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球 請注意6種傷害

▲羽球運動傷害(圖/pixabay.com)

▲羽球運動傷害(圖/pixabay.com)

作者/復健科 陳昭蓉 醫師

最近台灣因一些選手如戴資穎與周天成、王子維等屢創佳績,掀起了一股旋風,讓羽球漸漸成為台灣的全民運動。羽球看似輕巧,但它是一種高技術性且連續、快速、往復移動的運動,很多人把它當成假日娛樂的活動,而忽略了熱身與選擇適當的球具、及運用正確的動作來打球,導致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以下我們就來探討羽球常見的運動傷害。

常見的羽球運動傷害

根據統計一般人比較容易在上肢跟背部出現不適或受傷,但羽球選手最容易出現的運動傷害部位,首要在下肢,其次才是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接著才是軀幹背部。

由圖一我們可知羽球運動中有可能造成每個關節的傷害,以下介紹較常見的傷害。

1. 肩部:肩夾擠症候群、旋轉肌腱炎、旋轉肌腱斷裂

因殺球、擊球造成肩部重覆受到壓迫導致肌腱腫脹、部分纖維斷裂、局部出血、肌腱斷裂。臨床症狀為手臂上舉過頭再外展動作時劇烈疼痛。

2. 肘部:外上髁炎(即網球肘)

因未正確伸展熱身,過度頻繁練習,或是使用不適合的球拍造成;在擊球時,瞬間下壓球拍或長時間握球拍,反覆旋轉前臂及伸展腕部的動作都可能引起網球肘。臨床症狀為在日常生活旋轉毛巾、門把及握拳等手腕動作時引發手肘疼痛。

3. 腰部傷害:椎間盤突出或肌肉韌帶拉傷

擊球時,身體會過度後彎造成腰椎過度壓迫,或是救球時身體快速彎低後又勉強縮身回場的動作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或是脊椎旁韌帶拉傷。臨床症狀除了腰部局部疼痛之外有可能引起腿部痠麻脹痛。

4. 膝部傷害:髕骨肌腱炎、十字韌帶及半月板受傷

在躍起擊球後,單腳落地或轉身時腳來不及跟上,停留在原處導致膝關節十字韌帶負荷過大而鬆弛或撕裂,或是半月軟骨磨損受傷。會導致膝關節腫脹疼痛,若反覆受傷容易造成關節提早退化。此外髕骨肌腱炎及滑囊炎也常因熱身不夠或動作不當而發生。

5. 踝部傷害:韌帶拉傷

常因腳步快速移動或是勉強接球或意外造成。有可能是一次性傷害造成也可能因反覆動作不正確而引起,臨床症狀為局部腫脹疼痛。

6. 腳跟肌腱傷害:阿基里斯肌腱炎或斷裂

因腳部快速移動過程中,肌肉瞬間伸長與收縮所造成。容易因過度疲勞,身不足等造成,也可能因瞬間躍起擊球落下後導致。若是阿基里斯腱斷裂就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羽球運動傷害(圖/pixabay.com)

圖一羽球常見運動傷害部位(周建勳治療師示範)

對於以上種種傷害的處理,有以下的建議;

1. 急性期的處理,主要是RICE(休息、冰敷、固定、抬高患部)。

2. 一般軟組織受傷後的恢復期大約是2至3週,若疼痛已經超過恢復期時,表示損傷組織較嚴重或有些因素沒有解決,此時建議尋求專業醫師來幫你解決問題,目前我們可以透過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來幫忙診斷,提供精準治療方針。

3. 受傷後透過專業醫師處理治療,症狀改善後還要循序漸進進行復健運動,才能再度回到運動場上運動,否則很容易再次受傷。

在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時也要注意安全與防護,才能動得健康、動得快樂! 

▲羽球運動傷害(圖/pixabay.com)

圖二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

同場加映:六招鍛鍊肌力,有效預防膝蓋痛(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復健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乳癌權威名醫遭撞死 院方震驚不捨:無可取代的損失

乳癌權威名醫遭撞死 院方震驚不捨:無可取代的損失

乳癌權威、部立桃園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周佳正今(19)早於北市前往開會途中遭遇公車車禍意外身亡,院方稍早發布聲明表示震驚哀痛,已由副院長即刻趕往現場慰問與關懷家屬及提供協助。院方也強調,周主任醫術精湛、為人謙和,長年投入乳癌外科領域,深受病人信賴與愛戴;除臨床專業外,周主任更肩負外科部協調重任,他的離世,對部桃而言是無可取代的損失。

2025年07月19日 12:44

吃5天就讓大腦變鈍!醫師揭垃圾食物機轉:影響情緒、自制力

吃5天就讓大腦變鈍!醫師揭垃圾食物機轉:影響情緒、自制力

7月21日是「國際垃圾食物日」,意味著在這天可以不忌口,盡情享受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當作生活小確幸。然而研究顯示,短短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讓人反應變鈍、快樂感下降,還更難抗拒這類食物的誘惑。醫師提醒,偶爾放縱無妨,關鍵是不要讓這樣的放縱變成日常。

2025年07月19日 12:07

赴日注意「百日咳疫情」創7年新高 東京、埼玉病例最多

赴日注意「百日咳疫情」創7年新高 東京、埼玉病例最多

日本百日咳疫情嚴峻,我國疾管署公布國際疫情消息指出,日本近一週新增通報3,578例百日咳,為2018年以來新高,其中又以東京最多、埼玉次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家長需注意赴日旅遊的兒童應先完整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返台後如有久咳難癒症狀請戴口罩就醫告知旅遊史。

2025年07月19日 11:11

感染HPV「唾液腺癌風險提高88%」 醫:口腔有傷勿口交

感染HPV「唾液腺癌風險提高88%」 醫:口腔有傷勿口交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後,透過口交或接吻傳播引起的癌症,恐不僅止於口腔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HPV感染者罹患唾液腺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88%;醫師說,口腔若有傷口,應避免口交、接吻等親密行為,同時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以降低相關癌症風險。

2025年07月19日 09:23

58歲女還能「回春」?她停經7年突出血 醫一查悲曝真相:是癌症

58歲女還能「回春」?她停經7年突出血 醫一查悲曝真相:是癌症

台中一名58歲李姓女子已停經7年,卻突然出現陰道出血,且持續兩周未止,家人起初還打趣她「回春了」,所幸李女的姪女是護理師,敏銳察覺異常,立即勸說她就醫。經初步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增厚,轉診至台中榮總後,透過切片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院方隨即安排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與骨盆淋巴腺,目前李女已康復,持續門診追蹤中。

2025年07月19日 02:26

醫曝亞洲將成胃癌重災區 「NG習慣」讓致病因子偷偷潛伏體內

醫曝亞洲將成胃癌重災區 「NG習慣」讓致病因子偷偷潛伏體內

胃不舒服,其實兇手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全球2008年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人中,預估會有1560萬人罹患胃癌,其中大多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屆時亞洲將會是重災區,避免共用筷子、杯子、避免生食跟喝未煮沸的水,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2025年07月19日 02:04

莊人祥急赴台南災區視察登革熱 疫情觀察期延至8月初

莊人祥急赴台南災區視察登革熱 疫情觀察期延至8月初

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市部分地區災情嚴重,加上災後復原期間仍持續有短暫陣雨,登革熱流行風險上升,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今(18)日前往視察台南市佳里區登革熱防治工作情形。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到目前為止仍未有本土登革熱病例,評估本次風災後不至於爆發流行,但是今年境外移入創近6年同期次高,加上接下來還有薇帕颱風影響,預期到8月初都是疫情觀察期。

2025年07月18日 17:53

巴西女童「長出81顆牙」!恐怖X光照曝光 患超罕見多生牙

巴西女童「長出81顆牙」!恐怖X光照曝光 患超罕見多生牙

巴西一名11歲女童日前到醫院拔牙,沒想到X光片卻顯示,她的口腔竟塞了滿滿「81顆牙齒」,其中包含18顆乳牙與32顆恆牙,其他則是多出來的「多生牙」。這起罕見案例由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胡伊斯迪福拉聯邦大學研究團隊確診,相關研究也已刊登在《美國齒顎矯正與顏面矯形學期刊》。

2025年07月18日 17: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