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歪歪罹患「斜頸症」? 醫生教4重點觀察

▲▼示意圖,新生兒,嬰兒,哭泣,照顧,皮膚,焦慮,寵愛,保母,疹子,敏感,健康,影響(示意圖/123RF)
▲嬰兒頭歪歪可能是斜頸症。(示意圖非文中案例/123RF)

文/健康醫療網 鄭宜芬

新生兒的頭型睡扁睡歪,小心不只是睡姿不良,有可能是因為罹患「斜頸症」!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創傷骨科暨小兒骨科醫師李宗霖表示,斜頸症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恐出現高低肩、脊椎側彎、扁頭畸形等症狀,但可以透過睡姿矯正、頭盔矯形、按摩與手術等方式改善,呼籲新手爸媽多留意寶寶的狀況。

李宗霖說明:「斜頭畸形及胃食道逆流皆是寶寶的好發病症群,除了先天性病因外,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內更是黃金關鍵期。當寶寶長時保持同一個頭部位置是姿勢性斜頭畸形症最常見元凶之一,而姿勢不正確帶來影響更不可輕忽,恐會造成脖頸傾斜固定,後續於視力、肌肉、脊椎發展上等皆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先天肌肉異常 後天姿勢不良

新生兒扁頭畸形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顱縫早閉造成的扁頭,另一種則是斜頸症造成的扁頭。嬰兒斜頸症屬於常見的骨骼肌肉先天型異常,為單側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引起。纖維化的可能原因包括生產創傷、產前或周產期腔室症候群等,若母親胎位不正,子宮內限制也會導致胸鎖乳突肌發育不全;後天型的斜頸症則因姿勢不良(睡姿)或斜視,而續發姿勢性斜頸。

患童若有斜頸症,患側肌肉會變得僵硬、縮短、無法伸展,使頭部向患側傾斜,而臉部轉向對側,也無法將下巴自由轉動至患側肩膀。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恐出現併發症如高低肩、頸部活動不良、脊椎側彎、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全、姿勢性扁頭畸形等症狀。

扁頭畸形會不會影響腦部發展?

1980年代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仰臥睡覺後,嬰兒猝死症減少了40%,然而「姿勢型扁頭畸形」卻多了600%!許多爸媽擔心扁頭畸形是否會影響腦部發展?李宗霖說明,姿勢型扁頭畸形並不是一種疾病,只要腦部有足夠的位置擴張成長,並不會影響腦部發展。

嬰幼兒斜頸症診斷重點

至於如何評估自己的寶寶是否有斜頸症?可從下列幾點觀察:

1觀察睡姿:寶寶是否喜歡都朝同一邊睡。

2觀察臉型:是否有大小臉或不對稱情形。

3觸摸肌肉:將寶寶的頭擺正,觸摸兩側頸部肌肉是否有腫塊或不對稱。

4頸活動度:觀察寶寶頸部活動度是否單邊受限、兩邊不對稱。

若家長察覺寶寶肌肉骨骼有上述異狀,建議進一步就醫進行理學檢查(健康檢查)或是超音波檢查是否有「斜頸症」。

第一型:假性腫塊,可在超音波下評估腫塊大小。

第二型:慢性纖維化併有正常肌肉組織。

第三型:完全瀰漫性纖維化。

第四型:索狀纖維化。

姿勢治療3步驟 有助改善斜頸症

1歲前治療斜頸症效果最好,治療手法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方式。早期可透過睡姿矯正、頭盔矯形、物理治療(按摩)與專門設計的軟墊改善;若保守治療效果仍不佳,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尤其纖維化至1歲後恐變成不可逆狀況,需要到小兒骨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治療。

步驟1讓寶寶趴睡,患側朝上。

步驟2餵奶時,將奶瓶移至患側上方,誘導寶寶轉向患側喝奶。

步驟3讓健側靠牆,以玩具吸引寶寶頭朝外看。

寶寶的骨骼配合神經肌肉系統的發展,隨時間逐漸發育成形,從坐到爬進而到走的歷程。醫師呼籲,協助新生兒保持正確、健康的姿勢,可幫助寶寶避免發生斜畸形頭等狀況,降低其帶來的傷害。

 


【延伸閱讀】
生不出來竟是子宮內膜增生惹禍 醫師妙手一圓當爸媽夢
高齡當爸對孩子健康風險增加 專家解析疾病罹患風險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夏季水果消暑「2情況不宜」 中醫曝吃錯慘況

夏季水果消暑「2情況不宜」 中醫曝吃錯慘況

炎炎夏日吃水果清涼消暑,中醫師提醒,台灣水果甜度高,盡量不要空腹食用,避免血糖劇烈上升,另因夏天水果大多具寒涼性,建議不要太晚食用,以免造成腸胃道的不適。特別解析常見西瓜、鳳梨、芒果特性,提醒部分民眾要慎用,避免有傷胃或引起過敏的可能。

2025年08月16日 21:36

年輕女罹子宮內膜癌心碎 靠3招殺光癌細胞!奇蹟逆轉人生

年輕女罹子宮內膜癌心碎 靠3招殺光癌細胞!奇蹟逆轉人生

一名上班族年輕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經歷三次切片檢查均確認為癌症,但令人意外的是,透過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九個月後癌細胞竟奇蹟般消失,最終還成功懷孕生子。

2025年08月16日 20:15

便秘不只是腸道問題!醫揭「3體質」:是全身協調失衡

便秘不只是腸道問題!醫揭「3體質」:是全身協調失衡

根據台灣健保署資料,國人每年吞下超過4.6億顆便秘藥,成人中約3成曾受便秘困擾,女性甚至有報告指出高達8成一生中曾經歷過便秘的不適。許多人形容「蹲廁所像打持久戰」、「感覺肚子像塞了一顆石頭」、甚至因為害怕排便而抗拒上廁所,這些都是現代生活的真實縮影。

2025年08月16日 19:58

被點名下台 邱泰源吐苦水「名利都沒了」:做越多被罵越慘

被點名下台 邱泰源吐苦水「名利都沒了」:做越多被罵越慘

外傳執政黨將於8月23日之後展開內閣小幅改組,衛福部長邱泰源屢遭點名下台,他今日出席肝基會30週年慶活動,在致詞時大吐苦水,他當住院醫師時,受到肝基會創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教授宋瑞樓影響,認為「只要照顧把病人照顧好,名利自然就會好」,但是回顧他自己,最後不僅「利也沒有,名也很慘」,最近還常常「做越多罵越多」。

2025年08月16日 19:09

雙和「急診護病比1:13」衛福部要查 院方二度聲明:人力符合標準

雙和「急診護病比1:13」衛福部要查 院方二度聲明:人力符合標準

網友po有醫院白班醫師一上班就張貼公告「本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永耕、慈濟)就醫」引發熱議,後續也被其他網友指認是雙和醫院。院方今早回應,本周通報消防局滿床次數已達22次,乃新北地區醫學中心壅塞之最;張貼文宣是期待民眾體諒,待情況緩解後便撤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6)日受訪表示,會馬上去了解,一定不容許有違反規定的事情發生。

2025年08月16日 17:50

好心肝疫苗事件4年終於平反!許金川憶赴北檢:還好沒像柯P回不來

好心肝疫苗事件4年終於平反!許金川憶赴北檢:還好沒像柯P回不來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16)日慶祝成立滿31週年,董事長許金川談及新冠疫情期間的「好心肝特權疫苗事件」,他說事情發生至今4年,2個月才前接獲最高法院通知勝訴,終於獲得平反。他回憶當時被地檢署叫去談話「就是柯P去過的地方,還好我不像他一樣去了就回不來!」後續也要繼續推動肝病防治,讓台灣早日成為沒有肝病的國度。

2025年08月16日 15:52

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專家示警:小心變成致命皮膚癌

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專家示警:小心變成致命皮膚癌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會長痣,然而皮膚上的痣雖然常見,但如果長在特定部位,除了影響美觀,更可能隱藏著罹患皮膚癌的高風險。根據SOHA報導,專家特別點出6個部位,並指出,長在這些部位的痣容易因摩擦、潮濕或紫外線等因素而變異成惡性黑色素瘤,提醒民眾務必特別留意。

2025年08月16日 13:46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揭「站起來頭暈」真相:恐藏7大疾病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揭「站起來頭暈」真相:恐藏7大疾病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因「姿勢性低血壓」引起休克,所幸緊急送醫後恢復心跳。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很多人以為「站起來頭暈」只是小事,但姿態性低血壓可能與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更年期、新冠後遺症、維生素不足、長期吃藥,甚至腦部或脊髓的外傷。

2025年08月16日 12: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