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彎腰刷牙竟骨折 就醫才知是「骨鬆」惹禍

▲▼示意圖,老人,年長,高齡,健康,運動,陪伴,生病,保健,醫療,照顧,疾病(示意圖/123RF)
▲骨質疏鬆症會導致骨折危險性增高。(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文/健康醫療網 張慈恩

很多民眾認為「骨折」需承受大力道跟傷害才會發生,但「壓迫性骨折」卻不然;大部份病患往往沒有承受很大的力道,甚至只是輕微力量或改變姿勢,就出現了壓迫性骨折,而發生原因主要和「骨質疏鬆症」有關!

68歲陳阿嬤,2週前在睡前刷牙挺起身時,下背突然一陣劇痛、動彈不得,直到家人協助才能離開浴室。兩天後疼痛還是沒好轉,家人送她到醫院急診,急診醫師詳細解釋後也拿藥回家休息。但接下來的日子,阿嬤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後來家人帶她到骨科門診,經醫師問診及X光檢查後,確診為骨質疏鬆合併脊椎壓迫性骨折。

二大典型症狀易輕忽:突然背痛、起身彎腰困難

西園醫院骨科張偉德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造成骨骼脆弱,使骨折危險性增高,所以壓迫性骨折好發的族群通常是年紀較大的長者及女性;許多老人家越老越駝背,其實大部份都是因為有好多節的壓迫性骨折,讓整個脊椎變得越來越彎。』典型的症狀是突然背痛,且敲擊骨折位置會更痛,但有些人的背部疼痛症狀是逐漸發生的。除了疼痛,另一的典型症狀就是起身跟彎腰都變得困難,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有些病患想得起原因,比如:剛發生跌倒或是一個比較大的扭傷,有些人就是回想不起來;而骨鬆嚴重者,甚至只是打個噴嚏或是咳嗽幾天,就導致骨折發生。骨質疏鬆本身是無聲無息的疾病,患者常常在骨折發生的當下才知道全身的骨頭已經疏鬆到無法承受外力傷害。

壓迫性骨折檢測

針對壓迫性骨折,X光檢查是最基本的,尤其是一系列的X光記錄(比如每星期照一次做比對),可發現脊椎的椎體變成楔狀(Wedge shape),也就是椎體的高度減少了;時間久一點甚至椎體裡還會出現空氣,就是告訴我們骨折沒有癒合,仍然處在不穩定狀態。雖然X光檢查可診斷多數的壓迫性骨折,但有些多節的壓迫性骨折,或是疼痛已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有下肢麻痛的症狀,這些情況就需要更精密的核磁共振MRI儀器,來做進一步查證。

壓迫性骨折追蹤及治療

張醫師說:『大部份的壓迫性骨折其實是可採取保守治療,多休息、止痛藥物、或穿著背架保護。但如果疼痛持續沒有改善,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X光片追蹤發現錐體一直有塌陷的情形,其實就可以考慮手術的介入性治療。』

目前手術是以椎體成形術(Vertebroplasty)為主流,也就是骨水泥注射治療,雖然需要在手術室處理,但實際上只是在背上打一到兩針,利用X光機的導引,將椎體穿刺針插入椎體中,灌入骨水泥來支撐已經塌陷的椎體;但有時還會利用水球或是俗稱千斤頂的鈦合金椎體支架,來獲得更好的支撐效果。手術時間約需20分鐘,傷口小、安全、疼痛少、恢復迅速,住院兩三天便能回家,是現在主要的治療方式。

骨鬆沉默襲擊 醫籲高風險群檢測骨密

根據國健署最新研究,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病第4位,約1/3台灣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有1/5的風險;由於骨質流失沒有徵兆,多數患者多是在健康檢查或是發生骨折後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

張醫師也提醒,50歲以上或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以了解自骨骼健康狀況,「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是目前國際公認骨密度的測量方式。同時,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減少過量飲酒等。規律進行負重運動和肌力訓練,亦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

【延伸閱讀】
2022健檢十大紅字公布 「脂肪肝」奪冠
2022胃腸消化道檢查三大紅字 「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大腸息肉」

關鍵字: 健康醫療網 骨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