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人不適合喝氣泡水! 身體5警訊=水喝太少了

▲減重,水,氣泡水。(圖/pixabay)

▲大量氣體進入胃,可能會誘發胃食道逆流。(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文/常春月刊

根據好市多公司發給會員的信中說明,賣場中的一種義大利氣泡水,由於部分商品(製造日期 2023.05.26和2023.05.27)可能有瓶身脫模以及漂浮塑膠異物的現象。賣場已經立即將所有商品下架,並啟動自願性召回。這是好市多繼莓果、起司出問題之後,又傳出氣泡水也出問題。

氣泡水不是人人都適合

氣泡水是一種碳酸飲料,通常是無色或淡色的液體,其中包含二氧化碳,這使得飲料在打開時產生氣泡。氣泡水有時也被稱為氣泡飲料、汽水或碳酸飲料,它可以是無味的,也可以添加自然或人工的風味劑,如檸檬、柳橙、薄荷等,以增添口感和風味,因為帶有清新的氣泡感,可以單獨飲用,也可以與其他飲料或酒混合。

雖然氣泡水能增加口感,但當大量的氣體進入到胃裡面,再逆向經由食道排出過程,可能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氣泡飲,將常脹氣或胃酸過多的人建議盡量少飲用。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喝單純的白開水,是比較健康且沒有負擔的。

水喝太少,身體發出5警訊

人體有70%都是水,當身體缺水時,最明顯的除了尿液變成黃色、汗水減少之外,就連便便也變得乾硬、難解,口臭更是無法避免,除此之外,身體還會發出哪些缺水的警訊?

1.便秘、解便不順

便秘不算是種疾病,但卻是臨床很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有這樣的困擾,主要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結、排便困難等,只要上述症狀同時存在兩種以上,就算是便秘。上班族忙起來,常常忘記喝水或久坐不動,這些都是造成便秘的危險因子,而且根據統計,多數便秘患者都屬於不愛喝水的族群,再加上不愛活動,導致腸胃道蠕動減緩,以致解便不順或便秘。

▲喝水示意圖。(圖/記者李佳蓉攝)

▲水分不足時,可能會導致皮膚變乾、沒精神等。(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2.皮膚變乾、細紋多

體內水分夠不夠和皮膚表現出來的狀況關係很大,這從坊間開架式保養品中,多數強調保水、保濕功效,就可以看得出來。含水充足的肌膚,呈現水噹噹的Q彈剔透,缺水的肌膚則會變得乾燥,有老化、鬆弛或細紋等現象,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好幾歲。

3.沒精神、全身不舒服

水喝得不夠多,會影響新陳代謝,導致精神不佳,稱為「辦公室症候群」。有時候會出現全身酸軟、呼吸不順、喘不過氣,或是頭暈目眩等類似感冒的狀況,總之,老感覺全身不對勁。於是很多人開始病急亂投醫,家醫科、耳鼻喉科、心臟內科……,醫院每一科繞了一圈,檢查之後又都沒有問題,最後才找到問題的癥結點,一顆藥都不用吃,只需要多喝水就好,原來是缺水影響了新陳代謝造成的。

4.眼屎多、眼瞼又乾澀

很多缺乏水分的人,容易產生眼屎,加上現代人大多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眨眼的次數太少,辦公室又多有空調,室內空氣乾燥,導致眼睛表面的水分減少,初期可能感覺眼瞼乾澀,之後惱人的眼屎就會悄悄「出沒」。

5.小便灼熱、容易有結石

隨著天氣逐漸熱起來,因泌尿道發炎而求診的人數也多了起來,患者常自述感覺小便時有灼熱感,或有尿意卻尿不多。這是因為夏天溫度高,流汗機會比較多,要是忘記補充水分,很可能就造成泌尿道感染。

水喝太少還可能引發結石危機,痛起來可是會要人命的。許多人都知道要補鈣,必須在年輕時儲存骨本,但若是每天補鈣,卻沒有喝足量的水,等於種下結石的危險因子。

 

 

延伸閱讀: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邊吃東西邊說話、嚼口香糖...肚子脹氣怎麼辦? 打嗝、放屁這些食物不能再吃!症狀持續3天以上恐是癌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長庚婦癌權威賴瓊慧教授 當選國際女醫師協會副理事長暨亞太地區主席

長庚婦癌權威賴瓊慧教授 當選國際女醫師協會副理事長暨亞太地區主席

林口長庚醫院29日表示,該院婦癌權威賴瓊慧教授於第33屆國際女醫師協會(MWIA)世界大會中,榮任副理事長(VP)暨亞太地區主席,成為全球矚目的台灣之光,此榮職不僅是國際對其專業與領導力的肯定,更展現長庚醫院在全球醫學舞台的深厚實力。

2025年10月29日 23:42

坣娜胰臟癌逝 醫嘆「癌王」發現就晚期:5症狀要小心

坣娜胰臟癌逝 醫嘆「癌王」發現就晚期:5症狀要小心

歌手坣娜於16日因病去世,享年59歲。坣娜長年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坣娜最終是不敵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患者在被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或轉移其他器官。醫師提醒,胰臟癌患者可能有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等症狀,若集滿5大症狀,千萬不可輕忽。

2025年10月29日 21:18

助高齡心障者度晚年 瑪利亞基金會推安老家園

助高齡心障者度晚年 瑪利亞基金會推安老家園

台北榮總四名小兒科總醫師相繼離職的消息掀起醫界波瀾之際,一位八旬醫師的故事卻靜靜提醒人們,醫療的初衷,從不是權勢與名望,而是那份面對生命的憐憫與堅持。

2025年10月29日 20:46

坣娜長年受紅斑性狼瘡所苦 醫:攻擊全身器官「平均少活20年」

坣娜長年受紅斑性狼瘡所苦 醫:攻擊全身器官「平均少活20年」

資深藝人坣娜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9歲,疑似因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有如魔術師,所有器官都可能受到攻擊,在過去沒有生物製劑等特效藥時,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20年;生物製劑問世後,雖然目前尚缺乏大規模統計, 但患者病情受控制比例變高,發生致命併發症機會變少。

2025年10月29日 18:57

長期吸菸「失智風險」提高1.6倍 髖部骨折也增41%

長期吸菸「失智風險」提高1.6倍 髖部骨折也增41%

長者抽菸恐增失智症風險!研究指出,老年吸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不吸菸者增加1.6倍。而根據國民健康署113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65歲以上男性吸菸率為13.3%,女性則為0.8%。

2025年10月29日 18:14

今年全台人瑞5749人「最高齡122歲」 重陽金鎖片預算增至7699萬

今年全台人瑞5749人「最高齡122歲」 重陽金鎖片預算增至7699萬

今(29)天是重陽節,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國內百歲人瑞達到5749人,這也反映在社家署致贈的「人瑞金鎖片」預算,總金額上看7699萬,皆創下新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最高齡長者是北市一名122歲女性長輩,和去年最高齡相比多了3歲,原來是該名長輩因新冠疫情無法返國而遭除籍,今年終於回來台灣。

2025年10月29日 16:12

范姜彥豐抓姦粿粿「看到出軌證據手抖、心悸」 醫揭6現象快就醫

范姜彥豐抓姦粿粿「看到出軌證據手抖、心悸」 醫揭6現象快就醫

范姜彥豐29日公開點名王子(邱勝翊)介入他與粿粿的婚姻,提到自己知道事情之後,出現睡不好、吃不下等狀況。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面對伴侶的不忠,身心反應會非常劇烈,這是一種創傷壓力反應,而不是單純的情緒低落,建議若有類似情況者,身心出現6大現象,就是就醫警訊。

2025年10月29日 16: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