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年紀後老很快? 研究認證:6年齡斷崖式退化

▲香皂,肥皂,照護,老人,阿嬤,護理師,照服人員,獨居,臥病。(圖/視覺中國)

▲研究發現,人有三個時間點會出現斷崖式衰老。(示意圖/取自視覺中國)

文/常春月刊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會逐漸變得遲鈍和衰退。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但是你知道嗎?有一個臨界點,超過了這個點,你的大腦就會像掉下懸崖一樣急劇衰老,崩塌式的退化,甚至影響你的壽命。這聽起來很可怕,但卻是科學事實。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大腦功能會出現急劇下降的年齡節點。不同的研究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和測量方法,但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臨界點:

「70歲」這個時間點-斷崖式衰老

2022年,英國劍橋大學領銜的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題為“Clonal dynamics of haematopoiesis across the human lifespan”的研究,旨在探索人為什麼會在70歲這個時間點斷崖式衰老,斷崖式衰老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可追溯到造血幹細胞。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分子損傷的積累是漸進的和終生的,包括「端粒磨損」、「體細胞突變」、「表觀遺傳變化」和「氧化反應」激化。

這種分子損傷的逐漸積累,到了70歲後,大量毒素垃圾增加到臨閥關卡,仍然沒有得到解決,身體細胞大量跟著死亡!

「54歲、72歳」這2個時間點斷崖式衰老

一項發表在《自然》子刊的研究,指出大腦在中年和老年時會出現兩個老化轉變臨界點,分別是54歲和72歲。該研究發現,大腦在某個基因(Vimar/RAP1GDS1)的過度表達下,會產生一種「SASP蛋白物質」並約在54歲年齡左右,開始表現就是粒線體碎裂、細胞內的鈣超載、能量代謝下降,這些情況持累積到72歳左右,導致大腦老化加速、認知功能減退和壽命縮短。

「34歲、60歲、78歲」這3個時間點斷崖式衰老

這是一項2019年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研究分析了4263名年齡在18-95歲的受試者的2925種血漿蛋白質,發現它們與年齡增長呈現非線性變化:

34歲開始衰老波峰

34歲的突然衰老在「顏值」上體現得最明顯:科學研究認為那是因為參與結構途徑的蛋白質大幅下調,如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相關的蛋白質大量減少。

而ECM的代表便是我們熟知的「膠原蛋白」!ECM的大量減少意味著膠原蛋白的流失:臉部肌肉開始塌陷、皮膚開始鬆弛,失去了年輕時的飽滿、彈性和光澤。

60歲和78歲明顯衰老的波峰

60歲和78歲的崩塌式衰老,不只是呈現在皮膚表面上,而是在「健康」衰老上表現得最明顯。60歲時,激素活性、結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關蛋白變化大量流先,最為劇烈;78歲時,血液通路、骨形態發生蛋白信號傳導相關變化大量出現阻礙,最為劇烈。

研究人員發現在60歲和78歲的蛋白波峰,主要是與疾病相關的蛋白波動,與阿滋海默病(AD)、心血管疾病(CVD)等衰老疾病相關的垃圾蛋白,明顯增加太多了,阻止了神經傳導物質,導致了嚴重的內臓器官快速衰老。這些蛋白波峰與疾病出現和衰老基因表達相關,最終導致人體出現三波斷崖式衰老。

▲瘦臉,減肥,刮痧,按摩,。(圖/pexels)

▲控制三高及戒菸可延緩衰老。(示意圖/取自pexels)

如何延緩衰老進程?

1、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菸

大部分致命疾病都與血管有關,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中風等。血管是人體的輸送系統,將營養和氧氣運送到組織器官,同時排出代謝廢物。要保護血管不老化,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煙,減少有害物質攝入是關鍵。

-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導致大腦老化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損害神經元和血管,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為了控制血糖,建議定期檢測血糖,尤其是如果你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風險。

此外,你也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少吃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多吃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全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

控制血脂:

高血脂,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增加腦部缺氧和出血的風險。 為了控制血脂,建議你每年至少測量一次空腹血脂,並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你也應該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橄欖油、魚類等。

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大腦老化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它會損害大腦的微循環和神經元功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中風。為了控制血壓,建議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並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應該減少鈉鹽的攝入,多吃富含鉀、鈣、鎂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香菇、海帶、芹菜、香蕉等。

戒菸:

吸菸是導致腦部老化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增加氧化應激,損害血管內皮,促進血栓形成,增加腦部缺血和出血的風險。戒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提高認知功能。

2、堅持運動

運動不僅是鍛鍊身體,同時也是鍛鍊大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更多的氧氣和血液運送到大腦中,為腦細胞提供一個滋養的環境。運動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一些有益的化學物質,如內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等,這些物質可以提高我們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力。

所以,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度有氧運動,每周五到七天。日常活動無法替代運動的效果。運動能夠改善器官功能、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記憶力。

3、終身學習

學習是保持大腦活躍和靈活的最佳方式。任何新的學習活動都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聯繫,這可能有助於我們避免與失智相關的大腦損傷。建議每天學習一點新東西,不管是一門新語言、一種新樂器、一盤新棋局、一本新書籍、還是一場新舞蹈,都有利於大腦功能的改善和刺激新的神經元形成;所以,持續學習活動有助於維持心智活躍,減緩智力退化。而經常參與麻將、閱讀報紙、數字遊戲等能夠訓練記憶、注意力和決策能力的好方法了。

4、參與社交

對成年人來說非常重要。中年之後,不要孤立自己,與他人建立社交和情感聯繫,能夠降低老化引起的疾病風險。社交網路較大的人,大腦中白質纖維束的連結性較好。認識新朋友可以讓頭腦清晰,改變思考方式,獲得新靈感和想法,這些都是大腦的潤滑劑,所以與同事、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是必要的。

5、飲食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限制熱量攝入能夠延長壽命。經常攝取高熱量的人,相比攝取較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倍,患癌風險增加4倍。如果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多吃堅果、豆類,少量攝取魚類對健康有益。

6、定期進行體檢

對中老年人來說是必要的。體檢能夠發現潛在疾病,並了解疾病對器官的損害程度。對於有基礎疾病的人,體檢要有針對性,例如高血壓患者需要進行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腎臟和血管超音波、生化抽血檢查和腦部MRI/CT等相關檢查,以便提早發現斷崖式衰老對器官的影響。

延伸閱讀:
·日常做「3個小習慣」增強記憶力、消除不舒,還有助長壽! 梳頭就是其中之一
·「老老照顧」悲劇頻傳!有誰能幫忙? 精神科醫籲做3事紓解情緒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麻醉狀態」是眼皮手術自然關鍵 陳建宗:術中要能即時調整

「麻醉狀態」是眼皮手術自然關鍵 陳建宗:術中要能即時調整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逆齡相關手術,演講後面對民眾提問「為什麼有些人做完眼皮手術很不自然?」,他強調,很多人怕痛會選擇舒眠麻醉,但上眼皮是動態的,其實應該採局部麻醉,才能在術中及即時調整。

2025年11月05日 13:23

黃明志案搜出「愛他死」 醫揭常混K他命、冰毒「一粒也能奪命」

黃明志案搜出「愛他死」 醫揭常混K他命、冰毒「一粒也能奪命」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猝死案,警方在案發現場搜獲9顆可疑藍色藥錠,初步研判為搖頭丸「愛他死」(Ecstasy)。對此,醫師指出,愛他死通常指的是MDMA(亞甲基雙氧甲基安非他命),有些製造者為了增加藥效或降低成本,會將MDMA混雜K他命、冰毒等5種成分,即便只服用一粒都可能猝死。

2025年11月05日 12:15

《康健》公布「8大疾病特色醫院」名單 中醫大附醫入選5項最多

《康健》公布「8大疾病特色醫院」名單 中醫大附醫入選5項最多

《康健》雜誌首度公布8大疾病「特色醫院」名單,這份名單是結合專家與健保公開數據,蒐整全台400餘家醫院資料評選而成,不只打破大醫院迷思,同時彰顯不同層級各家醫院的醫療照護強項,讓民眾就醫更有依據。

2025年11月05日 10:55

血管沒塞≠沒事 AI揪心肌梗塞殺手:「斑塊體積」要特別注意

血管沒塞≠沒事 AI揪心肌梗塞殺手:「斑塊體積」要特別注意

許多民眾知道血管內有粥狀斑塊是心血管疾病主因,一旦斑塊破裂,可能產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振興醫院心臟內科提醒,心血管疾病並非只有「堵塞」才算嚴重,根據國外最新研究,即使血管還沒被塞住,只要斑塊體積過大,心肌梗塞、心衰竭與死亡風險都會明顯上升。

2025年11月05日 10:25

月經爆痛「6症狀」恐是巧克力囊腫 醫:超過5公分應及早手術

月經爆痛「6症狀」恐是巧克力囊腫 醫:超過5公分應及早手術

月經痛到想開刀解決,是許多女性苦於巧克力囊腫的心聲。針對手術時機,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若囊腫大到5公分以上,或症狀很嚴重,都可考慮腹腔鏡手術治療,不但能有效緩解疼痛,更可提升懷孕機率,如有生育需求,切勿一味拖延。

2025年11月05日 09:42

雞蛋常溫3周品質就走樣 研究:7度冷藏3個月「口感如新鮮蛋」

雞蛋常溫3周品質就走樣 研究:7度冷藏3個月「口感如新鮮蛋」

雞蛋是日常生活好朋友,如何保存卻有關鍵學問。國內研究證實,品質良好的雞蛋若穩定冷藏於7℃,放3個月煮來吃,口感還是和新鮮蛋一樣,但若沒冷藏,只是放在陰涼處,或置於室溫,則品質將在3周內明顯下降;專家說, 不論是洗選蛋、未洗選蛋或土雞蛋,最好全都冷藏,既安全又避免浪費。

2025年11月05日 09:03

「無羊枕頭」爆紅  醫揭睡好關鍵

「無羊枕頭」爆紅  醫揭睡好關鍵

在日本熱賣、號稱輕鬆入睡的「無羊枕頭」,最近也在台灣好市多上市,引起討論。對此,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表示,枕頭在選用上還是要依照個人睡眠習慣,「別人睡得好的,不一定適合你,只要能夠讓你睡得過夜,就是好的枕頭。」

2025年11月05日 07: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