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條「1用法」恐中毒性休克! 婦科醫示警:非經期不要用

 

圖、文/常春月刊

隨著時代進步,日常生活用品的種類也越趨多元化,以女性生理用品來看,衛生棉條的使用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過往女性大多使用衛生棉片,但近年來衛生棉條的使用越來越普及,但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衛生棉條嗎?

台灣衛生棉條使用率低 諸多迷思疑慮待解

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指出,台灣與歐美國家相比,衛生棉條的使用率較低,但也正因如此,理解正確使用方法非常重要!衛生棉片與衛生棉條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使用期間「看不看得見」,尤其衛生棉條需要放置到體內,因此,可能會產生下列困擾:是否已確實取出?如何選擇大小?自己適不適合使用?也可能對衛生棉條產生諸多疑慮,包含:處女膜是否容易受損?無性經驗者是否能使用?

 

衛生棉條是否傷害處女膜 臨床有輕微破壞之虞

其中,不少人最想知道的是,使用衛生棉條對於無性經驗者是否會傷害到處女膜?郭安妮解釋,臨床上確實有對處女膜造成輕微破壞的狀況發生,但現代對於處女膜是守貞的概念已逐漸釋懷,因此多數人並不會太在意。

衛生棉條選擇錯誤 恐造成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此外,郭安妮指出,衛生棉條大致分為量多型與量少型兩種,應選擇適合自己當下使用的產品。若吸力過強者,容易讓陰道內壁過乾,造成些許摩擦進而產生破皮,此時存在於外陰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透過此途徑感染,進而產生毒素,很容易造成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謹記使用守則 選擇醫療器材許可證號的產品

衛生棉條是以吸收經血為設計,若在非經期使用,不但無法吸附分泌物,還可能造成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而引發感染。郭安妮提醒,應選擇具有醫療器材許可證號的衛生棉條,以保護自己安全。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月經滴滴答答只有一點點「10種可能性」曝!小心是癌 醫喊快做「這件事
·月經來「喝1飲品」排毒、解便秘!醫認證 下腹悶脹喝熱牛奶有助舒緩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常吃「1類食物」易罹巴金森氏症!早餐穀片、三合一咖啡都上榜

常吃「1類食物」易罹巴金森氏症!早餐穀片、三合一咖啡都上榜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分享,哈佛一項大型長期研究證實,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如熱狗堡、手搖飲、加熱即食咖哩等等,發生巴金森氏症先兆的人變多了。他也提醒,巴金森氏症的先兆包括慢性便秘、嗅覺減退、白天過度嗜睡、情緒低落及憂鬱等等,「『手會抖』不是第一個徵兆,巴金森氏症在您沒察覺的時候就開始了」。

2025年05月22日 11:14

金針菇=明天見! 醫曝大腸鏡:整朵菇類排出來

金針菇=明天見! 醫曝大腸鏡:整朵菇類排出來

金針菇營養價值豐富,但吃了之後,隔天排便往往能再見到它,因此被戲稱為「明天見」。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大腸鏡拍到的菇類。

2025年05月22日 07:47

40歲女X光「肺看起來變白」不是肺炎 醫:猜猜什麼問題

40歲女X光「肺看起來變白」不是肺炎 醫:猜猜什麼問題

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分享,一名40歲女性容易喘一陣子了,X光長這樣,讓大家猜看看是什麼問題,答案是「漏斗胸」(胸廓變形),「因為肺被擠壓,所以看起來肺變白,看起來像肺炎。」

2025年05月22日 07:24

台大醫:我真的沒有被家暴! 苦笑曝「黑眼圈」原因

台大醫:我真的沒有被家暴! 苦笑曝「黑眼圈」原因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表示,被鐵桿戳到眼睛,「我的黑眼圈真的不是被家暴(苦笑),也沒有被病人家屬毆打。」他直呼,還好平常有念佛有保佑,「差點就要(變伊達政宗)眼球受傷去掛急診了。」

2025年05月22日 06:45

喉嚨超痛、發燒、疲倦! 醫示警:這波新冠更多更嚴重

喉嚨超痛、發燒、疲倦! 醫示警:這波新冠更多更嚴重

新冠就診數連續6周上升,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新冠就診人次1.9萬,增加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預估這波疫情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表示,這波常見3症狀包括「喉嚨痛得要命、容易發燒、疲倦」,一下子就全部症狀都來了。他也分享「防禦三大招與三小招」,像是戴口罩、洗手。

2025年05月22日 06:20

健康吃粽子 聖馬爾定營養師「這五招」吃粽子不胖

健康吃粽子 聖馬爾定營養師「這五招」吃粽子不胖

端午節將至,應景的粽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粽子多以糯米製成,內餡又多含高油脂、高熱量食材,若未注意食用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甚至引發血糖、血脂、血壓異常等問題。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特別提醒民眾,掌握幾個「健康吃粽要訣」,就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2025年05月21日 18:53

精神醫扮風水師、混入遊民圈 幫助思覺失調患者打長效針劑

精神醫扮風水師、混入遊民圈 幫助思覺失調患者打長效針劑

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無法治療」,而是「大腦生病」了。醫師指出,病友常會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及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與專注力變差等症狀。為了幫助患者接受治療,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醫師曾化身為風水師造訪;甚至打入遊民圈,說服病友透過長效針劑穩定控制病情,逐漸恢復現實感後,不少人重回家庭,甚至能從事工作回歸社會。

2025年05月21日 17:51

飯後喉嚨卡卡?專家:「2症狀」是癌症警訊 3周沒好快就醫

飯後喉嚨卡卡?專家:「2症狀」是癌症警訊 3周沒好快就醫

國外專家提醒,飯後若經常咳嗽或清喉嚨,可能是「沉默性胃食道逆流」(LPR)警訊,若長期忽視恐怕提升食道、喉嚨及甲狀腺癌風險。這種病症不一定伴隨灼熱感,但容易引發咳嗽、聲音沙啞及喉嚨異物感,建議民眾若出現上述症狀,務必就醫檢查。

2025年05月21日 17:46

糖尿病患駕車衝撞警訊 專家呼籲240萬人「血糖90才上路」

糖尿病患駕車衝撞警訊 專家呼籲240萬人「血糖90才上路」

78歲余姓男子駕車衝撞釀3死12傷慘劇,家屬指他健康無大礙,但有糖尿病。目前事故原因待查,不過糖尿病專家說,糖友駕車確實有風險,醫界日前才舉行專家會議討論,並出書宣導,同時設計口訣「測了再上,就是(90)要安全」,建議行前測血糖,大於90才上路,以免低血糖產生暈眩,威脅道路安全。

2025年05月21日 16: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