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不到內衣是警訊!「1疾病」纏身 醫示警:不痛≠好了

 

圖、文/常春月刊

 

「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42歲的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疼痛無法打蛋、揉麵團,被迫放棄開店夢想,也曾幾度坐了博愛座,被陌生長輩喝斥,「好幾次都是我爸幫我搶博愛座,我才敢坐。」回想過去,陳小姐難掩心酸情緒。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常誤認為職業傷害 8成病友兩年內恐關節損傷

 

全台約有十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蔡昀臻醫師指出,許多人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只發生在長輩,其實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因初期症狀易誤認成媽媽手、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因此延誤就醫;此外,更有超過八成患者可能在發病前兩年便出現關節損傷、約四成患者十年內恐釀成日常功能障礙。

 

 

看不出來不等於「沒事」 青壯年病友深陷家庭、職場困境

 

蔡昀臻說,很多病患一發作起來,不只是刷牙、扣內衣,連吃飯拿筷子、湯匙都有困難。而病友被疼痛折磨時,旁人常因「看不出來」,誤以為「無病呻吟」,這些錯誤認知帶給病友更多壓力。對正值求職以及照護家庭年紀的青壯年病友更是不利,常因疼痛導致動作緩慢、須請假休息,在職場上被同事誤解為賴床、偷懶、工作態度不佳;也因為身為家庭經濟支柱,擔心未來不能重回職場,索性隱瞞病情;同時發作時無法完成家事,有時連家人也無法諒解。

 

治療存有迷思 歐洲風濕病聯盟2022指引這樣才達標

 

根據歐洲風濕病聯盟(EULAR)2022指引,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達標,須於治療三個月內至少改善50%的疾病活動度、治療六個月內達成緩解以及低疾病活動度。不過,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醫師表示,臨床觀察,病友對於疾病及治療有許多迷思,包含認為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藥物會愈吃愈多、病情沒起色而認為「藥沒有用」等,影響治療順從性,無法達標、緩解,並且讓心情更沮喪。

 

 

關節不腫、不痛 關節依然持續受到破壞

 

此外,盧俊吉提及,即使是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且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即使達到減藥條件,也要採取「階段性減藥」。對於許多病友「吃藥吃到怕」,可與醫師討論,醫師會依病友狀況調整治療策略與藥物劑量,不一定會越吃越多;除此之外,部分藥物須一至兩個月才產生療效,且病情起伏與生活作息、運動飲食也有關,須靠定期評估疾病活動度判斷,而非自行停藥。

 

藥物推陳出新 對症下藥減緩不適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推陳出新,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盧俊吉醫師說,醫病溝通是治療達標的最佳方程式,可依據自身病況、有無關節病變、藥物副作用、是否備孕等討論治療方式,以降低病情惡化速度。

延伸閱讀:
·關節出現7大變化小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治療恐侵犯身體其他器官
·手指刺麻「2特徵」恐是腕隧道症候群! 醫示警「8種人」罹患率超高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醫點名「1蔬菜」高草酸又高鉀! 腎臟病患小心吃

醫點名「1蔬菜」高草酸又高鉀! 腎臟病患小心吃

飲食中含高草酸對於腎臟影響極大,包括腎結石、腎鈣化症、急性腎損傷、慢性腎病變都與高草酸有關。腎臟專科醫師陳佑丞分享一國外研究,其盤點出「5大類高草酸食物」,第1名由莧菜籽奪下,緊追在後的是菠菜,它不僅高草酸,也是高鉀食物。他也急勸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臟病患者應小心食用。

2023年05月28日 22:08

半夜起床尿尿「增死亡率」!醫曝「關鍵原因」:越老越明顯

半夜起床尿尿「增死亡率」!醫曝「關鍵原因」:越老越明顯

根據國際統計,每五位70歲以上的男性,有四位有夜尿情形。如果把年紀下拉到30歲以上的男性,也有將近三成的盛行率。醫師指出,除了夜尿次數外,睡眠品質也是重點之一,因為影響睡眠品質,夜尿患者的死亡率較正常人上升約35~50%。

2023年05月28日 21:34

醫點名:胃癌1隱形殺手! 早期「都沒有感覺」

醫點名:胃癌1隱形殺手! 早期「都沒有感覺」

許多人雖有胃病,但平日其實沒有感覺到身體有異狀或不適。醫師指出,每個人對於疼痛的忍耐度不同,但對於慢性胃炎造成的潰瘍,若輕忽,很可能會演變成胃癌。因為大多數人在胃癌早期並不會有症狀,進化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盡可能在胃癌形成前先發現黏膜病變,阻止並預防胃黏膜癌化。

2023年05月28日 20:17

咳嗽分4種!「症狀、止咳食物」一次看 醫大推2穴位有效

咳嗽分4種!「症狀、止咳食物」一次看 醫大推2穴位有效

近期除了新冠疫情反撲外,另受到多種病毒侵襲,使得門、急診病例數暴增,「咳咳咳」不停可說是診間日常。民權馬光中醫診所杜豔瑾醫師指出,咳嗽除了是長新冠最常見的後遺症之一,以中醫來看,咳嗽又可分為寒性咳嗽、熱性咳嗽、過敏性咳嗽與成人慢性咳嗽,其治療與保養方法各有不同,若想擺脫反覆久咳,快把秘訣學起來。

2023年05月28日 19:32

高雄婦遊日返國肩痛...皮膚黑線頭竟是蜱蟲!醫憂變萊姆病

高雄婦遊日返國肩痛...皮膚黑線頭竟是蜱蟲!醫憂變萊姆病

解封之後不少人會前往日本旅行,不過就有一名婦人前往日本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肩膀疼痛,前往皮膚科診所,結果醫生一開始以為是「髮線」,但經過仔細檢查之後,這才發現是一隻蟲就藏在皮膚下,林工凱醫師說這隻蟲是蜱蟲,會讓人發高燒、無力,甚至變成了「萊姆病」。

2023年05月28日 18:02

一天中最容易憂鬱的時刻!從小害怕「黃昏」感覺孤獨、被遺忘

一天中最容易憂鬱的時刻!從小害怕「黃昏」感覺孤獨、被遺忘

從小我就害怕黃昏,黃昏代表孤獨,代表被遺忘。爸爸媽媽總是不在家,白天還好,小朋友們一起玩,誰都不想回家,到了黃昏,大家被爸爸媽媽喚回家,我跟弟弟變成無人看顧的野孩子。

2023年05月28日 17:10

單身不光是找對象!還有2件事要做 他勸:不是靠對象實現

單身不光是找對象!還有2件事要做 他勸:不是靠對象實現

單身並不等於孤單寂寞,很多人會經過一段單身期,這是一個探索自己的好時機。對於單身的人來說,不要總是把焦點放在找到一個對象上,反而應該先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和需求。本文將提供一些探索自我、建立健康關係的建議,並闡述好的關係不是靠對象來實現的,固定型思維是戀愛關係的殺手。

2023年05月28日 16:46

一堆天選之人中了!冒7症狀「這樣吃好得快」終極懶人包

一堆天選之人中了!冒7症狀「這樣吃好得快」終極懶人包

第四波疫情反撲中,感染科權威黃高彬醫師直言,「這一波主要侵犯就是天選之人」,而確診者主要症狀還是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在青壯年族群的特點容易伴隨高燒。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根據臨床經驗分享,當喉嚨痛伴隨體溫升高大多都是中鏢了。除了吃藥外,本刊統整染疫後「吃什麼好得快」供大家參考。

2023年05月28日 15:40

坊間傳「6個月後母乳沒營養」要靠副食品 醫「用研究」破迷思!

坊間傳「6個月後母乳沒營養」要靠副食品 醫「用研究」破迷思!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不少人都說餵越久越好,但坊間認為「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對此,醫師指出,因為副食品的介入,許多婆婆媽媽以為6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但實際上並不是。

2023年05月28日 15:29

恩愛撞破肚子劇痛!醫解析「黃體破裂」:超音波一照滿肚血

恩愛撞破肚子劇痛!醫解析「黃體破裂」:超音波一照滿肚血

最近在網路上不少女性都在討論「黃體破裂」,有一名女網友描述自己跟男友恩愛完後,突然肚子劇痛,完全站不起來,緊急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黃體破裂,造成出血。對此,婦產科醫師解釋,其實黃體破裂每個月都會發生,而導致嚴重腹痛和出血常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但其實很少嚴重到要手術。

2023年05月28日 14: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