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1動作」恐害便祕! 4原因讓你菜吃再多都拉不出來

 

圖、文/常春月刊

假期過後都不敢站上體脂機了嗎?總是吃飽撐著、坐躺不動?當心「富貴病」上身!

常見4大富貴病 你是哪一種?

富貴病1:胃食道逆流
吃太飽、胃過脹,若飯後躺下,易讓胃酸逆流。

富貴病2:便祕
常呆坐不動會減弱消化道蠕動,易便秘。

富貴病3:體脂肪增加
吃太多、動太少,體脂率增加、有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

富貴病4:腸胃消化不好
消化道過勞,易肚脹、腹痛、腸胃炎、消化不良,常覺得堵堵漲漲。

 

高纖蔬果 TOP20排行榜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不管是哪種富貴病,都建議可吃高纖食物+多運動,消化道清理一下,讓卡在身上的都是暫時的!不過,不同的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含量也會不同,所以選擇就很重要:

 

 

(以上為每100g之水果可食部分膳食纖維含量)

 

多數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這樣吃才夠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依照每個人需求不同,大約在20-38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一半都不到,所以建議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以高纖蔬菜、水果為主,每餐蔬菜至少選擇2種顏色,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

 

 

多吃蔬果仍便秘 當心是這些原因惹禍

 

一天最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蔬菜之外,平時也可以從水果、或是富含纖維的澱粉類攝取,如用非精緻澱粉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等,有足夠的纖維,能幫助排便順暢;另外,高敏敏也提醒,如果吃了很多高纖維的菜或水果,卻還是有便秘問題,可能就是其他原因,像是:

1、水分不足:建議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cc幫助順暢。

2、粗雜糧攝取不足:粗雜糧除了纖維還有有礦物質鎂,讓放鬆腸道更easy。

3、沒攝取好油:不要聞油色變!好油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平滑。

4、沒補充好菌:好腸道絕對少不了好菌的幫助,可以每天吃優酪乳、優格,補好菌同時也能補充鈣質。

 

延伸閱讀:
·減肥「18個超雷習慣」反害你胖!營養師證實 尤其第3點超多人中
·瘦不下來恐是「沒吃什麼」害的! 醫曝「5大空熱量食物」:吃少還是胖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近來天氣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夏天從6月至今因為熱傷害就醫已達1718人。國民健康署特別發布提醒慎防熱傷害,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補充水分,設法降溫。而室內並非沒有風險,尤其長輩若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

2025年08月23日 12:23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醫院上週有急診醫師張貼「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引發熱議,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喊會馬上去了解。網路上再傳出該院貼出公告「即日起禁止張貼未經主管審查通過之任何形式公告」,遭諷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2025年08月23日 11:00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真的不同嗎?對此,日媒也援引專家的說法指出,紅殼蛋與白殼蛋在營養上並無差異,差別僅來自雞的品種與飼料種類,蛋黃顏色深淺也只是受飼料影響,與維生素或蛋白質含量無關。雞蛋本身是優秀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選購時不必迷信蛋殼或蛋黃的顏色。

2025年08月23日 10:35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台南有民眾在淘寶上購買棉花棒遭地檢署裁罰引發熱議。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表示,棉花棒可分為2種,一般用於身體清潔的棉花棒不屬用醫療器材,另塗佈藥品或吸收傷口分泌物「醫用棉棒」則屬於醫材,需要符合法規,國外購入自用免申報不得超出200支,超出該數量則需提出專案申請,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網購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規。

2025年08月23日 10:26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女生總是擔心自己的身材走樣變形,一名身高162公分的女子,在結婚前體重維持在約51公斤,但在4年間生下兩個孩子後,體重直線飆升至70公斤,不僅變胖,甚至還出現口臭問題,讓她備感困擾。對此,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也指出背後原因,並透過建議對方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果然三個月後情況順利變好。

2025年08月23日 09: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