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 自費超耐磨墊片比較好用嗎?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作者:骨科郭亮增醫師

沒時間的人先看結論。如果病人才六十多歲,年輕、活動力強,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膝關節墊片!如果病人已經七八十歲了,傳統健保的墊片就很足夠基本生活使用了!

最近門診詢問人工膝關節自費墊片的病人大增。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是超耐磨墊片。

超耐磨墊片,全名為『高分子聚乙烯人工膝關節墊片』,簡稱自費墊片,相對比於健保給付的傳統人工膝關節聚乙烯墊片,超耐磨墊片就是要「耐磨」,而且得「自費」。

墊片磨耗是人工膝關節失敗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極成熟的手術,主要方法是用合金來取代膝關節兩側磨損的骨頭,用聚乙烯墊片(想成很硬的塑膠)取代軟骨的角色。但使用久了還是會磨損,因再堅硬的東西磨久了也會壞,何況是塑膠。

不考慮感染的因素,墊片磨耗所引發的併發症包括發炎、關節不穩定、骨溶解及人工關節鬆脫,就是造成人工關節失敗而需要再次手術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隨著科技的進步,就有了高分子聚乙烯超耐磨墊片的發明。主要是希望能減少墊片磨耗,降低相關併發症,進而提高人工膝關節壽命。

文獻證據怎麼說?

理論上自費墊片應該有用,而在實驗室裡也證明了它真的比較硬,可以減少摩耗。

那到底實戰成績如何呢?讓我們看看文獻資料怎麼說:

2015在年美國骨科醫學會官方期刊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刊登了一篇大型資料庫回溯性研究:

總共收錄了77084個初次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80% 用一般墊片,14% 使用超耐磨墊片。在五年追蹤的結果,發現兩組病人在人工關節感染、鬆脫、及再置換等各項結果都沒有差別。

2016年發表的一篇的Meta-analysis,總共收錄三個RCT及三個非RCT試驗,共2290個病人。研究發現,病人術後追蹤七年後,結果在再次手術、關節鬆脫、骨溶解、以及墊片相關的併發症等各項數據,兩組病人都沒有差別。而術後病人滿意度及膝關節功能這兩項關鍵指標,兩組病人也都沒有差別。

最新文獻兩組有差異

那難道自費墊片真的沒好處嗎?

我們再來看2016年發表在骨科標竿期刊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的這篇文獻:

這是一個隨機雙盲前瞻性試驗,共收錄了307個首次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其中139個使用超耐磨墊片,168個使用傳統墊片。追蹤超過五年,剩下兩百多個病人。

兩組病人在功能及滿意度等各項數據表現,手術後均較術前進步。兩組都沒有關節假體周圍骨溶解及墊片崩壞的問題。

而使用超耐磨墊片的這組病人,相較於一般墊片組,有比較好的膝功能表現及生活滿意度。

這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一篇兩組有差別的文獻,而作者最後也提到,對於人工關節來說,五年的追蹤仍嫌太短。需要有更長追蹤時間的研究,來證實超耐磨墊片的價值!!!

結論

說了那麼多,到底這個自費墊片有沒有好處?值不值得多花這個錢呢?我覺得可以從年紀以及日常活動度這兩點來考量。

傳統墊片的使用上,只要不發生感染或其他非關墊片的併發症,基本上可以使用約15年。換句話說,超耐磨墊片要能增加人工關節壽命超過十五年,才有其價值。(但目前沒有這麼久的文獻報告。)

如果今天您的家人年紀六十歲左右。簡單的算數,健保墊片用十五年。在國民餘命已經超過80歲的今天,使用傳統墊片的情況下,是極可能需要接受第二次的人工關節手術的。這個情況就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墊片。

但如果今天病人年紀已經七八十歲了,依照前面的邏輯,真的不需要多花這些錢,來換可能的好處。倒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用在其他方面,這樣才比較經濟實在。

同場加映:骨質疏鬆症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醫師告訴您

搜尋附近的診所:骨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在2018年漢光演習中,傘兵秦良丰跳傘發生意外,從大約130層樓的高空墜落,經搶救後,不但生還,並恢復行動力。身為秦當時的主治醫師,陳元皓說,照顧軍中弟兄責無旁貸,當時醫療團隊接手後,所有成員都抱著「一定要讓他好起來」的決心投入,不過最後能成功,關鍵還是秦「過人的勇氣」。

2025年11月01日 09:24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流感疫苗一個月431萬人搶打創紀錄 羅一鈞示警12月疫情捲土重來

流感疫苗一個月431萬人搶打創紀錄 羅一鈞示警12月疫情捲土重來

疾病管制署今(1)日開放公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第二階段接種,疾管署長羅一鈞公布最新數據,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個月總計接種431.7萬劑,創下史上最旺紀錄,若打氣持續,月底將討論是否額外增購流感疫苗。羅一鈞也示警,流感疫情預期本月中才會脫離流行,但隨著秋冬氣溫逐漸下降,疫情可能在12月中下旬捲土重來。

2025年11月01日 14:28

衛福部推「鏟子超人」免費心理諮商方案 今起一年內可有3次服務

衛福部推「鏟子超人」免費心理諮商方案 今起一年內可有3次服務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事件發生至今,第一線救災人員與投入災區復原工作的志工,身心承受高度疲憊與情緒張力,甚至影響後續生活。衛生福利部今(1)日起推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救災人員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馬太鞍溪方案),提供投入救災人員及志工,1年內每人3次心理諮商服務,盼成為救災英雄及鏟子超人「安心」的後盾。

2025年11月01日 13:28

石崇良再揭衛福部人事!3名副署長人選確定「健保署要再等等」

石崇良再揭衛福部人事!3名副署長人選確定「健保署要再等等」

衛福部長石崇良9月1日上任後,加速推動衛福部人事佈局,本週陸續公布疾管署、國健署、食藥署3位副署長人選,繼先前已曝光疾管署副署長林明誠,石崇良今(1)日透露,國健署副署長由原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升任,食藥署副署長是該署主任秘書蔡淑貞接任。

2025年11月01日 13:02

老是聽到水聲閉眼就見泥流!門諾醫進災區撫慰災民創傷後遺症

老是聽到水聲閉眼就見泥流!門諾醫進災區撫慰災民創傷後遺症

馬太鞍堰塞湖潰決造成光復鄉重創,洪水退去已逾一個月,街道泥濘大多清除,多數家戶的水電設備也逐步恢復正常。然而,在環境漸漸回復秩序的同時,災民心裡的創傷仍在延續。有人擔心睡得太沉,不敢吃安眠藥,看不見的傷,比泥水更添淤堵。門諾醫院壽豐分院精神醫學系主任鍾德日前走進災區安撫受創心靈,為災民送藥、諮商,也送去一句句「你不再孤單」的問候。

2025年11月01日 12:34

左流右新第2階段開打!120家全聯、大全聯設站「打疫苗送香蕉」

左流右新第2階段開打!120家全聯、大全聯設站「打疫苗送香蕉」

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左流右新」第二階段今(1)日開打,疾管署和全聯福利中心再次合作,在全台120家全聯及大全聯門市設置疫苗接種站,讓民眾日常採買時就可以在社區就近打疫苗,還會有健康禮一串香蕉可立即補充體力。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防疫大使謝祖武與曲艾玲今在全聯南港旗艦店示範接種,人潮眾多,一個早上下來已經有近400人施打,氣氛相當熱烈。

2025年11月01日 11:50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在台深耕超過30年的外商製藥公司「台灣諾華」,今年第三度榮獲經濟部金商獎「優良外商」肯定,並獲副總統蕭美琴接見。台灣諾華總裁Keizo Miyazawa表示,獲獎是對公司持續投資台灣、引進創新醫藥的認可。

2025年10月31日 23:14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可降低到院前死亡率,讓民眾及時找到AED是一大關鍵。厚生會全⺠急救委員會、愛陌生協會、開放文化基金會與實現會社共同推動「Taiwan AED Google Map 全民建置行動」,提升查找的精確性與方便性,讓每一台救命設備就能發揮最大價值,進而多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2025年10月31日 19:06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大陸杭州一名34歲盧姓女子(化名)婚後歷經2次流產,今年初終於又懷上期待已久的孩子,但懷孕12週產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大部分肝臟位於腹腔外,被診斷為「巨大型臍膨出」,讓她一度陷入絕望。所幸在盧女生下寶寶,由醫護團隊連夜搶救照顧,女嬰成功康復活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8: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