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痛!一秒噴淚 容易復發的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發作會讓人一秒噴淚(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男人沒辦法體驗生孩子的痛,不過,有許多男人曾經體驗過「生石頭」的痛。根據當事人描述,當結石從尿道排出來的時候,痛感爆表,讓人一秒噴淚。 泌尿系統內的結石皆被稱為「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與膀胱結石。由於尿液中能夠形成結晶的鈣質、草酸鹽、尿酸濃度較高,當水分攝取不足時,便會漸漸出現結石。

尿路結石包含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與膀胱結石

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 體重過重、水分攝取不足、吃太多動物性蛋白質、高鈉、富草酸的食物都容易導致結石。腎臟病或代謝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形成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

若有尿路結石的家族史,較容易出現結石。泌尿系統的感染亦是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

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

尿路結石的症狀 當結石在不同位置時,會出現不太一樣的症狀。腎結石可能造成阻塞,增加尿路感染的機會。 輸尿管結石會導致阻塞、疼痛。患者會感受到腰側及背部的劇烈疼痛,疼痛會向下延伸到鼠蹊部。

血尿、疼痛是尿路結石的症狀

尿路結石可能傷害泌尿系統的黏膜,所以會出現粉紅色或紅色的血尿。患者解尿時有燒灼感,尿液可能較混濁並帶有異味。 尿路結石的治療 當尿路結石較小時,有機會自行排出,可以多喝水並密切追蹤。坊間謠傳喝啤酒可以排出結石,是錯誤的想法。 較大的結石自行排出的機會較低,必須接受治療。泌尿科醫師會依據結石的位置、尺寸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

1。體外震波碎石:用震波將結石擊碎,碎裂的結石可以隨著尿液排出。

2.內視鏡取結石:醫師使用內視鏡進入泌尿系統,找到結石後將它擊碎、取出。

3.經皮截石:開刀或用其他的器械進入患者體內取出結石。

尿路結石的預防 尿路結石容易復發,大家一定要調整生活型態,每天攝取充足的水分,才能降低結石復發的機會。

尿路結石容易復發要好好預防

以下各種食物與尿路結石較有關係,記得別攝取過量。

1. 草酸過高的食物,例如茶、咖啡、可樂、菠菜、甘薯、巧克力等。

2. 高普林食物的食物,避免尿酸過高。例如內臟、海鮮、豆類、香菇、啤酒等。

搜尋附近的診所:泌尿科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男「二尖瓣逆流」心衰竭 北榮「心臟不停跳」技術順利修補

男「二尖瓣逆流」心衰竭 北榮「心臟不停跳」技術順利修補

二尖瓣逆流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人口的1%至2.5%,隨著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一名50歲陳先生2年前因感冒,意外檢查出嚴重的二尖瓣逆流,在北榮接受全新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創修補技術,順利解決逆流問題。

2025年04月29日 16:44

肺炎鏈球菌疫情創6年新高 羅一鈞曝「2原因」籲快打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情創6年新高 羅一鈞曝「2原因」籲快打疫苗

疾管署今表示,肺炎鏈球菌染感染今年已累計125例,創下6年同期新高,其中有14人死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肺炎鏈球菌疫情創新高主要跟免疫負債和流感疫情影響。

2025年04月29日 15:15

母親節掀起「音波高訂潮」 光澤診所醫師:美國音波高指名度,精準拉提讓媽媽美得更安心

母親節掀起「音波高訂潮」 光澤診所醫師:美國音波高指名度,精準拉提讓媽媽美得更安心

隨著醫美科技日新月異,各年齡層的女性紛紛開始重視預防老化、延緩鬆弛的關鍵時機。尤其在母親節、舉辦終身大事前夕或是年度保養之際,「母女共美」更是醫美診所常見的風景,愈來愈多媽媽和女兒一起攜手踏上變美之路,慢慢找回自信的同時,更多了話題與增溫感情的機會!

2025年04月29日 14:50

新冠又升溫「高峰恐落5、6月」 20多歲女併發心肌炎住加護

新冠又升溫「高峰恐落5、6月」 20多歲女併發心肌炎住加護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3周上升,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21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7例死亡病例。重症個案中有1名北部20歲女性發燒兩天,第三天到急診就醫時,發現新冠感染併發肺炎和心肌炎,當天就收治加護病房,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2025年04月29日 14:44

上班族K歌狂咳嗽「無法飆高音」 就醫赫見罹患肺腺癌

上班族K歌狂咳嗽「無法飆高音」 就醫赫見罹患肺腺癌

台中一名上班族56歲王先生熱愛唱歌,但最近卻狂咳不已,呼吸也變得急促,就醫檢查,在右上肺發現一顆約2公分、邊緣不規則腫瘤,切除後證實為惡性,為早期肺腺癌,所幸並未擴散,讓他又能一展歌喉。

2025年04月29日 14:33

本土麻疹職場群聚+1!另增3例境外移入「都曾去越南旅遊」

本土麻疹職場群聚+1!另增3例境外移入「都曾去越南旅遊」

疾管署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麻疹確定病例,包含1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北部20多歲男性,為日前公布境外移入致本土職場群聚感染事件的新增個案,另3例都在4月上旬曾到越南旅遊。

2025年04月29日 14:14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擔心心臟健康,卻苦於沒時間運動?新的研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即使只是每天短短三分鐘的適度活動,也能有效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

2025年04月29日 13:13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有網路影片流傳「1歲前不能吃鳳梨、柳丁、西瓜、芒果」,兒科醫師傑登也為此在臉書發文闢謠,直指這些講法不但沒有科學根據,還帶有誤導,1歲以下小朋友唯一明確禁止的「天然健康食物」只有蜂蜜。

2025年04月29日 12:27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引發醫界議論。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引用錯誤的數據呈現不實的台灣狀況,這是非常不當的行為,衛福部這邊會寫信給刺絡針,最快今天就會寄出。

2025年04月29日 12:13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男性若有貧血情況必須特別注意,護理師譚敦慈指出,她的弟弟曾因健檢發現血色素偏低,有貧血情況,1個月後就被診斷出罹患血癌。醫師提醒,貧血與低血壓不必然相關,感染、發燒、出血、貧血都可能是血癌警訊,有貧血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2025年04月29日 12: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