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激推「4種營養素」睡超好! 睡前吃鈣更有效

yawn,打哈欠,打呵欠,呵欠,哈欠,起床,醒來,睡醒,想睡,愛睏,睏(圖/達志/示意圖)

 

▲要提升睡眠品質,可攝取4種營養素,包括鈣、鎂、色胺酸及維生素B群等。(圖/達志/示意圖)

 

文/常春月刊

 

不求睡得多,但願睡得好!你每天起床還是昏沈沈、沒精神嗎?有睡像沒睡一樣?其實,有睡覺不等於睡眠品質好,營養師教你透過吃提升睡眠品質。

 

提升睡眠品質 4大營養素

 

1、鈣

 

鈣不只能幫助維持骨骼健康,睡前吃還能幫助睡眠,有穩定神經、放鬆肌肉,避免半夜抽筋的功效。

 

蛋白質類:小魚乾、蝦米、豆乾、黑豆

 

乳製品:牛奶、起司、優格

 

堅果種子類:杏仁、榛果、黑芝麻

 

蔬菜類:芥藍菜、海帶、莧菜

 

2、鎂

 

提升褪黑激素,降低皮質醇,放鬆肌肉。補充足夠的鎂,還能幫著血管放鬆,降低血壓。

.植物性蛋白質:黃豆、黑豆

.水果類:酪梨、香蕉

.堅果種子類:腰果、南瓜籽

.蔬菜類:菠菜、芥菜、莧菜

3、色胺酸

色胺酸是血清素、褪黑激素的原料,掌管我們的心情和睡眠,補充色胺酸後,會先組成血清素,放鬆心情,再進一步生成褪黑激素,幫助睡眠。

.乳品類:牛奶、起司

.豆蛋魚肉類:黑豆、黃豆、豆漿、鮭魚、蝦米、水煮蛋、茶葉蛋、雞胸肉、豬里肌

.堅果種子類:芝麻、開心果

4、維生素B群

維生素B6有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的功效,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可幫助合成血清素,讓色胺酸轉換成褪黑激素,幫助睡眠。

.維生素B1:全穀類 (糙米、燕麥)、酪梨、瘦豬肉、豆類

.維生素B2:魚類、乳製品、瘦肉、深綠色蔬菜

.維生素B6:瘦肉、豆蛋類、燕麥、堅果種子類

▲酪梨沙拉。(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酪梨內含維生素B1可幫助合成血清素。(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想要一覺好眠 3食物要少碰

除了靠吃幫助睡眠,還有小撇步!高敏敏分享好眠攻略這樣做,睡眠品質大提升:

1、酒精

使水分流失、睡不好,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再加上喝酒會讓身體發炎,導致免疫力下降。

2、精緻糖

血糖起伏大會降低自律神經的穩定性。但如果真的想吃甜的,一天可以吃多少糖?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降至<5%更好!

3、咖啡因

過量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加上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會導致焦慮、緊張,而已經容易出現壓力和焦慮的人,可能會因為咖啡因而使症狀更嚴重,建議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在300毫克以下,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延伸閱讀:
·研究證實「愛吃1類食物」害你睡不好! 6種食物改善失眠...奇異果、優格都有用
·安眠藥不能跟「這4種食物」一起吃! 咖啡、鹹酥雞都上榜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一名50多歲乳癌患者在手術後接受化療,竟出現手腳麻木、大片紅疹,且痛到難以行走,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進行西醫治療也接受中醫調理,約2周後症狀顯著改善;醫師說,乳癌病人併用中藥,須與西藥間隔至少1小時,且化療期間切勿補充蜂王乳、胎盤素等含「類荷爾蒙」成分保健品,以免影響療效。

2025年11月19日 16:20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時明確表態「明年漲保費機會很低」,健保會今(19)日公布健保費率審議結果,建議115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解釋,健保明年度收入試算安全準備金可達2個月,安全準備還有餘裕的情況下,不用漲保費。

2025年11月19日 16:08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1名30歲高姓孕婦日前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與昏眩,被家人緊急送往安泰醫院急診。她自述剛懷孕不久,急診團隊立即啟動婦產科會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子宮外孕且已有大量內出血,收縮壓甚至低於80,情況相當危急。醫療團隊火速啟動大量輸血與手術準備,由婦產科楊淳翔醫師執行腹腔鏡緊急手術,成功止血並搶回孕婦生命。

2025年11月19日 15:1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