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 改善慢性心臟衰竭症狀

▲針灸治療改善慢性心臟衰竭症狀。(圖/劉師宏中醫師)

編者:劉師宏 中醫師

劉小姐是位45歲上班族。自述在歐洲旅遊時,曾罹患小感冒而痊癒,回台後漸漸開始出現有氣無力的感覺。漸漸的,只爬了幾階樓梯就感到喘息不止,晚上也難以入睡,等到後來下肢腹部都出現了水腫,才前往心臟科門診檢查。一檢查才發現心臟射出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只剩下11%。

國人的隱形殺手

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慢性心臟衰竭逐漸變為世界上已開發國家主要且持續成長的疾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人口族群老化都是現代世界心臟衰竭人口不斷上升的原因。也是我國重視的一項健康問題。

為什麼選擇針灸?

現行對於慢性心衰竭主要是以降低危險因子、降低患者因心衰竭伴隨的併發症、再住院率與死亡率,並且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為目標。現行有許多藥物、心臟復健、心臟移植等等的治療方式

現有國際期刊提出系統性針對針灸治療的系統性統計治療回顧,確認透過針灸刺激身體多處穴位,可改善病人的臨床症狀表現(如水腫、疲累、失眠)、抽血檢驗值如腦排鈉利尿胜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和再次住院的機率。

若在現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針灸治療,還可提升左心室射出分率(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針灸既有療效,且安全性高,實在可為慢性心臟衰竭患者改善臨床症狀的優良選擇。

針刺何處來改善心臟功能?

中醫自古就有關於心臟衰竭的症狀描述,如漢代《金匱要略》云:「心水者,其人身中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描述了心臟衰竭患者水腫、行動易喘、不能平躺等等的臨床表現。而老祖宗也提出了許多相應的藥物與針灸治療手法。

以針灸治療為例,常用穴位有公孫、內關、巨闕、少海等等穴位。運用針灸刺激穴位,提升心臟機能,在臨床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功用。

舉一臨床病案為例:六十五歲的謝爺爺,因為長年高血壓控制不良的關係而導致了慢性左心室心臟衰竭症狀。平常最困擾的症狀是夜間不得安眠,此外還有少氣無力,步行一段距離就會覺得喘,伴隨頭暈心悶等等症狀。

根據患者表現,選擇針刺公孫、內關、上脘、中脘、少海、後溪等穴位。針完約5分鐘後,病人就覺得又尿意要求拔針上廁所,後再針15分鐘。之後回診表示夜間睡眠症狀大有改善,原本須戴氧氣入眠,現在可不需依賴吸氧氣而入睡。疲累情況也大有改善。現持續追蹤治療中。

針灸可能改善心臟衰竭的原理

透過針灸、穴道導引和能改善心臟衰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面向,需要再更深入的研究。台灣中研院的王唯工教授在《氣的樂章》曾提出的共振血液循環理論。筆者認為很可能是一個可能的解釋原因。

王唯工教授認為以心臟本身僅 1.7 瓦的功率,要如何提供血液循環全身的動能?合理的解釋是因為身體心臟頻率以諧波倍頻的方法傳遞。因此在循環上,壓力波的輸送因為共振而容易抵達器官。

而我們透過針刺許多穴位,是會對血液循環的共振模式造成改變的。一個熟練的針灸醫師可以針對發現患者身體本身循環的阻抗點。透過針刺穴位改善血液循環的阻力,可以減輕患者心臟的負荷,同時改善患者末端器官的循環,進而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質。

除了看醫師,還有什麼我能自己做的?

除了在門診接受針灸治療以外,現在還有許多有效安全的保養操可給病患選擇。以靜坐為例, 2010 年《臨床復健》發表,認為透過靜坐、吐納來訓練呼吸肌群,可改善心臟衰竭病人的心肺功能與運動耐受性。

長庚醫院中醫醫團隊以黃澤宏主任為核心也有提出一套太極養心功法,發現透過以上的調理改善,可以改善許多心血管危險因子,且十分安全,此外我們中醫團隊也有與心臟內科、復健科做心臟衰竭復健之研究,發現針灸確實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表現。

現行哈佛醫學院也有採用太極復健的治療指引。此外,透過以上穴位按摩與導引法,可改善氣滯不通、氣血不足的問題,亦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保健方式。若有心臟衰竭問題的患者,可至中醫門診詢問中醫師相關問題。

搜尋附近的診所:中醫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味精傷身不健康?營養師揭驚人真相:雞粉、鰹魚粉也一樣

味精傷身不健康?營養師揭驚人真相:雞粉、鰹魚粉也一樣

相信大家常說味精吃多會口渴,但事實真是如次?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味精其實不會傷身,因為它從天然食材提取出來的,是單純的調味料,人們吃了之所以會口渴,是因為味精中含有13%的鈉鹽,攝取過量會口渴。

2025年02月16日 18:11

水果發霉削掉再吃?專家抖了 曝「最大隱憂」

水果發霉削掉再吃?專家抖了 曝「最大隱憂」

知名連鎖果汁店「日春木瓜牛奶」遭員工踢爆,有分店將腐爛木瓜「發霉部位削掉」打成果汁賣給顧客;日常中有不少長輩發現水果變爛、發霉卻捨不得丟,會將不能食用的部分削除再吃,是否有食安疑慮?毒物科專家招名威示警,千萬不要吃腐爛或發霉的食物,即使將發霉部分去除,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仍可能存在毒素。

2025年02月16日 17:29

手機細菌比馬桶高10倍!每天狂滑恐害生病 專家教「2招」正確消毒

手機細菌比馬桶高10倍!每天狂滑恐害生病 專家教「2招」正確消毒

智慧型手機如今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人幾乎全天候接觸手機,卻忽略了它可能是細菌和病毒的溫床。專家指出,這些病原體可能經由接觸傳播,引發流感、腸胃炎等疾病,建議民眾養成每日清潔手機的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2025年02月16日 16:02

火氣大嘴破超難好? 營養師教你「靠吃」加速復原

火氣大嘴破超難好? 營養師教你「靠吃」加速復原

熬夜、火氣大都可能導致嘴唇乾裂、嘴破,除了可以塗藥治療之外,也可以用吃來加速復原。營養師指出,若有嘴破,建議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蛋白質和鋅,另也要多喝水、維持口腔清潔、少喝酒和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2025年02月16日 16:00

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攀升!僅1成自知 醫示警「8大高危險族群」

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攀升!僅1成自知 醫示警「8大高危險族群」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逐年攀升,但是只有約1成的病人知道自己腎臟有問題。醫師指出,腎臟健康常常受到忽視,很多人直到病變發生,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建議「糖尿病患、痛風患者、長期吃止痛藥者」等8大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腎臟健康。

2025年02月16日 13:52

骨科名醫吳明峯「流感併發心肌梗塞」猝逝!醫示警3族群當心

骨科名醫吳明峯「流感併發心肌梗塞」猝逝!醫示警3族群當心

高雄市知名骨科醫師、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院長吳明峯,12日驚傳因流感併發心肌梗塞病逝。對此,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謂文指出,感染流感可能會有發燒等問題,身體會承受壓力,心跳變快,這就有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尤其長者又是高危險群。

2025年02月16日 11:25

4食物「煮過也別給小孩吃」!兒科醫:大人也可能中毒

4食物「煮過也別給小孩吃」!兒科醫:大人也可能中毒

高溫加熱可以殺死活的細菌,也能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不過,兒科醫師傑登警告,有「4種食物」即使煮過,也不該讓小孩食用,包括銀杏果(白果)、含酒精料理(薑母鴨、羊肉爐)、蜂蜜及未保存好的食物。其中他強調,含有天然毒素的銀杏果,烹煮後雖可降低毒性,但無法完全消除,成人一次吃10~50顆可能中毒。

2025年02月16日 10:25

40歲以上發生率高!醫揭「泌尿道結石」4大常見原因

40歲以上發生率高!醫揭「泌尿道結石」4大常見原因

泌尿道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科疾病,特別是在4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較高。醫師指出,發生泌尿道結石的原因很多,常見原因包括飲水不足、飲食習慣、家族遺傳和其他疾病,如副甲狀腺疾病。

2025年02月16日 09:30

她染流感狂咳數周竟「嚴重心臟衰竭」 喘到無法平躺睡覺是警訊

她染流感狂咳數周竟「嚴重心臟衰竭」 喘到無法平躺睡覺是警訊

一名40多歲女性得到流感後持續咳嗽、氣喘,多次到診所醫院就醫沒改善,甚至因為半夜睡覺會喘,得坐著才能睡,到心臟內科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有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醫師指出,並非感冒都會導致病毒侵犯心臟,導致心臟功能下降,但如果患者剛好免疫力低下或者壓力、休息不足,病毒便可能趁虛而入,如果喘到無法平躺,是心衰竭嚴重警訊,要趕緊就醫。

2025年02月16日 09:09

30歲女橫紋肌溶解症半夜急診 醫看「整天行程」懂了

30歲女橫紋肌溶解症半夜急診 醫看「整天行程」懂了

外科醫師陳榮堅提醒,一名30歲女性聚會續攤玩整天,忘記補水,導致橫紋肌溶解症被送急診,住院治療一周才康復。

2025年02月16日 07: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