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嬰幼兒搭飛機 請注意這幾點

▲嬰幼兒到底能不能搭飛機?(圖/pixabay.com)

▲嬰幼兒到底能不能搭飛機?(圖/pixabay.com)

作者:楊為傑 醫師

在門診時偶爾都會都會遇到家長在問我「我的孩子能不能搭飛機?」

其實大家擔心的多是飛機起降時耳朵會不舒服,孩子會不會哭鬧,甚至會不會因此而聽力受損?事實上,飛機起降產生的壓力差,是不會導致耳膜受損的。除非最近有接受過耳朵或耳道的手術,不然是不需要擔心的。

為什麼飛機起降時,耳朵會感到不舒服呢?

中耳以及外耳是以鼓膜作為分界。鼓膜以外是外耳,以內是中耳。中耳包含了耳小骨,以及一個空腔。正常的狀況之下,中耳與外耳是不相通的。所以當飛機在上升時,外耳的部分的壓力會隨著環境而下降。但是中耳的壓力一時之間不會改變,所以兩邊有壓力差時,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而我們在覺得不舒服時,往往吞嚥口水可以改善。這是因為吞嚥這個動作會使耳咽管打開,使得中耳的壓力可以與外界平衡。

而小孩子耳咽管功能不如成人,所以大家會擔心小朋友搭飛機時,中耳與外耳的壓力比較不容易平衡,可能會容易產生不舒服。不過根據研究,大部分的孩子在飛機起降時其實是很平靜的。所以其實不大需要擔心耳朵不舒服的問題。

除了耳朵,還要顧慮這兩點

但是對一位醫師來說,小朋友搭飛機有其他的顧慮。

1.密閉空間所帶來的感染風險

根據研究,的確是有發現機艙的密閉環境,有提高被感染的機率。特別是流行性感冒、肺結核、急性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痲疹等等。而且感染的機率會隨著搭機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所以如果要帶小朋友出國,最好是可以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麻疹疫苗後在出國(痲疹疫苗為一歲時接種)。

2.氧氣濃度的問題

一般噴射民航機飛行的高度大約是30000-40000英尺,這時外界的氧氣濃度已經是過低而不能讓人類生存,所以現代的民航機都是加壓艙,以提高機艙內的氧氣濃度。機艙內的壓力大約是相當於海拔8000英尺的高度。(有特例,波音新出的787夢幻客機,其機艙壓力為6000英尺高度)海平面氧氣分壓為20KPa。飛行中的加壓艙約為15KPa。

減少的氧氣分壓會導致我們血液中氧氣濃度的下降。根據針對正常嬰幼兒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的氧氣飽和濃度會從98%左右,降到92%。不過此時大多數的人還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如果孩子的肺部是有問題的話,血液中氧氣飽和濃度會下降的更明顯。而氧氣濃度的下降可能會帶來不適,甚至是會因為缺氧而產生疾病。

哪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孩子?

1. 早產兒。特別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早產兒。

2. 發生過缺氧的孩子

3. 有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

4. 肺部有疾病的孩子

5. 貧血的孩子

筆記重點記起來

基本上嬰幼兒搭機是安全的,不要再擔心耳朵不適的問題了,那個很少發生的。請大家用力的帶小朋友出去玩吧。但是建議長途飛行前,最好有完整的疫苗接種。如果孩子有耳部或者是肺部疾病,在決定是否搭機前,最好給醫師評估一下會比較好唷!

同場加映:暈車、暈船,怎麼玩都很掃興的 – 動暈症(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肺炎不但排名第三,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指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統計今年上半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創下近六年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PCV13與PPV23疫苗,卻有近5成符合資格者連一劑都沒打。

2025年07月03日 17:44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民間有懷孕3個月內不要公開的習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對此透露,自己的護理師太太曾流產3次,好不容易才生下兒子。他以親身的經驗提醒大家,應尊重孕婦要不要公開懷孕的選擇,對方若真的不幸流產,就要不斷經歷外人的問候,彷彿心如刀割。

2025年07月03日 17:23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為緩解中、重度失能者接受機構式服務之家庭經濟負荷,衛生福利部提供「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114年度申請從今年7月1日開始,補助額度最高12萬。經評估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住民,或具身心障礙證明中度以上失能者,入住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等都可提出申請。

2025年07月03日 16:25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你以為精子數量只跟「要不要生小孩」有關嗎?其實不只如此!即使是不打算當爸的單身男子,也該對這件事提高警覺。根據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大型研究,全球男性的精子數量在短短45年間竟然減少了超過一半,而且在2000年之後還加快了兩倍的速度下滑!

2025年07月03日 15:58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不少網友在感情討論區分享戀愛受挫的經驗,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最後總是愛上同一種類型的人,也許是忽冷忽熱、不夠在乎,甚至讓人反覆失望的對象。就算曾經立誓「下一個不要再一樣」,但到了下一段戀情,卻還是重演同樣的劇本。

2025年07月03日 15:00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世界最長壽的人都這樣吃!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分享,長壽人口密度最高的藍區(Blue Zones)居民,之所以如此健康,關鍵在於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攝取豐富多酚(具抗氧化、抗發炎等功效)、大量日常活動、緊密的社群支持,以及低壓力生活。他也建議多吃深綠蔬菜、豆類、水果,用橄欖油烹調,並飲用綠茶或黑咖啡,實踐藍區的長壽飲食法。

2025年07月03日 14:45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工作越做越無感、人生方向越來越模糊、每天起床都覺得「這樣過一輩子可以嗎?」許多邁入40歲上下的民眾或許都曾出現類似困惑,而這樣的狀態,過去常被標籤為「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2025年07月03日 14:41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及「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明訂保健食品可有膝關節保養功效。食藥署表示,業者需要依照規定完成人體食用研究,才可宣稱有保健膝關節功效,未經評估核可者,只要擅自宣稱功效,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7月03日 14: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