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款國民美食」恐是胰臟癌元凶!肉燥飯上榜 酸味飲料更可怕

圖、文/常春月刊

糖代謝異常是造成胰腺癌的關鍵原因,要降低罹癌風險,就避免攝取「高糖」食物。其實很多人愛吃甜食,尤其是含糖飲料、麵包和蛋糕等麵包,攝取時要適量,避免攝取太多的糖。還有一些高糖食物是容易被忽略的,這通常是吃起來鹹鹹食物。

臟癌又被稱為癌中之王 冒這些症狀要當心

胰臟癌指胰臟的器官產生癌變,雖然並不常見,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直到後期不舒服才會被診斷出來,當胰臟癌出現症狀時,近8成是無法進行手術治療。 營養師林圓真表示,胰臟癌長到胰臟頭部(近總膽管側),會出現黃疸,皮膚變黃的症狀容易被察覺,但是若是長在胰臟尾部,出現症狀通常就比較末期,所以長時間有腹痛、腹脹、食物不良,血糖突然控制不好,就要進一步檢查,要小心有胰臟癌風險。

專家點名「6大國民美食」恐是胰臟癌元凶!吃起來鹹鹹的含糖量卻很驚人  酸飲也上榜

胰腺癌 是糖代謝異常引發

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代謝)的研究,胰腺癌與糖尿病間的關係,發現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的胰臟細胞中,發現KRAS基因突變,其他器官組織未發現,未罹患糖尿病的胰臟炎患者也沒有發現。林圓真說明,人體攝去葡萄糖會產生dNTP的核苷酸,如果攝取過量的葡萄糖,就會使胰臟細胞增加蛋白質糖化情形,導致調節dNTP的酵素活性降低,使細胞內dNTP產量不足,dNTP是基因組生成與複製不可缺少的材料,當胰臟細胞基因組複製和修補過程中需要的dNTP不足而發生錯誤,導致基因突變和細胞癌化。

專家點名「6大國民美食」恐是胰臟癌元凶!吃起來鹹鹹的含糖量卻很驚人  酸飲也上榜

隱藏版甜蜜陷阱 吃起來鹹鹹卻是高糖食物

常見甜蜜陷阱是顯而易見,如冰淇淋、蛋糕、含糖飲料和糖果等;但容易被人忽略,卻可能是天天吃的隱藏版高糖食物,林圓真指出,包含義大利肉醬、肉燥飯、大腸麵線、肉羹飯、濃湯和酸味飲料等,額外添加的糖是超乎想像。

多店家為了讓滷肉飯看起來有漂亮醬紅色,炒肉的時候會加冰糖一起炒,這只用醬油滷的顏色不一樣,有時候還會加糖去平衡鹹度;每100公克滷肉含有1顆方糖。

酸味飲料 含糖份量驚人

市售酸味飲料會比無糖茶飲的含糖量多出3倍,假設以一杯700毫升的半糖百香綠茶計算即含16顆方糖,如果是三分糖也有15顆方糖。如果是一杯700毫升半糖珍珠奶茶等同9顆方糖;一杯700毫升半糖烏龍茶等同含有7顆方糖。所以酸味飲料含糖是最多的。

林圓真提醒,避免高糖的攝取,血糖值控制良好,保護胰臟免受糖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損傷,達到降低胰臟癌的風險。

延伸閱讀:
·臉發黃小心是「棘手癌王」上身!醫提「1共通點」:多數病人都有 冒症狀就晚了
·「這些水果」不甜卻容易讓你胖!專家黑名單曝 小番茄、檸檬上榜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懸缺逾一年!衛福部證實周道君接掌社家署「首位非社政背景署長」

懸缺逾一年!衛福部證實周道君接掌社家署「首位非社政背景署長」

衛福部再有新人事拍板!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11)日證實,懸缺超過一年的社會及家庭署署長一職,由現任代理署長周道君真除,也是首位非社政體系出身的社家署長。

2025年11月11日 19:06

「健保30週年可退款」是詐騙!健保署急澄清:別點連結

「健保30週年可退款」是詐騙!健保署急澄清:別點連結

健保詐騙手法再翻新!健保署今日表示,接獲民眾反映不明人士冒用健保署名義發送簡訊或郵件,以「慶祝本健康保險計劃成立30週年」對民眾進行會員帳戶審核並退款為由,提供退款申請網頁連結誘使點選獲取個人資料。健保署再次呼籲民眾,若接獲可疑簡訊及連結網頁,請直接刪除相關簡訊,切勿點選連結,避免受騙。

2025年11月11日 18:31

BMI不是胖瘦唯一指標 醫舉例「大谷翔平過重」沒人說他胖

BMI不是胖瘦唯一指標 醫舉例「大谷翔平過重」沒人說他胖

BMI不是胖瘦的唯一指標!醫師指出,BMI的主要侷限無法區分肌肉與脂肪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身高體重,有人看起來緊實結實,有人卻顯得鬆軟臃腫,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是「體脂肪」,甚至要進一步考慮體脂肪的「量」與「分布位置」。

2025年11月11日 18:17

學測壓力大!高三生熬夜嗑炸物+手搖飲 慘變「爛臉哥」不敢見人

學測壓力大!高三生熬夜嗑炸物+手搖飲 慘變「爛臉哥」不敢見人

一名許姓高三生面臨學測考試壓力,每當深夜補習結束返家前,都會買炸物及手搖飲當宵夜繼續唸書,結果臉頰兩側不僅冒出大片青春痘,還痛到讓他無法專心唸書情緒,到學校上課也戴口罩,就醫檢查發現是囊腫型痤瘡,經建議外用藥物搭配局部藥物注射及口服A酸,同時調整作息後,許男才覺得有臉出門了。

2025年11月11日 17:23

輔大名醫江漢聲遭病患刺傷 院方聲明揭傷勢:依法究責

輔大名醫江漢聲遭病患刺傷 院方聲明揭傷勢:依法究責

國內又傳醫療暴力!輔大醫院今(11)日驚傳有民眾在門診就醫過程中持美工刀攻擊醫師,遭在場醫護人員與保全制止。院方今日下午發出聲明,強調受傷醫師經院內醫療團隊即時處置,並無生命危險,後續將全力配合警方調查;也強調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絕不寬貸。

2025年11月11日 16:21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75歲旅居國外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返台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確認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醫師提醒,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基因突變,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

2025年11月11日 15:35

流感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黴漿菌」發病1周亡

流感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黴漿菌」發病1周亡

疾病管制署今(1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流感連續兩週低於流行閾值,研判脫離流行期,但上週仍新增38例重症、7例死亡,死亡個案最年輕是40多歲女性,同時感染A流與肺炎黴漿菌,收加護病房治療,但仍因肺炎惡化併發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發病一週後死亡。疾管署也示警,冬季疫情重來的時間提前,可能12月上旬就會明顯升溫。

2025年11月11日 15:28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要取出腦瘤必須開大刀,進行「顱顏切除術」,往往造成病人很大的創傷,復原期既長又外貌受損。花蓮慈院以跨科內視鏡操刀,穿過自然孔道直抵顱底取瘤,病人外表無傷,復原期大幅縮短,手術從以前的大傷口小範圍清瘤,進階成為微傷口大範圍清除術,這項仰賴醫術與團隊合作嘉惠病人的微創術式,已在東台灣完成超過三十例。

2025年11月11日 14: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