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談乳癌治療演進 術中放療可以提高完治率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女性乳癌是10大癌症死因的第4名。(示意圖/123RF)

文/NOW健康 陳如頤、陳郁茹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佈111年國人死因結果顯示,受到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的影響,死亡人數較前1年增加了2萬4,266人,而癌症仍居10大死因的首位,其中女性乳癌則是10大癌症死因的第4名。

乳癌患者有一半以上是透過篩檢得知 影像檢查是重要依據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乳房醫學科醫療長兼主治醫師葉大成表示,其實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症狀的,由於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加上名人罹患乳癌新聞的帶動,幾乎一半以上都是透過篩檢出來的,有些甚至僅是癌症前期的微小鈣化點,另一部分則是摸到硬塊而來就診,極少部分則是乳頭有分泌物或其他不適症狀。不過,乳房分泌物和乳房疼痛沒有必然的關係,還是要以影像檢查來判斷罹癌與否。

至於造成乳癌的原因,主要是環境因素引起,尤其是環境荷爾蒙的影響,另外,農藥等汙染問題也占一部分;許多人認為乳癌多是遺傳而來的,治療上確實會特別注意遺傳因子,而目前也有對應的用藥可以使用。

葉大成醫師指出,要先了解癌症致命的原因,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到重要器官,最終導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先要有這個觀念,再來談治療方向;因此,若要延長存活期,就要積極控制癌細胞,避免轉移到其他器官,或者是癌細胞已經轉移了,就要將其控制住。

乳癌手術與放射線治療屬侵犯性 化學藥物治療為非侵性選項

一般常聽到侵犯性的手術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皆屬於局部治療,最大的效益是避免癌症局部復發;但患者多半希望侵犯範圍不要太大、盡量越小越好,尤其乳房是外顯器官,除了影響美觀之外,還會造成女性心理上的負擔,所以,都期望切除範圍能小則小。

舉例來說,傳統上切除乳癌得做大範圍的淋巴廓清手術,但在1990年代之後,大多可透過精準僅切除前哨淋巴結,而不必將所有淋巴結都移除的方式,科學上也證實不管有無轉移、有無將淋巴廓清,並不會影響存活率。隨著醫療科技更進步,2010年開始,醫學界也更積極研究能取代侵犯性治療的方式,藥物治療就是其中的一個選項。

葉大成醫師進一步說明,不論是全乳切除或局部乳房切除,但為了避免看不見的癌細胞擴散,都需要加上放射線治療,來增強局部的控制,避免癌細胞轉移,同時達到延長存活期的目的。但傳統的放療需耗費4至5周,甚至是7周的時間,導致完治率相當低,尤其在就醫不便利的地方,完治率更低;因此,在減少放療次數的需求下,發展出術中放射線治療(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以便提高完治率。

術中放射線治療1次性照射精準到位 不會傷害心臟及肺部組織

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分析,乳癌治療的演進,從過去手術把整個乳房拿掉,進一步走向房保留手術,再到化學藥物的發展、標靶治療、再進步到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療法。而乳房治療手術在部分切除上,則需要搭配放射性治療,也就是在乳房部分切除部位進行放射性治療,這與過去整個切除乳房比起來,從過往30、40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兩者的存活率、復發率是一樣的。

而術後的放射治療,在過去有大型研究發現,進行乳房放射線治療的過程中,由於劑量控制的精準度會影響到周圍組織的傷害,心臟與肺部組織首當其衝。侯明鋒教授進一步指出,相對於傳統放射線治療,患者需要多次往返醫院進行照射,術中IORT放射線治療進行1次性照射,由於精準到位,不會對心臟及肺部組織造成傷害,也省去患者舟車勞頓的不便,對於提高生活品質也很有幫助,能讓患者與家屬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術中放射線治療屬於局部照射是在手術切除乳房腫瘤後,利用特殊放射治療裝置對原發腫瘤處手術部位周邊施行單次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僅需1次療程;但治療上有些限制,不是人人適用,包括腫瘤大小不得超過3公分且淋巴無轉移,因淋巴轉移者的照射範圍大,在術中會接受過多輻射劑量,因此並不適合;另外,年齡則建議40歲以上且無其他危險因子的患者,治療效果與全乳照射差不多。

術中放射線治療適合這類族群 優點包括保留較好的乳房外觀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說明,放射治療的主要用意,在於局部的疾病控制,在進行保留手術時,在局部腫瘤附近,進行局部控制,以預防未來的復發。以及用於淋巴結的轉移,也會做腋下淋巴的照射、或是內乳淋巴的照射,端看腫瘤位置在哪裡。如果是早期的乳癌,例如原位癌、風險低、分裂指數低、或年紀較大的女性,這些低風險的情況,建議可以採用術中放射治療IORT。

此外,術中IORT放射治療可以保留較好的乳房外觀,讓乳房維持整體性、仍然呈現圓形,也不會有黑塊,或是凹陷,去泡溫泉不需擔心尷尬;對於很在意乳房外觀的女性而言,乳房保留手術可以做到不錯的效果。

馮安捷醫師提醒,一般人做放射線治療,復原期大約是3至6個月。有些人做完放射線治療後膚色可以恢復自然色,但大部分的患者會有一些黑黑的痕跡,屬於重度曬傷,傷疤的程度與劑量有關,主要是看每個人的膚質而定。

更多NOW健康報導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 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年終聚餐難享「瘦」!中醫3招變易瘦體質 女性多1利器

關鍵字: NOW健康 乳癌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涮樂和牛」羅東店試營運就傳食物中毒 通報人數暴增至63人

「涮樂和牛」羅東店試營運就傳食物中毒 通報人數暴增至63人

知名連鎖吃到飽火鍋「涮樂和牛」驚爆食物中毒事件,宜蘭羅東店15日試營運,卻陸續傳出民眾上吐下瀉、掛急診等情況。截至昨(21)日止,通報發病人數共計有63人,其中有33人曾就醫,個案發病時間皆集中於3月15至16日。

2025年03月22日 11:47

壓力會有體味!醫曝研究:皮膚會散發「炒韭菜」味道

壓力會有體味!醫曝研究:皮膚會散發「炒韭菜」味道

你知道壓力會有味道嗎?最新研究發現,人在承受壓力時,皮膚會散發類似「炒韭菜」的氣味。醫師指出,這種特殊氣味由二甲基三硫化物與丙烯基硫醇構成,不僅容易引發周圍人群的焦慮與疲勞感,更被戲稱為職場「上班味道」科學印證。

2025年03月22日 10:58

婦科醫:「3種經痛」快就醫!伴隨症狀曝光

婦科醫:「3種經痛」快就醫!伴隨症狀曝光

許多女性常見「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都會經痛,而且好痛?月經為什麼永遠都不準時來?」的困擾。面對這些困擾與疑惑,婦產科張瑜芹醫師表示,子宮內膜剝落時會釋放前列腺素,導致子宮收縮的痙攣,不會經痛的人是幸運兒,而經痛也通常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每次都痛到受不了,或是非吃止痛藥不可,就要小心是否有隱藏疾病。

2025年03月22日 09:29

小朋友玩飛高高「手一拉就脫臼」 醫曝原因:家長4動作風險高

小朋友玩飛高高「手一拉就脫臼」 醫曝原因:家長4動作風險高

照顧、陪伴幼兒玩耍要當心。急診科醫師分享,臨床偶爾會看到小朋友來到急診總是手打直一直哭不敢動,爸媽一臉驚恐說「醫師!我才輕輕拉一下他的手,怎麼手就不動了!」其實這是1~5歲小朋友常見的手部脫臼,又稱「保母手(Nursemaid hand)」,包含飛高高、玩轉圈圈遊戲等4種日常情況容易發生,提醒爸媽們注意。

2025年03月22日 09:09

14個「內耗習慣」讓生活一團糟!她從人生全毀→百萬暢銷作家

14個「內耗習慣」讓生活一團糟!她從人生全毀→百萬暢銷作家

感情、工作、生活都一團糟,又不斷遇到爛事,可能跟「內耗慣性思維」有關!美國知名人生教練安德莉亞.歐文(Andrea Owen)過去曾經歷前夫出軌、伴侶詐欺、未婚懷孕、友誼失和、喪父,接二連三打擊讓她掉入谷底,後來她盤點14個內耗習慣,發現正是落入自我毀滅循環的原因,並提到這些自我壓抑的現象,在女性身上更常見。

2025年03月22日 00:30

晚睡3疾病風險增!睡滿8小時也沒用 醫:恐陷晝夜節律失調危機

晚睡3疾病風險增!睡滿8小時也沒用 醫:恐陷晝夜節律失調危機

有些人晚睡成習慣,且也不覺得對身體有所負擔,但醫師提醒,國際研究已經證實,「夜貓子」作息會提升3類疾病風險,包含糖尿病的風險提升2~3 倍,肌少症提高3.16倍,憂鬱症狀的風險甚至是晨型人的2.7~4.1 倍。且即便睡眠時間足夠,晚睡仍可能導致晝夜節律失調,進而影響荷爾蒙與新陳代謝的調節,提醒民眾注意。

2025年03月21日 18:45

「工作至少待一年」可能是胡說八道!倦怠管理師:沒人比你清楚

「工作至少待一年」可能是胡說八道!倦怠管理師:沒人比你清楚

限制性的信念(limiting beliefs),顧名思義就是那些限制我們的信念。它們往往是我們自己在沙地上任意畫下的界限。我們之所以抱持那些信念,通常是因為它們一再受到強化,使我們視之為真理。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意見講得彷彿是不爭的事實,你也經常遇到這種人嗎?

2025年03月21日 17:00

北市罕發溫差危險預警!醫曝2類患者猝死風險增 防範方法一次看

北市罕發溫差危險預警!醫曝2類患者猝死風險增 防範方法一次看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這幾天國內出現「暴力溫差」,北市府今(21)日甚至罕見發布「溫差達危險等級預警」,未來幾天的日夜溫差達11℃以上。醫師指出,心腦血管、呼吸道疾病兩類患者在溫差大時可能急性發作、惡化,嚴重時恐增加猝死風險,提醒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2025年03月21日 16:15

金門驚傳食物中毒!6人急送醫 疑便當出問題...3金大生中招

金門驚傳食物中毒!6人急送醫 疑便當出問題...3金大生中招

金門縣衛生局於昨(20)日上午接獲金門醫院急診室通報,有6人疑似食物中毒前往就醫。經調查,患者包含3名金門大學學生及3名民眾,皆分別在金城某便當店購買便當食用,並於3月19日晚間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2025年03月21日 14:47

台大仁醫「最近產房不平靜」 揭多名孕婦出現1情況

台大仁醫「最近產房不平靜」 揭多名孕婦出現1情況

雖現代醫療科技進步,但生產還是有許多風險要注意。台大婦產科仁醫施景中分享,最近產房真的不平靜,幸好所有的病人都平安度過了,「當醫生當久了,我們也是常常會禱告,向上天祈求,祈求孕婦一切平安。」

2025年03月21日 13: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