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阿茲海默症新藥:侖卡奈單抗(Lecanemab)

▲▼示意圖,老人,獨居,疫情,年長,高齡,社會,關愛,健康,照顧,陪伴,醫療(示意圖/123RF)
▲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中,每13位就有一位失智。(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博士 藥理學教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的失智症全球現狀報告,全世界有5,500萬名的失智者,預估到2050年將成長到1億3千9百萬人。台灣方面,依內政部2022年人口統計,合併衛福部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4,085,793位的65歲以上現有老人中,罹患失智症的有307,931人,比率為7.54%,也就是說65歲以上老人中,每13位就有一位失智。失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宗的是阿茲海默症,約佔50~60%,科學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內會異常聚積一種天然存在的物質:β-澱粉樣蛋白(簡稱Aβ),這種物質長期聚積,愈來愈多且愈大後,也會有tau蛋白磷酸化,造成tau蛋白糾結,這些毒性蛋白質都會破壞主管記憶的神經細胞(乙醯膽鹼神經),最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並失智。目前,還沒有治愈這種疾病的方法,雖然陸續有藥物問世,但都只能改善記憶力減退的現象,無法阻止甚至治癒疾病,因此科學界急需發展新的藥物,以便能解決日益嚴重且巨大的「未滿足需求」,進而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沉重負擔。

早期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像是(1)「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等等),主要是針對“殘存”的乙醯膽鹼記憶神經,所能分泌出能夠傳遞記憶訊號“極低量”的乙醯膽鹼分子,讓它們不要太快被酵素代謝掉,進而改善阿茲海默症的失智現象。另外一個藥物為(2)「麩氨酸受體拮抗劑」(憶必佳或威智),主要是想在Aβ毒性的持續摧殘之下,盡量減少麩氨酸可能造成之“附加性”的神經毒性,但並非是針對元凶Aβ。其餘有關症狀治療的藥物,像是抗思覺失調的藥物和抗憂鬱藥,在此就不予贅述。

從2003年以來,近20年的時間裡,製藥界積極開發抗體藥物,希望利用抗體能夠準確抓住腦中Aβ聚積物的特性,進而引起免疫細胞的注意,並吸引它們前來吞噬和清除這些聚積物,以便保護神經細胞不再遭受摧殘。雖然立意良好,但前仆後繼,耗資幾十億美金後,卻一直沒有進展,直到2021年6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才首先核准了第一個抗體藥物:「阿杜卡努單抗」(Aducanumab),但由於其在臨床試驗中的臨床效益並不明顯,因此批評與爭議的聲音不曾中斷。接著,2023年1月同樣遵循加速審批途徑,FDA又再批准了第二個抗體藥物「侖卡耐單抗」(Lecanemab;美國品牌名稱LEQEMBI™)100 mg/mL,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此藥在臨床試驗中,減緩了阿茲海默症患者27%認知能力的下降,效果比預先設定的20%,更加令人滿意。至此,除了傳統的兩種藥物外,市面上也有了兩個抗體類藥物可以供阿茲海默症患者選擇。

▲人體試驗、臨床試驗、藥物、試驗、人群。(示意圖/123RF)
▲臨床試驗中,「侖卡耐單抗」減緩了阿茲海默症患者27%認知能力的下降。(示意圖/123RF)

科學家進一步想要瞭解,同樣都是抗體類藥物,為什麼「阿杜卡努單抗」 和「侖卡耐單抗」在臨床效益上,會有著如此顯著的差異(一個沒有明顯的效益,另一個卻有下降27%的好成績)呢?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引用今天的主角論文,那就是2023年5月10日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暨布萊根婦女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塞爾科醫生(Dennis Selkoe)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在腦中至少有兩種類型的Aβ,一種是可溶於水且小型聚集的Aβ(稱之為‘原纖維’Protofibrils或‘寡聚體’Oligomers),它可以自由漂浮在腦脊髓液中,移動並散播出去,擴大破壞神經功能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的範圍。另外一種是不可溶於水且大型聚集的Aβ,此類型的Aβ是不能移動的。目前已知「不可溶/大型聚集的Aβ」不具擴散性且毒性較小,而「可溶/小型聚集的Aβ」則具有高度的擴散性且毒性較大,這些小型聚集的斑塊,除了可以在大腦中自己形成外,也可以從已經存在的大型澱粉樣斑塊上脫落下來,自由漂浮擴散出去後,再進一步聚集成大型的澱粉樣斑塊,殘害大腦。答案來了,「阿杜卡努單抗」的作用是中和腦中「不可溶/大型的Aβ」聚積物,而「侖卡耐單抗」則是中和在腦脊髓液中,自由漂浮的「可溶/小型的Aβ」,雖然最後都是可以阻止大腦中大型澱粉樣斑塊的形成,但是,顯然的,「侖卡耐單抗」可以更有效地去除Aβ澱粉樣蛋白的積聚,並且可以防止其散播出去,縮小影響範圍,此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才剛剛發表在《神經元》的國際期刊上。另外,它的ARIA(澱粉樣蛋白相關成像異常)註1副作用的發生率,比起「阿杜卡努單抗」要低得多,這是我們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一種藥物,可以真正的治療阿茲海默氏症,除有效減緩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外,副作用也比較低。

「侖卡耐單抗」的推薦劑量為 10 mg/kg,每兩週靜脈注射一次(日本衛材公司也已經在評估皮下給藥的劑量),在藥物治療前後,建議使用MRI定期監測ARIA的副作用,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14%)、ARIA(10%)、咳嗽(9%)和腹瀉(8%)。

本論文第一作者、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神經學家斯特恩教授說道, 我們將「可溶/小型聚集的Aβ」從去世的病患腦中分離出來後,進行識別原子/分子結構,如此一來,才能讓患者和藥物開發人員知道, 「侖卡耐單抗」究竟是與什麼東西結合,如何結合。想想看,當我們更加了解敵人後,才會更容易地打敗他們。接下來,該團隊已經計劃,進一步觀察這些「可溶/小型聚集的Aβ」在大腦中詳細的傳播擴散過程,並研究免疫系統如何對這些有毒物質做出免疫反應。科學研究也表明,大腦免疫系統對Aβ的反應是阿茲海默症發展的關鍵部分。人類征服阿茲海默症的時刻,將指日以待。

註1: 澱粉樣蛋白相關成像異常(ARIA)是使用抗體藥物,來降低澱粉樣蛋白療法的一個重要不良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的監測和管理至關重要。 ARIA 最常見的是大腦區域暫時性腫脹/積液(ARIA-E),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有些人還可能在腦內出現小出血點(ARIA-H)並伴有腫脹。雖然大多數 ARIA-E 患者沒有症狀,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頭痛、意識模糊、頭暈、視力改變和噁心等症狀。ARIA的產生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因為,當抗體與腦中積累的 Aβ 結合後,就會導致血管壁的完整性喪失,於是會向周圍組織產生滲漏,ARIA通常發生在治療的早期,治療後期則風險會降低。

參考文獻:

1. Andrew M. Stern, Yang Yang, Shanxue Jin, Keitaro Yamashita, Angela L. Meunier, Wen Liu, Yuqi Cai, Maria Ericsson, Lei Liu, Michel Goedert, Sjors H.W. Scheres, Dennis J. Selkoe. Abundant Aβ fibrils in ultracentrifugal supernatan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s. Neuron, 2023; DOI: 10.1016/j.neuron.2023.04.007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青光眼就醫「5年成長22%」 醫揭國內患者半數自行停藥

青光眼就醫「5年成長22%」 醫揭國內患者半數自行停藥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可能讓人逐漸失明,根據健保署統計,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的35萬人,到110年上升至43萬人,五年成長22%。醫師指出,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卻有近半數患者自行停藥,80%因副作用在第一年停藥,呼籲建立正確觀念穩定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時期。

2025年08月27日 18:20

刮鬍也有禁忌?「洗澡前、運動後」最NG 恐害臉上冒紅疹

刮鬍也有禁忌?「洗澡前、運動後」最NG 恐害臉上冒紅疹

對許多男性來說,「刮鬍子」就像刷牙一樣,是每天必做的清潔步驟,但你知道嗎?刮鬍子要是抓錯時間,不但刮不乾淨,還可能讓皮膚紅腫、發癢,甚至增加感染風險,食藥署近日就在臉書粉絲團「TFDA 化粧品安全使用」提醒,「洗澡前」和「運動前後」這兩個時段最好避免刮鬍,否則小心皮膚吃不消!

2025年08月27日 17:56

嘉義長庚「人工心臟」手術大成功 4寶爸植入輔助器獲重生

嘉義長庚「人工心臟」手術大成功 4寶爸植入輔助器獲重生

「鋼鐵人換心」並非指某一個具體事件,更可能是有關於心臟移植手術的相關資訊,而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日完成新一代左心室輔助器(HeartMate3)植入手術,成功挽救一名長期飽受心臟衰竭折磨的37歲男性病人,患者換的新生,也為末期心臟衰竭帶來新的治療契機。

2025年08月27日 17:41

「主治醫師上下班要打卡」引熱議 衛福部:沒這規定

「主治醫師上下班要打卡」引熱議 衛福部:沒這規定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27)日表示,近期網上熱議有醫院要求主治醫師上下班需打卡,認為該項政策最可能與替醫師節稅、間接節省醫院人事成本有關,但若醫院應闡明立場、分析利害關係,始能令醫師願意配合。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回應,衛福部沒有規定醫師要打卡,但正與賦稅署溝通相關定義,希望醫師比照勞基法加班費免課所得稅。

2025年08月27日 17:19

消暑別拿牙齒開玩笑!醫提醒:咬冰塊、古早味剉冰恐傷牙本

消暑別拿牙齒開玩笑!醫提醒:咬冰塊、古早味剉冰恐傷牙本

炎炎夏日,不少人喝完冰飲後,連剩下的冰塊都不放過;或者來一碗古早味粗顆粒的剉冰,邊嚼邊享受沁涼快感。然而牙醫提醒,這樣的「消暑習慣」其實暗藏危機,可能讓牙齒受傷甚至裂掉。

2025年08月27日 16:00

搬運工「大白肺」吸不到氣 竟是百萬分之一罕病上身

搬運工「大白肺」吸不到氣 竟是百萬分之一罕病上身

40歲的魏先生一向體格健壯,從事搬運工作多年,近2年來逐漸感覺力不從心,肺活量明顯下降,時常出現間歇性暈眩,甚至有數次突然吸不到氣。就醫檢查意外確診為極為罕見的「肺部蛋白質沉積症」,最終透過「洗肺」保命,醫師指出,此疾病在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與肺炎、肺纖維化等疾病混淆,導致誤診與治療延誤,恐危及生命。

2025年08月27日 14:22

莊人祥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 羅一鈞接疾管署長呼聲高

莊人祥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 羅一鈞接疾管署長呼聲高

內閣啟動必要人事改組,傳出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去職,部長一職由現任健保署長石崇良出任,衛福部次長由疾管署長莊人祥升任。至於懸缺的疾管署長一職,「國民女婿」副署長羅一鈞接任呼聲高,不過羅一鈞表示「一無所悉」,強調事務官會依照新任部長任命辦理。

2025年08月27日 13:55

尿酸高原因大逆轉! 營養師曝「真正兇手」

尿酸高原因大逆轉! 營養師曝「真正兇手」

根據日本NHK在2025年6月報導的帝京大學研究結果指出,肥胖者體內的高胰島素濃度會「主動」刺激腎臟將尿酸重吸收,導致尿酸濃度居高不下。也就是說,這不是吃進太多,而是身體「自己不放人家走」!

2025年08月27日 12:26

石崇良將掌衛福部 醫界讚歷練完整「盼解3大挑戰」

石崇良將掌衛福部 醫界讚歷練完整「盼解3大挑戰」

外傳現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將接任衛福部部長一職,引發醫界關注。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態相當看好,若石署長確實升任部長,相信他能帶領衛福部解決當前醫療體系的三大挑戰,包括「藥品關稅衝擊、健保改革永續、優化醫界執業環境」。

2025年08月27日 12: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