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怎麼辦? 正確保肝很重要

影音/內科 邱宏智 醫師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今天我們請到的是胃腸肝膽科的邱宏智邱醫師,我們要來談B型肝炎。請問B型肝炎大多數人是怎麼得到的?

邱宏智醫師:大部分的B型肝炎是從母體垂直感染,媽媽在懷孕、生小孩的時候,傳染下來的。經過B型肝炎的疫苗注射,以及必要時施打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人都可以免於B型肝炎感染,但是如果媽媽的病毒量非常高,仍有5%的機會傳染下去,這是第一個。第二個B型肝炎傳染的途徑是性行為傳染,大概年紀比較大一點的人,年輕人得到的可能是性行為傳染。至於一起吃飯,這些共通飲食,其實是不會影響的,所以就算家裏面有人有B型肝炎,也不用很害怕說,我們要分開吃,其實一般飲食、一般生活習慣,不會傳染B型肝炎,但是生活上要注意的就是比如說刮鬍子,這些會接觸到血液的,當然就不能共用,所以B型肝炎傳染途徑就是血液、性行為、母體垂直傳染。

劉育志醫師:血液、體液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問一下,接吻會傳染嗎?

邱宏智醫師:接吻基本上來講是不會,就算有病毒,病毒量也非常細微,基本上接吻是不會傳染B型肝炎。

劉育志醫師:有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是,我有B型肝炎,已經驗出來了,但是肝指數是正常的,這樣還有需要去醫院追蹤嗎?

邱宏智醫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有些B型肝炎患者沒有追蹤或只有抽血,這都是需要做澄清的觀念。B型肝炎的人,就算肝指數全部都正常,得到肝癌的風險還是比一般人高很多,所以一般來講,我們會建議,不管怎麼樣,只要B型肝炎,就應該要定期追蹤,包含抽血,驗肝指數GOT、GPT,包含肝癌指標-胎兒蛋白,包含超音波。當然,肝指數如果持續正常的人,我們可以拉長時間,可以半年抽血一次,半年做一次超音波。數值比較不正常的人就要比較密集的追蹤,可能三個月就要抽血一次。大部分的人都建議,六個月做一次超音波。遇到很多患者說,我每年健檢做一次超音波,這其實是不夠的,一般的建議是半年要做一次超音波,但是如果肝臟已經很粗糙,到肝硬化的,甚至要三個月就做一次超音波。

劉育志醫師:什麼時候我們會建議開始治療B型肝炎?

邱宏智醫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台灣12%的人口都要做治療,我想健保就倒了,所以不是所有得到B型肝炎的人都要治療,B型肝炎在你肝指數都非常正常的時候,我們認為發炎不嚴重,所以不需要吃藥。為什麼不要大家都分個藥去吃,就好了呢?因為目前B型肝炎的治療藥物,雖然非常好,但它只能「控制」,能把病毒的複製抑制下來,病毒複製抑制下來,肝指數通常就會慢慢降下來,可是它只有「抑制」,不能「根治」,所有的人都給藥的話,病毒複製雖然抑制下來,但是藥停了,病毒又會出來,所以一般我們建議,如果肝指數持續不正常,超過正常值上限的兩倍,這個時候就要考慮給予藥物,這個健保有給付。第二個需要吃藥的狀況是,病人肝臟已經非常粗糙了,有肝硬化了,這時候有B型肝炎病毒,就要做治療,還有一些少數的狀況,比如說你在做化療,免疫力有些改變,病毒可能會出來,或者是已經肝衰竭的時候,這時都要考慮用藥物治療,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治療。回過頭來,怎麼知道肝指數是否上升?因為平常沒有症狀,所以定期追蹤就非常重要。B型肝炎患者吃了藥之後,把肝指數下降了之後,肝臟發炎的程度就會下降,變成肝硬化的機會就會減少,隨之而來,得到肝癌的機會就會減少,所以這是B型肝炎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劉育志醫師:我們都知道目前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保肝藥,換一個角度來講,B肝患者生活中需要避免什麼?有沒有要避免吃到什麼東西?

邱宏智醫師:基本上來講,B型肝炎的人,慢性肝炎的人,最重要就是生活要規律,飲食要正常、均衡,不必特別去吃保健食品,當然,如果你已經到了肝硬化的狀況,有些飲食還是要特別注意,因為肝硬化的人,抵抗力比較差,要盡量避免生食,譬如說生的海鮮,這種非常容易會細菌感染,肝硬化的人就要特別注意。一般肝炎的人倒是就不用特別去顧慮這件事情,均衡的飲食、規律生活、跟運動是最重要的。

劉育志醫師:幫很多年輕人問一個問題,如果要結婚了,另一半有B型肝炎,這時候應該要怎麼辦?

邱宏智醫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我們剛剛有談到說,B型肝炎會藉由性行為傳染,所以我都建議,家裡面只要有一個人有B型肝炎,家裡面所有人都至少要去驗一次。如果另一半有B型肝炎,你可去驗一下有沒有抗體,我們出生的時候都會打疫苗,疫苗的效果在二、三十年後可能會降低,可是如果再去打疫苗,抗體又會再出來,所以如果另外一半有B型肝炎,但你沒有B型肝炎,可以去打疫苗。一般我們現在會建議,如果你現在沒有抗體,又是高風險族群,譬如說另一半有B型肝炎,或是醫護人員,可能會接觸到血液,可能會被傳染到的,這些我們都建議你去打疫苗,把抗體打出來。

劉育志醫師:很感謝邱醫師來跟我們談B型肝炎,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同場加映:脂肪堆積惹的禍 – 脂肪肝(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世界最長壽的人都這樣吃!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分享,長壽人口密度最高的藍區(Blue Zones)居民,之所以如此健康,關鍵在於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攝取豐富多酚(具抗氧化、抗發炎等功效)、大量日常活動、緊密的社群支持,以及低壓力生活。他也建議多吃深綠蔬菜、豆類、水果,用橄欖油烹調,並飲用綠茶或黑咖啡,實踐藍區的長壽飲食法。

2025年07月03日 14:45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工作越做越無感、人生方向越來越模糊、每天起床都覺得「這樣過一輩子可以嗎?」許多邁入40歲上下的民眾或許都曾出現類似困惑,而這樣的狀態,過去常被標籤為「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2025年07月03日 14:41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及「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明訂保健食品可有膝關節保養功效。食藥署表示,業者需要依照規定完成人體食用研究,才可宣稱有保健膝關節功效,未經評估核可者,只要擅自宣稱功效,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7月03日 14:28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午餐才剛吃飽沒多久,腦袋卻開始打結、眼皮直打架?一整天下來不只疲憊感揮之不去,情緒還跟著上上下下,甚至一不小心就爆氣或衝動下單?

2025年07月03日 13:45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研究指出,真正能降低焦慮、提升生活滿意度的關鍵,並非高收入,而是「良好的理財習慣」,研究特別強調,即便排除收入多寡的影響,只要能穩定存錢、準時繳清信用卡帳單,就能顯著提升心理健康,換句話說,不用變有錢,只要會管錢,就能擁有更安心自在的生活狀態,結果顛覆對財富與幸福的既定印象。

2025年07月03日 13:43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尤其對三陰性乳癌患者而言,更是關乎生死的關鍵問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可對抗讓癌細胞分裂的KIF2C,這項研究成果於2025年8月發表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代表台灣在抗癌藥物開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2025年07月03日 13:14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國內大腸癌的發生與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三,加上年輕化趨勢明顯,威脅不容小覷。台大醫院今(3)日公布最新社區研究成果,透過追蹤17年資料分析證實,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間,可以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死亡風險最高降低將近四成。

2025年07月03日 13:03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北榮表示,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

2025年07月03日 11: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