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眠藥會上癮 愈吃愈重戒不掉?

▲吃安眠藥會上癮,愈吃愈重戒不掉(圖/照護線上)

▲吃安眠藥會上癮,愈吃愈重戒不掉(圖/照護線上)

作者/賴奕菁 醫師

聽說吃安眠藥會上癮,愈吃愈重,再也戒不掉?

先講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會!千萬別聽人以訛傳訛,把安眠藥當成洪水猛獸,而長期強忍失眠的痛苦,造成更嚴重的身心傷害。

在醫師的指示下,正確使用安眠藥,不僅不會上癮,將來絕對可以停藥。

真的有辦法停掉安眠藥? 

Yes,當然是。

以我自己多年臨床經驗,很多病人治療後狀況好轉,有時還沒吃藥就睡著了,哪還需要爬起來吃安眠藥? 久了之後,連回診都不來了。

所以,很多人都誤會了「失眠」,以為一旦失眠,就會終身失眠,甚至把失眠當成慢性病,跟醫生討安眠藥的連續處方箋。其實,很多人的失眠只是個暫時的狀態,如果背後的病因改善,失眠也會跟著消失。

所以,沒有安眠藥就睡不著,並不是藥物害人失眠啊!就像不吃飯就會肚子餓,能說是米飯害人肚子餓嗎?而持續失眠的原因,其實是背後的「病因」所致,千萬別把算在安眠藥頭上。

有哪些原因會造成失眠呢?

像是憂鬱症、焦慮症、外界壓力(工作、課業、經濟、家庭...)、疼痛、輪班、身體問題(甲狀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等,都可能引起失眠。當導致失眠的「病因」尚未好轉,卻期望「失眠」症狀消失,絕對是這是不僅難以達成,且是「抓錯重點」。

醫療的重點,絕對不在於計較睡前是一顆還是兩顆安眠藥,而是找出病因,設法改善失眠的原因。當病治好了,睡眠自然會改善,安眠藥就能順勢減掉,逐漸退場。

至於,安眠藥物要怎樣減呢?確切執行步驟請參考此篇:安眠藥的蠶食減藥法

停掉安眠藥,就會睡不好?

有些病人非常擔心,質疑我提出將來可以停藥的說法,他們表示:「安眠藥真的能不吃嗎?我有減過喔,還沒吃安眠藥偶而還能自行入睡,吃過藥之後,如果沒藥就完全不能睡!明明安眠藥會讓失眠惡化!」

聽到病人這樣講,我只好翻病歷唸個幾段,讓病人恢復記憶。因為人是健忘的(這也是為何需要病歷的存在),病人服藥能好睡後,經常會忘記以前失眠有多嚴重。說自己以前可以自行入睡的,大概是一個月可以自然入眠一次,而且是躺四個小時!但是,由奢入儉難,習慣很快睡著,人就無法再忍受躺那麼久的痛苦,停藥減藥反倒感覺睡眠品質變糟。

其實,減掉或停掉安眠藥,最慘最差的後果也頂多就是「回到原狀」罷了。您大可不用擔心安眠藥會惡化失眠的嚴重度。

不過,有些人在停藥初期會出現「反彈性失眠」,因為原本習慣的藥物突然不見了,身體抗議,出現短暫的失眠惡化。反彈性失眠過一陣子就會消失,睡眠會逐漸調回原狀。如果採用漸進法停藥,就能避免掉這種問題。

這樣講起來,如果安眠藥還算安全,為何常聽到安眠藥愈吃愈重的案例?

我個人的經驗是,很多人喜歡自己調藥,自己當醫生。一旦覺得藥效沒有剛開始的好,就自作主張加藥。可惜,加藥的蜜月期無法維持長久,身體很快就習慣了高劑量,故態復萌。然後,就再加藥,愈加愈重,練成「百毒不侵」的抗藥體質。所以,使用安眠藥一定要在醫師監督下,定期回診討論,千萬不要自己加藥。

另外一種吃藥很重的原因,是病人擅自「擴張用途」。安眠藥是為了幫助睡眠,但有人不僅晚上睡覺吃藥,白天補眠也吃藥,遇到事情想逃避也吃藥,情緒不穩也吃藥...最後,產生抗藥性,吞再多顆藥也睡不著,但又產生依賴性,不吞個幾顆藥就渾身不對勁。像這種狀況就屬於「藥物濫用」,必要時得住院戒治了。

結論:謹慎且合理使用下,安眠藥是安全且有效的失眠治療法。請遵照醫囑使用,不要擅做主張加藥或濫用安眠藥。戒癮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就聽醫生的話,謹慎使用,杜絕成癮的機會」。

祝您好眠!

同場加映:為什麼會失眠?破解十大迷思看這裡!

搜尋附近的診所:精神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操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藉改名持續執業,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