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人工胰臟改善2-6歲第一型糖尿病童血糖

▲注射、打針、疫苗。(圖/123RF)
▲施打胰島素可以讓患者保持血糖穩定。(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最初由維吉尼亞大學糖尿病技術中心開發,後由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Tandem Diabetes Care公司製造,俗稱人工胰臟(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s of insulin delivery)的封閉式胰島素智能注射系統,其中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是可攜帶、即時連續量測體內血糖值的監測儀(A compatible integrat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第二是能夠馬上分析並預測體內需要注射多少單位胰島素的人工智慧電腦系統(Control-IQ),第三是便於攜帶,體型小,負載量大的胰島素注射幫浦(t:slim X2 insulin pump),三者利用無線網路緊密銜接在一起。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糖尿病的管理設備,其功能類似胰臟,除可即時自動監測患者血糖外,更可以調節血糖,它所擁有的胰島素注射幫浦會和血糖即時監測系統互相取得同步,並利用人工智慧準確計算出注射所需的胰島素劑量,因此可以保持患者血糖的穩定,進而預防過高或過低的血糖變動,維護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圖1)。

根據之前的兩項臨床試驗結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早已批准該系統可用於6歲以上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患者(註1),由於該系統在6歲以上人群中獲得肯定後,科學家於是申請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將目標鎖定到了2~6歲的小朋友身上,期望這些最具挑戰性的小小患者,也能從中受益。此次臨床試驗是由美國三所大學共同完成的: 維吉尼亞大學糖尿病技術中心布雷頓教授(Marc D. Breton)、科羅拉多大學糖尿病中心瓦德瓦教授(R.Paul Wadwa)以及史丹福大學小兒內分泌及糖尿病部門的貝克教授(Roy W. Beck),試驗結果成功的證明了這套人工胰臟系統確實可以改善2~6歲患有第1型糖尿病兒童的血糖控制,其成果已經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國際期刊上。

▲身高、小孩、兒童、生長曲線。(圖/123RF)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改善2~6歲患有第1型糖尿病兒童的血糖控制。(示意圖/123RF)

此次臨床試驗共招募了102位2~6歲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並隨機分配其中68名兒童使用人工胰臟系統,而其餘34名兒童則被分配到控制組(繼續他們已經使用的方法來控制血糖),持續觀察13週。在研究期間內,所有參與者都保持了他們的日常作息,結果顯示,一天內,使用人工胰臟的受試者在其目標血糖範圍內(70~180 mg/dl)的時間為16.6小時,比起對照組的13.6小時,高出整整3個小時,大約是一天24小時中的12%。若是僅針對晚上10點到早上6點的夜間時段來計算,人工胰臟組更高出控制組約18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夜間的血糖控制尤為重要(大人都在睡覺,容易疏忽),因為嚴重的、不受控制的低血糖會導致癲癇發作、昏迷甚至死亡。

總體而言,受試者都能夠安全地使用人工胰臟,試驗過程中,人工胰臟組有2例嚴重低血糖,而對照組則有1例,另外,人工胰臟組也出現了一例酮酸中毒(Ketoacidosis),原因是胰島素注射幫浦和患者身體之間的塑膠管線阻塞。還有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人工胰臟同時大幅度減輕了患兒的家庭成員們(父母/祖父母)對血糖飄動的緊張和焦慮,尤其是在夜間。目前由於醫療的持續進步,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僅生活品質大幅度提昇外,其平均壽命也與正常人差距在10年以內,甚至幾乎一樣,在此祝福所有2~6歲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很快使用到這套系統,快樂成長。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資助。

參考文獻:
1. R. Paul Wadwa, Zachariah W. Reed, Bruce A. Buckingham, Mark D. DeBoer, Laya Ekhlaspour, Gregory P. Forlenza, Melissa Schoelwer, John Lum, Craig Kollman, Roy W. Beck, Marc D. Breton. Trial of Hybrid Closed-Loop Control in Young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 (11): 991 DOI: 10.1056/NEJMoa2210834

註1:

第1型糖尿病,或稱青少年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種類型,原因是患者體內負責產生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遭自體免疫反應破壞,無法產生胰島素,導致血糖過高,因此也有人稱它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施打胰島素是維持患者性命所必需的,第1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它一般於兒童和青壯年就會發病。

▲胰島素。(圖/潘懷宗提供)
▲圖1。(圖/潘懷宗提供)
圖1:小黑色圓圈為患者目前所偵測到的實際血糖值,虛線的中空小圓圈是人工智慧預測血糖值在下一個30分鐘內的估計值,最下面一列的柱狀圖,柱子的長短即代表打進體內胰島素劑量的多寡,在整個粉紅色的區域內,由於人工智慧電腦預知血糖會偏低,於是聰明的停止注射胰島素(Stops),進而順利的將血糖拉回到70 mg/dl以上(實心黑圓圈回升)。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掉頭髮分4種!醫嘆「最後毛囊就不見了」 生髮秘訣曝

掉頭髮分4種!醫嘆「最後毛囊就不見了」 生髮秘訣曝

洗頭髮、梳頭髮時,看到頭髮一把一把的脫落,真的令人好崩潰。究竟該如何搶救掉髮呢?掉髮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外貌,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大量掉髮的原因非常多樣,從生理因素到心理因素都有可能是落髮的原因。莊可鈞中醫師表示,中醫將掉髮分為4種類型,辨證調理。至於避免掉髮應該掌握6大要訣。

2024年04月27日 21:29

一堆人尿尿完還滴!醫曝2解方「一起掏出來」

一堆人尿尿完還滴!醫曝2解方「一起掏出來」

你是否有尿尿完穿起褲子,還會不自主滲尿,造成內褲濕濕臭臭的困擾呢?對此,泌尿科醫師陳昭安直呼,「這不是病啦!很多人都會。」接著解釋健康男性因尿道構造的緣故,尿液從膀胱經過尿道流出,若只將陰莖掏出卡在褲襠口,此時與拉鍊口形成夾角「管子裡的水就沒有尿乾淨」,褲子一穿上殘尿就流出來,但靠著2方法就能改善。

2024年04月27日 19:45

3指標小心陷入憂鬱了 心理師:不自覺掉淚注意

3指標小心陷入憂鬱了 心理師:不自覺掉淚注意

社會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愈來愈提升,不過,有些人認為自己只是單純心情不好。心理師提到,最簡單、初步觀察自己或身邊人的方式是時間,以14天為一個週期,7天是有些微憂鬱傾向,超過14天則要留意,另外「可控制感」和「影響生活的程度」也是可綜合評估的指標,若有異狀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2024年04月27日 18:19

日本「極東正露丸」檢測報告造假!食藥署:去年已勒令停止輸入

日本「極東正露丸」檢測報告造假!食藥署:去年已勒令停止輸入

「日本極東正露丸」爆出涉及檢驗報告造假,遭日本政府勒令停賣停產。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在111年就曾接獲日方通報該藥品安定性試驗有異,隨即啟動回收並要求業者提供相關報告,但業者沒在期限內提供,因此早在112年2月起就禁止該藥品輸入。

2024年04月27日 16:04

「招風耳、精靈耳」都不正常!專業醫解析5種常見「先天性耳朵變形」

「招風耳、精靈耳」都不正常!專業醫解析5種常見「先天性耳朵變形」

「耳朵」除了最重要的聽力之外,包括「戴眼鏡、口罩、耳機」都需要使用到,這時候「耳型」的完整度就相當重要。醫師指出,其實「先天性耳朵變形」並不少見,很多人可能一出生就有,但卻沒發現,包括「精靈耳﹑招風耳﹑隱耳﹑下垂耳﹑耳輪異常」,所幸耳朵變形可以出生就透過矯正改善,治療黃金期為出生6周內,矯正成功率也高達9成。

2024年04月27日 15:28

少搭電梯!48萬人研究曝「爬樓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近4成

少搭電梯!48萬人研究曝「爬樓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近4成

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博士帕多克(Sophie Paddock)26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協會年度大會「ESCPrev 2024」上發表的研究結果稱,與搭乘電梯的人相比,經常爬樓梯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大大降低39%。該研究使用的數據涉及48萬名成年人。

2024年04月27日 14:40

他堅持每天洗冷水澡…突昏倒「頭皮撕裂傷」滿地血 醫曝可怕下場

他堅持每天洗冷水澡…突昏倒「頭皮撕裂傷」滿地血 醫曝可怕下場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有些人除了會開電扇、冷氣消暑,也會到浴室「沖涼」,不過洗冷水澡可要小心了。一名老翁堅信洗冷水澡能強身健體,因此堅持每天洗澡水溫都要「夠冰」,不過沒想到竟因此暈倒。醫師就提醒,如果冷水澡太冷,恐讓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心臟變慢,恐發生嚴重意外。

2024年04月27日 13:02

寶林案40歲男搶救1個月不治!醫院證實: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寶林案40歲男搶救1個月不治!醫院證實: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再新增1死,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稍早也已證實此事,目前全案累計3死。收治個案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回應,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病人仍因多重器官衰竭等因素於今(27)日離世,本院對此深感遺憾。

2024年04月27日 12:25

寶林中毒案再增1死!40歲男裝葉克膜搶救不治

寶林中毒案再增1死!40歲男裝葉克膜搶救不治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累積通報35人,其中2人死亡、4名重症還在加護病房治療。而4名重症者,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日前受訪表示,其中1名換肝者的肝功能已經有在運作且意識恢復。不過今天傳出,再增一名患者不幸過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稍早證實此事。

2024年04月27日 12:00

10題自測有無「震後PTSD」!你也一點聲音就受驚? 5分↑要就醫

10題自測有無「震後PTSD」!你也一點聲音就受驚? 5分↑要就醫

0403花蓮強震帶來的恐慌逐漸消退,仍有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連連。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出現了短暫的震後創傷症候群,不可輕忽,盡快把握時間自我評估、尋求協助,否則可能增加治療的複雜度及難度。

2024年04月27日 11: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