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血「癌症or痔瘡」? 有2特徵小心大腸癌

圖、文/常春月刊

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有所謂的「痔」,因人體肛門有縫隙,必須靠肛墊把縫隙塞滿,糞便才不會突然跑出來,且肛墊能保護底下組織如括約肌,使其不會因糞便摩擦受傷,但如果痔因為長期便秘等因素導致血管擴張,糞便就可能將其磨破而流血,或是太過用力讓結締組織鬆掉造成脫垂,就稱為「痔瘡」。

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

罹患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臨床統計,有症狀就醫者約占4~5%。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不過一般人較難區分,必須就醫由醫師診斷。

內痔的主要症狀包括脫垂、腫大、疼痛、流血等,長期流血就很可能造成貧血問題;外痔症狀主要是血栓、疼痛、患者常抱怨大便後擦不乾淨,而外痔出血較不嚴重,多半是破皮流血,因此,就算覺得肛門癢,最好不要亂抓,避免導致破皮、感染。沈明宏說,有的人會感覺到痔瘡脫垂,但不會痛、沒有異狀,不影響生活,應可不就醫,一旦嚴重脫垂、腫痛難耐或是大量出血時,最好趕緊就醫治療。

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

由於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有的人發現如廁時出血就感到非常緊張,通常來說,痔瘡出血呈鮮紅色,嚴重時會明顯感到有血噴出,馬桶整個都是血,但痔瘡的出血,有可能因調整生活作息後會稍微好一些;至於大腸癌血便,則會混著糞便,且屬黏液血便、呈現暗紅色,如果血便超過3個月以上應就醫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此外,不管大腸癌或痔瘡,都可能因慢性出血導致貧血。

一般人難以區分痔瘡與大腸癌,有任何疑慮仍應就醫檢查,醫師通常會先做肛門指診或肛門鏡檢查,若是低位腫瘤也可初步診斷。若是20~30歲的患者且沒有家族史等危險因子,一般會建議做乙狀結腸鏡或糞便潛血作為初步診斷工具即可;若是50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等症狀的患者,會建議患者做全大腸鏡檢查,釐清是否有大腸癌的問題。

 

延伸閱讀:
·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青光眼就醫「5年成長22%」 醫揭國內患者半數自行停藥

青光眼就醫「5年成長22%」 醫揭國內患者半數自行停藥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可能讓人逐漸失明,根據健保署統計,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的35萬人,到110年上升至43萬人,五年成長22%。醫師指出,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卻有近半數患者自行停藥,80%因副作用在第一年停藥,呼籲建立正確觀念穩定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時期。

2025年08月27日 18:20

刮鬍也有禁忌?「洗澡前、運動後」最NG 恐害臉上冒紅疹

刮鬍也有禁忌?「洗澡前、運動後」最NG 恐害臉上冒紅疹

對許多男性來說,「刮鬍子」就像刷牙一樣,是每天必做的清潔步驟,但你知道嗎?刮鬍子要是抓錯時間,不但刮不乾淨,還可能讓皮膚紅腫、發癢,甚至增加感染風險,食藥署近日就在臉書粉絲團「TFDA 化粧品安全使用」提醒,「洗澡前」和「運動前後」這兩個時段最好避免刮鬍,否則小心皮膚吃不消!

2025年08月27日 17:56

嘉義長庚「人工心臟」手術大成功 4寶爸植入輔助器獲重生

嘉義長庚「人工心臟」手術大成功 4寶爸植入輔助器獲重生

「鋼鐵人換心」並非指某一個具體事件,更可能是有關於心臟移植手術的相關資訊,而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日完成新一代左心室輔助器(HeartMate3)植入手術,成功挽救一名長期飽受心臟衰竭折磨的37歲男性病人,患者換的新生,也為末期心臟衰竭帶來新的治療契機。

2025年08月27日 17:41

「主治醫師上下班要打卡」引熱議 衛福部:沒這規定

「主治醫師上下班要打卡」引熱議 衛福部:沒這規定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27)日表示,近期網上熱議有醫院要求主治醫師上下班需打卡,認為該項政策最可能與替醫師節稅、間接節省醫院人事成本有關,但若醫院應闡明立場、分析利害關係,始能令醫師願意配合。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回應,衛福部沒有規定醫師要打卡,但正與賦稅署溝通相關定義,希望醫師比照勞基法加班費免課所得稅。

2025年08月27日 17:19

消暑別拿牙齒開玩笑!醫提醒:咬冰塊、古早味剉冰恐傷牙本

消暑別拿牙齒開玩笑!醫提醒:咬冰塊、古早味剉冰恐傷牙本

炎炎夏日,不少人喝完冰飲後,連剩下的冰塊都不放過;或者來一碗古早味粗顆粒的剉冰,邊嚼邊享受沁涼快感。然而牙醫提醒,這樣的「消暑習慣」其實暗藏危機,可能讓牙齒受傷甚至裂掉。

2025年08月27日 16:00

搬運工「大白肺」吸不到氣 竟是百萬分之一罕病上身

搬運工「大白肺」吸不到氣 竟是百萬分之一罕病上身

40歲的魏先生一向體格健壯,從事搬運工作多年,近2年來逐漸感覺力不從心,肺活量明顯下降,時常出現間歇性暈眩,甚至有數次突然吸不到氣。就醫檢查意外確診為極為罕見的「肺部蛋白質沉積症」,最終透過「洗肺」保命,醫師指出,此疾病在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與肺炎、肺纖維化等疾病混淆,導致誤診與治療延誤,恐危及生命。

2025年08月27日 14:22

莊人祥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 羅一鈞接疾管署長呼聲高

莊人祥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 羅一鈞接疾管署長呼聲高

內閣啟動必要人事改組,傳出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去職,部長一職由現任健保署長石崇良出任,衛福部次長由疾管署長莊人祥升任。至於懸缺的疾管署長一職,「國民女婿」副署長羅一鈞接任呼聲高,不過羅一鈞表示「一無所悉」,強調事務官會依照新任部長任命辦理。

2025年08月27日 13:55

尿酸高原因大逆轉! 營養師曝「真正兇手」

尿酸高原因大逆轉! 營養師曝「真正兇手」

根據日本NHK在2025年6月報導的帝京大學研究結果指出,肥胖者體內的高胰島素濃度會「主動」刺激腎臟將尿酸重吸收,導致尿酸濃度居高不下。也就是說,這不是吃進太多,而是身體「自己不放人家走」!

2025年08月27日 12:26

石崇良將掌衛福部 醫界讚歷練完整「盼解3大挑戰」

石崇良將掌衛福部 醫界讚歷練完整「盼解3大挑戰」

外傳現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將接任衛福部部長一職,引發醫界關注。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態相當看好,若石署長確實升任部長,相信他能帶領衛福部解決當前醫療體系的三大挑戰,包括「藥品關稅衝擊、健保改革永續、優化醫界執業環境」。

2025年08月27日 12: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