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腫又痛又流血! 請你這樣做痔瘡不發作

▲有苦難言的毛病—痔瘡(圖/照護線上)

▲有苦難言的毛病—痔瘡(圖/照護線上)

作者/白映俞 醫師

什麼是痔瘡?

痔瘡是發生於肛門及直腸下方的腫脹血管組織,為肛門附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當下腹部壓力升高之際容易引發痔瘡,像是排便不順,蹲廁所時總要非常用力,體重過重,久坐久站,或是懷孕增加下腹負擔,都會容易引發血管膨出形成痔瘡。另外,隨著年齡增加組織失去彈性,或患有肝硬化導致門脈壓力升高,也容易產生痔瘡。

痔瘡會出現哪些症狀或併發症?

肛門附近血流豐富,神經敏感,不難想見當痔瘡出現症狀時,會帶來腫、痛、及流血等問題。

最常見的痔瘡症狀是出血,剛開始出血的量很少,於排便後擦拭肛門時看到衛生紙上有少許的鮮血,或發現糞便裡帶了一點血絲,這類出血起因於充血的痔瘡組織粘膜破裂,但不一定會讓患者感到疼痛。

有時痔瘡患者會覺得肛門附近較,較為腫脹,碰觸肛門時可能會摸到硬塊當痔瘡的血管被血栓塞住或感染時,患者會覺得肛門附近非常痛

若不接受治療,痔瘡導致的慢性出血有機會引發貧血或大出血,不要延誤就醫。這裡更要提醒大家,若擦拭肛門時發現有血,不要就僅認定這是痔瘡出血,也要擔心是否出血來自更上段的腸胃道,像是胃部、小腸、大腸而來的。因此若看到糞便帶的血色較深,出現血塊,或患者的排便習慣改變,腹部鼓脹或有腫塊,要立即就醫檢查。

面對痔瘡,我們該怎麼辦?

就醫檢查時,醫師除了視診肛門看痔瘡膨出的程度外,還會進行肛門指檢,判斷痔瘡生長的範圍及位置,或需不需要進一步的直腸鏡及大腸鏡檢查。

剛被診斷罹患痔瘡時,多採取保守療法治療,患者先需養成良好且定時的排便習慣,攝取足量的水分及纖維,保持運動,再配合軟便劑輕瀉劑,增進腸子蠕動。家中可改裝免治馬桶

溫水坐浴是另一個很有效的方式,每天讓肛門泡在溫水中約十分鐘,增進血液循環,再配合局部塗抹藥物,減緩痔瘡的腫脹。

若保守治療不見成效,或就醫時痔瘡已經太過嚴重,醫師會建議用手術治療痔瘡。手術方法有很多種,可以用橡皮圈綁住痔瘡,降低血流以迫使痔瘡自動縮小脫落;注射藥劑讓痔瘡硬化掉落,這種治療方式很少帶來不舒服,但效果會稍差;用紅外線或雷射燒灼讓痔瘡硬化縮小;當然也能直接用手術刀切除多餘增生的痔瘡組織。

由於手術方式很多,有的健保給付有的需要自費,醫師會依據患者痔瘡生長的位置及大小建議適當的治療方式,患者不妨多主動了解自己的病情並多與醫師討論。

如何預防痔瘡?

控制體重在適當範圍,避免久站久坐,攝取足量的水分及高纖蔬果,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都能減少痔瘡產生。

擦拭屁股時盡量別用乾衛生紙,可以選用免治馬桶或不含香水及酒精的溼紙巾來保持肛門處的清潔衛生。

溫水坐浴對舒緩肛門處的腫脹很有幫助,不妨定期保養。

繼續關注:痛起來不得了的肛裂(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不是高跟鞋的錯!拇趾外翻「年輕族群激增」 醫點名3類人要小心

不是高跟鞋的錯!拇趾外翻「年輕族群激增」 醫點名3類人要小心

近年來,拇趾外翻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民眾抱怨「鞋子穿不下」、「腳趾卡卡很難受」。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指出,傳統上大眾常將此問題與女性穿高跟鞋連結,但臨床觀察發現,年輕族群甚至男性患者比例明顯上升,顯示拇趾外翻與體質、遺傳及足部結構異常有更密切的關聯。

2025年09月04日 20:31

膝蓋卡卡別再怪年紀了 最新研究發現細胞裡小發電廠才是真兇

膝蓋卡卡別再怪年紀了 最新研究發現細胞裡小發電廠才是真兇

膝蓋卡卡總是以為是年紀大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提早退化別怪年紀大!」,根據最新刊登於《Bone Research》的研究發現,關節問題並非單純「老化」現象,而是粒線體受損導致能量不足,進而讓軟骨基質流失、自由基過度累積。

2025年09月04日 20:10

羅一鈞升疾管署長「首位防疫醫師出身」 陳亮妤接掌健保署

羅一鈞升疾管署長「首位防疫醫師出身」 陳亮妤接掌健保署

衛福部疾管署、健保署長人事確定!衛福部次長莊人祥今(4)日證實,衛福部長石崇良已經於部務會議宣布,疾管署代理署長羅一鈞升任疾管署長,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升任健保署長;衛福部規劃將於下週二進行署長交接儀式。

2025年09月04日 15:47

連續1個月喝「昆布水」!日本人發現:飽足感增加、腸胃變得更順暢

連續1個月喝「昆布水」!日本人發現:飽足感增加、腸胃變得更順暢

台灣人飲食習慣與日本相近,味噌湯、火鍋或滷煮料理中,常能見到昆布的身影。然而,除了熬湯提鮮,昆布還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飲用方式──「昆布水」!

2025年09月04日 15:25

女抽脂後「急性腎衰竭」 衛生局急查診所「揪3問題」先罰5萬

女抽脂後「急性腎衰竭」 衛生局急查診所「揪3問題」先罰5萬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今(4)日踢爆,一名女性做完自體脂肪填補手術卻造成終身洗腎、腳趾頭發黑,然診所切割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又卸責給麻醉醫師。北市衛生局昨日前往稽查,發現觀察床設置超出標準、未依規定核備、未開立醫療收據等3項問題,其中核備問題還要請診所進行說明,其餘則將依法開罰。

2025年09月04日 14:57

腦子轉不動別再靠咖啡硬撐!7種「補腦食物」救回專注力、記憶力也回春

腦子轉不動別再靠咖啡硬撐!7種「補腦食物」救回專注力、記憶力也回春

最近時常因為長時間盯著電腦、熬夜加班,感覺腦袋不清醒,甚至抱怨記憶力退步、情緒起伏不定嗎?這些狀況並非專屬個人或單純錯覺,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指出,國際研究發現,近年愈來愈多人正經歷所謂的「腦霧(Brain Fog)」,並積極尋找能夠幫助恢復清晰思緒的飲食方法。

2025年09月04日 14:53

一早醒來就頭痛?醫師揭「腦壓高」原因:不是只有睡不飽!

一早醒來就頭痛?醫師揭「腦壓高」原因:不是只有睡不飽!

你是不是也有過一早醒來,頭就隱隱作痛的經驗?江坤俊醫師在社群上提醒,起床頭痛可不只是「睡眠不足」這麼簡單!

2025年09月04日 14:53

女嬰全身水泡紅疹罹「色素失調症」 醫揭影響:早期診斷是關鍵

女嬰全身水泡紅疹罹「色素失調症」 醫揭影響:早期診斷是關鍵

一名出生不久女嬰,活動力正常,但全身卻布滿小水泡般的紅疹,經檢查後,確診罹患罕病「色素失調症」。醫師指出,這項疾病與基因有關,影響包含皮膚、牙齒、毛髮、眼睛甚至神經系統的發育,不過只要早期診斷、積極追蹤治療,孩子依舊能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2025年09月04日 11:51

退休教授B肝沒追蹤「突急性肝衰竭」 醫示警:還可能變癌

退休教授B肝沒追蹤「突急性肝衰竭」 醫示警:還可能變癌

75歲的退休教授是B肝帶原,未規律追蹤,因突然疲倦、嘔吐、厭食及頭痛等不適就醫,當下提到自己已有數天的茶色尿、皮膚蠟黃,醫院緊急檢查發現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異常,確定是急性肝衰竭,緊急給予藥物治療。醫師提醒,雖然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若未持續追蹤時,仍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2025年09月04日 11: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