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聽力受損「十大原因」 專家提醒:恐增失智風險


▲▼示意圖,生活,老人,照顧,陪伴,移工,外籍,陪伴,醫院,醫護(示意圖/123RF)
▲重聽影響社交與認知,增加失智風險。(示意圖/123RF)

文/健康醫療網 王冠廷

好的聽力,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失智風險竟與聽力損失密切相關?家有老年族群若出現失智、重聽相關症狀,一定要多加注意。

台灣年者者75歲以上每兩人幾乎有一人聽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楊宗翰指出,根據PSA華科基金會2019年發布的全臺最大規模高齡聽力篩檢報告顯示,臺灣65歲以上年長者約有40%為失能性聽損,這一比例遠超過WHO統計的33%。此外,75歲以上則是每兩人幾乎有一人聽損(47.9%),85歲以上更是接近一半的人有聽損。這些數據揭示,隨著年齡的增加,聽損的盛行率也隨之上升。

而依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我國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4.97%,也就代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目前估計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罹患失智症的人數約為13萬人。

重聽影響社交與認知 增加失智風險

楊宗翰表示,重聽不僅是由於老化而出現的障礙,它與失智症確實有著因果關係。重聽會影響與人的溝通,並削減大腦的認知功能。在2017年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中,醫學期刊《Lancet》的國際委員會宣布,失智症患者中有35%是由於可預防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過重和重聽所引起,其中由於重聽引起的占9%。

重聽的人因為聽力下降,難以在嘈雜的環境中分辨資訊,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耳朵聽力下降會使人與他人的溝通變得困難,進而影響患者的社交意願。長時間待在家中,大腦接收到的刺激減少,容易導致腦組織萎縮和憂鬱,進而增加失智的可能性,故維護好的聽力,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長者聽力障礙 建議治療改善聽力、刺激大腦

噪音暴露藥物吸菸反覆性中耳炎外耳炎狹窄耳垢栓塞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皆是可能導致老年人聽力損失的因素。而日常生活中,避免噪音、吸菸、耳部受傷,使用耳塞、不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定期檢查聽力、控制高血壓,血糖,血脂,並確實治療中耳炎,以上皆能保護並維持良好聽力。

楊宗翰提醒,若老年人已經出現了某些程度的聽力損失,建議使用助聽器等輔具,幫助改善聽力,減少與聽力損失相關的認知衰退,此外,特定的聽力訓練、維持社交互動及健康的生活飲食,都能刺激大腦、減少失智症的風險。


【延伸閱讀】
腎結石治療 8公分結石也能如吸塵器般「吸」除
南投食河豚中毒案檢驗出爐!「月尾兔頭魨」釀禍 最毒生魚片2片就可致死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瘦瘦筆打出「瘦老臉」 研究揪膠原蛋白快速流失元凶

瘦瘦筆打出「瘦老臉」 研究揪膠原蛋白快速流失元凶

太多人想瘦身,使「瘦瘦筆」(GLP-1RA)大受歡迎,但臨床觀察發現,有人可能因為瘦太快,發生臉部凹陷、顯老現象,國外稱為「瘦老臉」(Ozempic face,Ozempic為藥品名),不過有最新研究指出,瘦老臉未必只和減重速度有關,可能還會導致膠原蛋白流失,若飲食又不健康,皮膚將提前老化。

2025年08月15日 11:59

台大兒醫「遊戲室」被成人科挪用 院方:暫時性安排

台大兒醫「遊戲室」被成人科挪用 院方:暫時性安排

台大兒童醫院三樓生理檢查區旁的等候遊戲區設置相當精緻,堪稱全台灣兒童友善醫療的代表性地標,然而有台大兒科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該區因為高層指示將拆除給成人科醫療業務使用,引發爭議。台大醫院今(15)日緊急回覆,是因為兒醫要成立專門的「兒童心智病房」才會將受影響業務暫時轉去兒醫三樓空間,相關裝置藝術及空間不會有任何拆除及破壞。

2025年08月15日 11:58

脂肪肝每3人就有1人中鏢!營養師教你「8招」救回你的肝

脂肪肝每3人就有1人中鏢!營養師教你「8招」救回你的肝

你知道嗎?肝臟被稱為「沉默器官」,平時幾乎沒有症狀,但一旦出事就是大麻煩,營養師珊珊在臉書專頁「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提醒,台灣B型、C型肝炎盛行率高,而這兩種肝炎正是引發肝癌的主因,她強調,想要護肝,除了不熬夜、均衡飲食,還要定期追蹤肝炎並維持理想體態。

2025年08月15日 11:44

別再害怕「蘿蔔腿」! 醫:代表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

別再害怕「蘿蔔腿」! 醫:代表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

許多女性都害怕自己有「蘿蔔腿」,但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卻指出,小腿肌肉量能反映人體蛋白質的多寡,以及手術的恢復速度,結實的「蘿蔔腿」象徵肌肉充足、耐力佳、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肌肉不足則易造成併發症,拉長住院時間。

2025年08月15日 11:32

每周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0%」 研究:烤煮馬鈴薯沒威脅

每周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0%」 研究:烤煮馬鈴薯沒威脅

炸薯條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但真的要注意份量,因為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每周若吃到3份薯條,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竟然會提高20%,吃一般煮、烤或搗碎的馬鈴薯,則不會有這樣的健康威脅。

2025年08月15日 10:55

長期投入校園戒菸 醫師羅錦祥籲「找人協助」提高成功率

長期投入校園戒菸 醫師羅錦祥籲「找人協助」提高成功率

聯新國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羅錦祥、長期投入校園戒菸衛教工作,14日指出,在戒菸門診接受治療的民眾中,近九成於18歲前即接觸菸品並成癮,顯示青少年時期的人際互動,往往左右健康行為。

2025年08月15日 10:12

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專家教6招:有氧+阻力運動效果最佳

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專家教6招:有氧+阻力運動效果最佳

不少人有高血壓的困擾,擔心一輩子都要吃藥,國外專家也注意到民眾需求,特別整理出6種不必服藥也能降血壓的方法,最強的還是「運動」,有氧加上阻力訓練有機會降到7毫米汞柱,若搭配飲食、減重,效果會更好。

2025年08月15日 10:11

運動後拉筋「無助減少痠痛」 醫:還可能增加關節傷害風險

運動後拉筋「無助減少痠痛」 醫:還可能增加關節傷害風險

許多人知道運動前、後最好要拉筋,認為可以減少痠痛,不過根據最新國際共識,拉筋雖有多種好處,甚至可促進血管健康,但運動後拉筋無法降低痠痛,整體來說也無法預防運動傷害,顛覆不少運動愛好者的想像。

2025年08月15日 09: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