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睡衣「穿多久洗一次」?美專家給答案 1物沒洗噁炸

▲女性,背部,纖腰,屁股,臀部,牛仔褲。(圖/達志/示意圖)

▲牛仔褲穿多久要洗?美國微生物學專家給答案。(圖/達志/示意圖)

文/健康醫療網 鄭宜芬

穿太久才洗衣服,可能會導致皮膚問題或感染;太常洗又可能會傷害衣服和浪費水資源。到底運動服、睡衣和牛仔褲等衣物可以穿多少次不用洗?專家表示,運動服應每次穿完都要洗,切記不可「烘乾」繼續穿,否則就成為細菌的溫床,襪子尤其是;不過牛仔褲若無沾到汗水,則可一個月再洗,或甚至不用洗。

每次穿完就要洗:貼身衣襪、運動服、髒臭衣物

根據《CNN》報導,醫學上並沒有硬性規定衣服穿幾次就要洗,但有幾類衣服建議每次穿完就要洗,包括內衣、襪子、緊身褲、貼腿運動褲和運動服,以及有汙漬、汗漬、異味的衣物。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皮膚科醫生安東尼羅西(Anthony Rossi)表示,衣物會貼近身體皮膚,而皮膚上又有很多天然細菌如微生物群和細菌,加上日常生活中會流汗,會滋生水分且讓細菌容易生長,導致感染和皮膚問題。

除了汗水中的細菌,穿著運動服也會接觸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導致社區和醫院中常見的感染,甚至若感染到內部組織或血液,感染就會變得很嚴重。

有的民眾會用烘衣機烘乾運動服,然後下次繼續穿,但這樣反而讓狀況更糟。因為烘衣機的溫度無法殺菌,而熱能又會使細菌生長,最好的方式是用肥皂和熱水清洗,有助於去除汙垢、皮脂垢和細菌。

尤其鞋內是真菌繁殖的完美環境,溫暖、潮濕又黑暗,襪子一定要洗過再穿,且每個月至少清洗一次鞋子或至少洗鞋墊。

▲脫襪子。(圖/記者李佳蓉攝)

▲鞋內溫暖又潮濕,是真菌繁殖的完美環境,因此襪子穿完一定要洗。(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可以重複穿的衣物:睡衣、外套、牛仔褲

至於睡衣、外衣、牛仔褲和其它衣服,則依據每個人生活習慣與出汗量來決定多久洗一次。很多人都會穿排汗衫,這時可以只洗汗衫、不用洗外衣。但若沒穿內褲就直接穿外褲,則穿完一定要洗,尤其是有接觸生殖器皮膚部位的下身服裝。

如果就寢前習慣淋浴、在睡衣內還會穿內衣或汗衫、很少流汗甚至不流汗,睡衣可以穿一星期不洗。但若不具備上述條件,則每次穿睡衣後就要清洗。

大衣或夾克等外套不會直接接觸皮膚,因此不需要每個月都洗,除非每天都穿,才需要每兩周洗一次。

至於牛仔褲多久洗一次是一個熱門話題,許多人希望保持刷色與面料的完整性。羅西表示,如果牛仔褲沒有沾到汗水或汙漬,不用經常清洗,「我個人不洗我的牛仔褲。」

英國西敏大學醫學微生物學講師瑪娜爾穆罕默德(Manal Mohammed)表示,重複穿同樣的衣服讓人比較不用煩惱每天要穿什麼,壓力也會比較小。她建議每個月至少洗一次牛仔褲,但仍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環境。

專家表示,對清洗衣服的頻率有所疑慮,應先問自己最重要的幾項問題,考量這些因素後再決定:

1. 它有味道嗎?

2. 我是否有任何皮膚狀況,例如濕疹、皮疹或皮膚損傷?

3. 髒汙明顯嗎?

4. 我有流汗嗎?

5. 我穿這件衣物時有穿內衣與汗衫嗎?

原文出處:How many times can you wear pajamas, jeans and other clothes without washing them? Experts weigh in

延伸閱讀:

穿涼鞋、擦藥膏沒效? 破解香港腳三大迷思

春天換季癢個不停! 三大類皮膚病如何照顧一次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