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談失智症 頭皮針治療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作者/林舜穀 中醫師

為什麼要頭皮針?療效好且副作用少

治療失智症患者最常用的就是頭皮針,幾乎每個患者都會用到。頭皮針治療有許多的好處,一是可以直接刺激腦部,臨床試驗證實可以提升認知能力、維持生活能力,在動物試驗中也發現會活化腦細胞、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二是頭皮針能對不同的失智分型專門取穴,如血管性失智症會加強運動區、額顳葉失智症會以前額部的神庭和本神穴為主。

頭皮針的另一個好處是安全,因為有堅硬的頭骨保護,不會造成大量出血、也不會傷害到重要器官、感染的風險也低;此外,治療完成後病人即可正常活動,也不會有太多殘留的痠脹或肌肉無力感覺。

當然,頭皮針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相對於四肢部位的穴道來講,頭針的疼痛感更大,有些患者不容易接受,因此我會採用逐漸增加穴位的方式,一開始先由頭頂的百會跟四神聰穴開始,慢慢增加兩側與前方的穴位,用兩到三次的將治療穴位逐漸加入。

為什麼穴位不同?針對不同失智分型

有時候家屬會問我,為什麼我的長輩跟其他人針灸的穴位不一樣?原因是每個病人的失智症分行與病程不同,需要的治療也不一樣。失智症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分類,包含有最典型的阿茲海默症,以記憶力退化、認知功能下降為主要症狀;其次還有額顳葉型失智症,一開始以個性改變、古怪行為為主;還有中風或血管硬化導致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帕金森氏症衍生的失智症等不同類型,個需要不同的治療主穴。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治療失智症最常用的穴道就是頭頂的百會與四神聰穴,有提升認知能力、記憶力、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並且對於行走活動時的平衡維持有很好的效果。由於認知和記憶退化是失智症患者共通的問題,因此幾乎每個失智症患者都會針灸這組穴位。特別是對於典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這組穴位是一定要用的。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前額的神庭穴和本神穴是鎮定安神很重要的穴位,治療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跟行為症狀,包含幻覺、妄想、焦慮、激動、甚至是有攻擊性等症狀。對於額顳葉失智症患者情緒失控,以及中期失智症患者的異常行為,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如果情況嚴重時,還會在加上前額的印堂穴與太陽穴。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運動區是由頭頂往斜下方延伸出的兩條帶狀區域,正好對應到大腦皮質負責肢體運動的部位,對於中風後肢體偏癱或拘攣或是活動不利的患者,以及衍伸出的血管性失智症有治療效果。如果肢體偏癱的情形嚴重時,也會直接在患側肢體針灸加強。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在運動區前方的位置稱為舞蹈震顫控制區,治療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四肢不自覺顫抖、小碎步、轉身困難且身體僵硬等症狀,對於若是有合併失智症狀的患者,也會再配合上頭頂區域的百會與四神聰等穴位。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在頭部兩側耳朵上方,有負責聽力和語言的區域,是治療失智症患者伴隨語言障礙或聽力退化常用的穴道,特別是額顳葉失智症的患者,常在早期即出現語言能力喪失的症狀,就常針刺這些穴位治療。

為什麼要起來走?動氣療法效果更好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在我的失智症特別門診,常常會看到一個特別的現象,許多頭上扎著針的患者,由家屬陪著在中醫科走來走去,他們都在進行動氣療法。動氣療法就是在針灸的同時配合上肢體的活動,適合失智症患者的活動有兩種,一是在針灸的同時緩步行走,動作要慢但是步輻要大且穩定,無法起來走的患者,就由家屬帶著作雙手抬舉的運動。

動氣療法的目的是藉由肢體的活動,帶動氣血的循環以加強針灸的效果,同時可以讓腦部保持清醒,並且給與患者作輕鬆的運動,臨床上發現配合動氣療法的治療效果更好。因此我鼓勵所有的失智症患者都應該於針灸時盡可能配合動氣療法。

動氣療法的時間一般建議至少要 20 分鐘,如果病人不會太勞累的話,持續 30-40 分鐘都是可以的,如果患者累了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等體力恢復在繼續進行。過去的研究發現讓失智症患者接受充分的陽光照射可以改善認知與活動能力,如果就診時有出太陽的話,我會特別請患者到窗邊太陽曬得到的地方治療。

為什麼要加電針?強化治療效果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當失智症並程進入中後期,患者的情緒會越來越難以控制,親近的照護者對他們來說也變的越來越陌生,認知和表達能力也會越來越不好,導致患者時常陷入一種恐慌的狀態。面對這樣嚴重的患者,只有針灸治療較難很好的控制情緒。

面對這種病人,就會在針上加入電的刺激,電刺激一般會使用較低的頻率 (一般是 20Hz 左右),並且將電流慢慢增加,直到病人感覺到明顯的跳動感,或是觀察到病人的表情有明顯的變化為止。

拒絕針灸怎麼辦?耳穴無痛敷貼

▲失智症頭皮針治療(圖/林舜穀)

許多患者對於針灸會有恐懼,特別是已經有被害妄想症狀的患者,初次就診時對於針灸療法時常極為抗拒,這時我就會改用耳穴敷貼作為替代,耳穴敷貼是用有磁性的鋼珠貼在耳部的穴位上,因為是圓滑的珠子,因此敷貼時不會有疼痛感、敷貼後留滯於耳朵上的時間可以長達兩個禮拜,期間完全可以正常的生活,治療的穴位一般選取神門、心點與皮質下點。

耳穴敷貼在臨床試驗中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睡眠與情緒、提高治療參與度,患者的接受度很高,幾乎不太有無法溝通的抗拒現象。

搜尋附近的診所:中醫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放下過往老化觀念!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 不失能成關鍵

放下過往老化觀念!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 不失能成關鍵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4月30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高齡醫學權威、台北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分享「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陳亮恭直言,高齡、老化觀念必須重新調整,而高齡者是否能健康,其中最大關鍵就在於是否「失能」,建議可以從5大面向去著手改善。

2025年05月01日 10:06

晚睡、久坐超傷腦! 專家曝日常「4惡習」:小心成失智危險群

晚睡、久坐超傷腦! 專家曝日常「4惡習」:小心成失智危險群

隨著年齡增長,腦部自然退化成為不可避免的過程。然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專家就警告,現代人有4種常見的壞習慣可能加速腦部萎縮,進而影響到認知能力。英國網媒UNILAD報導指出,這些習慣在科技時代尤為普遍,若不及時改善,恐成為失智癡呆的高危險群。

2025年05月01日 10:29

不是運動!日本人「1習慣」藏長壽密碼 降心血管疾病、失智風險

不是運動!日本人「1習慣」藏長壽密碼 降心血管疾病、失智風險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聞名的長壽之國,這不僅歸功於他們的飲食和基因,生活習慣更是至關重要。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日本人偏愛泡溫泉,且水溫通常不低。研究指出,溫泉熱療不僅能抗菌抗病毒,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效益。經常泡溫泉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幾乎減少了一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更降低約66%。

2025年05月01日 10:02

4年3度罹癌打不倒他!南投醫院溫熱療法 助60歲男抗癌成功

4年3度罹癌打不倒他!南投醫院溫熱療法 助60歲男抗癌成功

60歲張姓男子近4年來連續罹患結腸癌、小腸癌和腹膜腫瘤,所幸在自己的堅持不放棄和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積極接受腫瘤減積手術、腹腔溫熱化療及化學治療,成功清除腹膜腫瘤,術後僅住院6天便可順利出院,現在身體狀況都正常。

2025年05月01日 10:00

又沒收到WHA邀函!邱泰源:依往例組「世衛行動團」赴日內瓦

又沒收到WHA邀函!邱泰源:依往例組「世衛行動團」赴日內瓦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19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日受訪表示,目前仍沒有收到邀請函,衛福部會依照過去模式組「世衛行動團」前往。然而我方爭取參與WHA遭大陸國台辦指為「蹭會」做政治文章,邱泰源回應,台灣有最高醫療品質,也樂於和世界各國互動、協助有需要的國家,此事涉及健康人權,不應該受到任何政治影響。

2025年05月01日 09:56

智慧手錶傳警訊!花蓮男心房顫動接受PFA  解除中風危機

智慧手錶傳警訊!花蓮男心房顫動接受PFA  解除中風危機

55歲常常感覺到心跳突然變快的黃郅達,看到新聞分享智慧手表可以監測心律,便選擇戴上經過認證的Apple watch智慧手錶,其中心臟健康監測功能,常常提醒他有心律不整的狀況,2021年至2023年經過藥物、電燒術式,心房顫動的狀況還是不時發生,最嚴重的時候,連續40多個小時陸續有心律不整的狀況,在花蓮慈濟醫院進行PFA脈衝場消融術後,心臟完全沒有亂跳。

2025年04月30日 18:01

不實投書誤導台灣醫界形象 衛福部籲請《刺胳針》撤稿

不實投書誤導台灣醫界形象 衛福部籲請《刺胳針》撤稿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日前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引發醫界抨擊內容有誤。衛福部今表示,該篇文章不僅錯誤百出,且引用錯誤數據,今天特向該期刊正式投書,並籲求將該篇不實投書撤稿。

2025年04月30日 17:51

他印堂發黑以為「中小鬼」!泌尿醫曝殘酷真相:沒性慾了

他印堂發黑以為「中小鬼」!泌尿醫曝殘酷真相:沒性慾了

泌尿科醫師連繼志近日分享一起病例,一名男患者出現精神不濟、失去性慾等狀況,印堂甚至發黑,被親友懷疑是不是「中小鬼」,嚇得他連忙先到醫院檢查,醫師一見男子狀況,就知道是「睪固酮低下」,經過治療後,狀況恢復良好。

2025年04月30日 17:49

孩子常發呆怪怪的!癲癇並不只有抽搐 醫曝5警訊速就醫早治療

孩子常發呆怪怪的!癲癇並不只有抽搐 醫曝5警訊速就醫早治療

孩子經常發呆、說話或動作突然中止,甚至無法清楚表達哪裡不舒服嗎?這些看似無害的症狀,有可能正是小兒癲癇的發作!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特約醫師張璽提醒,癲癇的臨床表現並非只有抽搐,許多時候可能只是幾秒鐘的愣神、無反應或短暫失神,容易被家長忽略,但及早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2025年04月30日 16:43

醫爆低價給付賜死「手術救命藥」 健保署:台灣價格比日韓高

醫爆低價給付賜死「手術救命藥」 健保署:台灣價格比日韓高

台灣健保壓低藥價,導致不少原廠藥退出台灣巿場,近日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在臉書表示,2022年才在台灣上市的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被健保「賜死」,業務代表說因健保低價到公司不能賣,要停止供貨。對此,健保署也回應,該產品有不同規格,臨床常用的規格供貨是沒有問題的。

2025年04月30日 16: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