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姿超容易落枕!向右側睡「更能減輕心臟負擔」

圖、文/常春月刊

採取什麼睡姿,才不會引起腰酸背痛?事實上,仰臥或側臥都無妨,但要注意睡眠中應盡量使脊椎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

仰臥或側臥都無妨

以仰臥來說,最佳的睡姿就是在平躺後,身體脊椎仍能維持前述提及的從側面看為類S形曲線,做法上除了頭部用枕頭略為墊高外,膝蓋(膝關節炎患者如不適,也可置於小腿)下方也應放置一個硬枕,讓下腰部輕鬆置於床墊上,以協助釋放下背部承受的壓力,並使腰椎可以呈現微幅向前彎曲的角度。

若是偏好側臥,則可以採取雙腳微彎、一前一後的姿勢,並在兩腳間夾一個抱枕,以提高舒適度。由於人體心臟位於左胸部,故一般側睡多建議向右側睡,以相對減輕心臟負擔;不過,有椎間盤突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在發作期間,則建議可以朝正常側側睡,也就是讓痠痛明顯的那隻腳處於高位(跨在正常腳上方,中間隔一個抱枕),如此可降低患側肌肉強直,減輕疼痛。

較不推薦趴睡

趴睡的人也不少,但趴睡時頭部往往要90度向左或向右偏,固定姿勢太久,很容易造成落枕現象,一般較不推薦。尤其是頸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固定頸椎擺位太久,關節循環不佳,尤其不宜。但對某些椎間盤突出的年輕患者,在急性發作期為免脊椎週邊的神經在睡眠中承受身體太大壓力,可以暫時採取趴睡姿勢,緩解軟骨壓力,待急性期過後再改為仰睡或側睡。

年輕患者的坐骨神經痛多起因於椎間盤突出。這類患者要改善疼痛症狀,除接受復健治療,改善不良姿勢與腰部牽引治療外,也可在於急性期進行後仰式下背運動,即採趴睡姿勢,讓腹部平貼床面,用雙肘(情況更好時改雙手)撐起上半身,只要未加重疼痛,可每小時內執行5分鐘。這個復健動作適合在急性期中天天進行,有助於椎間軟骨往前方(即椎間)回推,減少對神經的壓迫症狀,使下背部肌肉放鬆,緩解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美國研究:每天少睡半小時,1疾病風險倍增,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要小心了,周末補眠也沒用
收音機沙沙聲、老舊電風扇運轉聲,聽著聽著就睡了,噪音也可以很療癒?什麼是白噪音?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病毒蚊終身帶病!登革熱「沒疫苗特效藥」 專家:噴藥是必要手段

病毒蚊終身帶病!登革熱「沒疫苗特效藥」 專家:噴藥是必要手段

登革熱疫情居高不下,高雄市至今(2日)已累計542例本土病例,不過近期卻有民眾對防疫噴藥措施感到憂慮。對此,專家強調,緊急防治登革熱在沒有疫苗與特效藥之下,噴藥滅蚊是必要手段,有效噴藥滅蚊以爭取社區動員環境整頓及孳生源清除的時間,也是當前防疫策略。

2023年10月02日 23:07

「知道對方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他揭黑暗心理下場

「知道對方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他揭黑暗心理下場

不少人面對分手難以走出傷痛,私底下仍會偷偷地關心對方的社群動態與近況,內心不免產生「知道對方過得不太好,我也就放心了」的想法。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認為,有這想法並不全然希望對方過得不好,而是期待對方感受到「因為有我」才會如此美好。倘若把評價自己的權利都交到對方手上,「這樣的我們,注定是不快樂的」。

2023年10月02日 22:02

別再盤腿了!他示警「3傷害」 網哀號:痛到爆

別再盤腿了!他示警「3傷害」 網哀號:痛到爆

受到瑜伽、打坐的影響,不少人將「盤腿坐」和養生聯想在一起,不過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直呼「盤腿坐到整組壞光光」,甚至曾比喻「盤腿坐就是2倍的翹腳」,以解剖構造學示警,對身體負擔非常大,包括髖關節過度旋轉、腰薦椎壓力過大及椎間盤突出風險,會引發背部發炎痠痛。有網友慘中鏢哀號「難怪痛到爆炸」。

2023年10月02日 21:29

她四肢瘦…體脂飆33.8%!驚曝「每天午餐」營養師聽傻了

她四肢瘦…體脂飆33.8%!驚曝「每天午餐」營養師聽傻了

別以為體脂肪高是胖子的專利,一名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四肢纖瘦的30多歲女子,體脂肪竟飆達33.8%,就醫抽血檢查發現除了三酸甘油酯高外,也有脂肪肝及高血糖問題。女子自曝有在飲食控制,因此早餐正常吃,晚餐也吃得不多、少澱粉,甚至還提早吃,至於「每天的午餐」則是喝小杯3分糖珍奶,讓營養師劉怡里一聽傻了。

2023年10月02日 20:18

高端流感疫苗被質疑「國外三流水準」 公司緊急3點聲明回應了

高端流感疫苗被質疑「國外三流水準」 公司緊急3點聲明回應了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名單納入「高端」,引起不少家長疑慮,寧可帶小孩打自費疫苗,網路上甚至傳出「高端流感疫苗引進三流國家產的疫苗」等消息。對此,高端公司2日晚間發布3點聲明回應,表示高端四價流感疫苗的合作廠商為韓國GC,更是WHO PQ認證產品,並非網路上所謂的三流或低品質疫苗。

2023年10月02日 20:12

這3種手麻恐生病了!他摸東西沒感覺 醫一查:糖尿病

這3種手麻恐生病了!他摸東西沒感覺 醫一查:糖尿病

每個人都有過手或腳不小心被壓住太久,整支麻掉的經驗。不過,醫師提醒,有3種手麻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出狀況,像是糖尿病或腦中風,除了手麻,還可能會出現身體半邊麻木,或四肢都麻感。有患者因為手麻,摸東西感覺就像戴了一層手套,醫師一查才知道,患者有糖尿病,且長期以來都控制不佳。

2023年10月02日 19:14

因新冠一砲而紅!「mRNA技術」奪諾貝爾生醫獎 2得主8月曾來台灣

因新冠一砲而紅!「mRNA技術」奪諾貝爾生醫獎 2得主8月曾來台灣

2023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今起陸續揭曉,今年生醫獎得主為mRNA疫苗研究領域學者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受訪時也分享和卡里科的緣分,直誇「他們都是很傑出的科學家,堅持數十年的研究,他們的結合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2023年10月02日 18:45

吃藥別配「這5種飲料」! 藥師示警: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吃藥別配「這5種飲料」! 藥師示警: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吃藥真的要配溫開水!藥師提醒,有些人服藥時,因為害怕苦味,或是因著方便,隨手就拿飲料搭配吃下肚,但若產生交互作用,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像是酒精飲品是絕對不可和藥物一起服用,藥師指出,如果吃的是安眠藥和抗組織胺,就有導致昏睡、呼吸抑制的風險。

2023年10月02日 18:03

屏東首例!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 搶救罕見RH陰性血型孕婦

屏東首例!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 搶救罕見RH陰性血型孕婦

36歲高姓孕婦,日前在上班中突感暈眩及腹痛,由同事送至安泰醫院急診就醫,因其孕婦身份,緊急聯繫婦產科王仁星主任至急診看診,親自為患者做超音波掃瞄,發現患者極可能是子宮外孕,而且腹腔內大出血已漫浸到上腹肝臟部位,預估內出血已超過2500ml並有休克現象,且病患在當下已疼痛到身體蜷縮意識模糊,又是RH陰性血型,經利用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緊急開刀,救回一命。

2023年10月02日 16:40

打流感疫苗還有「隱藏好處」 專家: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打流感疫苗還有「隱藏好處」 專家: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今是流感疫苗開打首日,醫界紛紛呼籲在秋冬流行期之前,要盡快接種。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指出,接種流感疫苗不只預防重症和死亡,研究也發現流感疫苗有助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和「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另外,針對接種廠牌,李秉穎也強調,目前4種流感疫苗安全性非常高,不良反應也都是差不多的,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2023年10月02日 15: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