人,選擇吃凍狀食物,吃到熱量更少,身體負擔也少些。

延伸閱讀:
·沒事多喝水恐是錯的!醫點名「這類人」不渴別喝 小心死亡率增
·你以為的「8個健康習慣」恐不健康! 每天吃沙拉、步行運動、口渴喝水都中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表示,災民三個月內醫療費用可免除部分負擔,行政院公告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等災區民眾,符合受災救助等情形者,未來六個月健保費免繳,將會由賑災基金會善款支應。

2025年10月17日 14:33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2日起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但有醫師認為該措施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上路前就已經出現亂象,包含醫院內部鼓勵醫師與醫護人員下班時間去上這個班等,奇怪案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回應,UCC人力會以基層為優先,醫院端不可以強迫、也不用額外鼓勵人員參與。

2025年10月17日 13:08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台中一名61歲男子在國慶連假跟朋友聚會吃海鮮大餐,未料隔天一起床就感到胸痛,吃東西喝口水都感到胸口刺痛,忍了半天受不了自行掛急診,醫師一度以為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赫然發現患者食道卡了長約三公分異物,緊急會診腸胃內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竟夾出2根3公分長的大魚刺,再拖下去恐釀腹膜炎,相當危險。

2025年10月17日 12:14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50多歲黃姓男子某天覺得疲累以為中暑,想說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醒來看東西模糊不清楚,一開始也不太在意,後來太太看他「右眼眼球卻偏向一邊」,提醒不太對勁才趕緊就醫,結果竟然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2025年10月17日 11:41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涉及品項包括越南高麗菜、越南蘿蔓萵苣、越南青花菜與澳洲羽葉甘藍等,引發民眾關注。不少消費者看完後坦言「只買台灣青菜」,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憂心。不過,新莊公有市場的資深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你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碰到」。

2025年10月17日 10:57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藝人昆凌的苗條身材備受追捧,她日前分享瘦身祕訣,三餐都相當自律,早餐只攝取高蛋白與低GI碳水,例如水煮蛋、香蕉配黑咖啡,午餐相對放鬆,晚餐則儘量「戒掉澱粉」,並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醫師指出,其實這種吃法不適合每個人,例如胃食道逆流、久坐上班族等,民眾仿效要注意。

2025年10月17日 10:24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一名中年女性日前彎腰攙扶長輩,突然聽到背後「啪」一聲,隨後背、腰劇痛,連手臂都僵硬到無法抬起,而且疼痛日益加劇,不僅起床困難,還痛到嘔吐,就醫後才發現不是筋骨問題,而是「多發性骨髓瘤」,後接受最新「四合一」標靶治療,3個月便擺脫輪椅。

2025年10月17日 09:40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2025長庚醫學週16日起於林口長庚醫院展開,為期4天,首日在「公共議題論壇」癌症防治上,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

2025年10月16日 23: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