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溢奶、吐奶別焦慮 讓醫師來說清楚

▲寶寶容易溢奶吐奶,是胃食道逆流?!(圖/pixabay.com)

▲寶寶容易溢奶吐奶,是胃食道逆流?!(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喝奶時、之後,甚至一段時間了,都容易溢吐奶?

「歐醫師,寶寶這段時間無論是喝ㄋㄟ時,或是喝完ㄋㄟㄋㄟ後,就容易忽然發出『嘔』聲音後,吐了幾口奶!」、「有時候喝完ㄋㄟㄋㄟ一段時間了,躺在床上也會忽然發出『嘔』聲音後吐奶!」父母親皺著眉頭面露愁容跟我訴說著這段時間照顧寶寶發生的問題。

出生寶寶該喝多少ㄋㄟㄋㄟ才足夠,大便幾天大一次,便秘?或是拉肚子,是新手父母親最常在門診中問我的問題,更別說遇到寶寶無時無刻的溢吐奶,更容易造成父母親的焦慮。

只要體重沒有往下掉,不必換奶、吃藥

我看著寶寶的健康手冊,身高體重都在標準範圍內。闔上健康手冊,抬頭問著焦急的父母「是不是有時候寶寶翻個身、或是用力時,ㄋㄟㄋㄟ有會從嘴角裡溢出、吐出來?」

父母親張大眼睛望著我點點頭、急促地回答「對!對!對!」似乎對於我對於寶寶狀況未卜先知感到訝異!

「這是因為寶寶介於食道和胃之間的括約肌『賁門』構造尚未成熟,寶寶喝奶喝得急促,或是翻身、用力,讓脹氣的腹部壓力變得更大,就會把胃裡面的ㄋㄟㄋㄟ溢吐出來!」、「這就是寶寶常見的『胃食道逆流症候群』!」

「蛤!?」父母親面露疑惑表情面面相覷。

「這樣的溢吐奶狀況,會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括約肌構造慢慢成熟而消失!」、「這段時間可以加強幫寶寶拍打個打嗝,兩餐之間幫寶寶腹部按摩!」、「若是真得還是很頻繁的溢吐奶,可以少量多餐,或是改成水解蛋白奶粉試試看。」

我翻開健康手冊給父母親看「若是寶寶的身高體重沒有成長,再來開要定期服用、緩解寶寶『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併發!」

大多是因為構造未成熟、胃裡的奶跑到食道造成

嬰幼兒時期父母親常常會發現寶寶容易溢奶,或是吐奶,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會有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喝進去的奶沒有進入胃部,而是從食道逆流而上,導致寶寶溢奶或是吐奶。



與其說胃食道逆流是一種「疾病」,不如說這是一種「症候群」,有很多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寶寶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的就是寶寶小,食道和胃之間的括約肌收縮強度不足,這種狀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在一歲前大部份都會改善。



另外,少見的食道和胃的構造出現問題,例如食道狹窄、食道裂孔疝氣或幽門狹窄環狀等先天性疾病,這些不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一段時間就會改善,必須吞食鋇劑之X光顯影檢查確診,需要開刀處理。

腹部裡的胃壓力過大、奶跑到食道而溢吐奶

當寶寶的奶進入食道後,食道和胃之間有一個「賁門」,這是一個位於食道和胃之間的「括約肌」,也是食道和胃之間的一個關卡。寶寶時期這個「賁門」功能尚未成熟,括約肌的鬆弛,導致胃裡面的ㄋㄟㄋㄟ很容易的就經由「賁門」進入食道,再從嘴巴溢出或是吐出。



另外,寶寶的食道都位於胸腔,當寶寶用力時,身體裡面腹腔壓力增加,腹部裡面胃的壓力變大,但胸部裡的食道壓力沒有增加,胃裡面的ㄋㄟㄋㄟ就會往壓力較低的食道跑,也就容易造成寶寶溢奶、吐奶的胃食道逆流。

一半以上的寶寶容易好發、在四個月左右出現

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兒,出生後都遇到胃食道逆流的導致溢奶或是吐奶的問題,發生率男寶寶和女寶寶一樣多。



胃食道逆流最常發生在寶寶約四個月大的時候,隨著漸漸長大,嬰幼兒的括約肌越來越成熟,到了一歲時約八成以上的嬰幼兒不會再出現胃食道逆流的問題,85%在一歲半之前都會好轉,95%在4歲前痊癒。

餵奶時、餵奶後,或是寶寶扭動大哭都會發生

通常寶寶溢奶、吐奶的時間不一定,餵奶時、喝奶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或者喝奶1~2小時後吐奶或是溢奶來表現,甚至是下一餐餵奶前都有可能發生。有時候寶寶的腹部壓增加,例如扭動哭鬧或是開懷大笑、翻身時也會發生。有些寶寶因為喝奶後肚子疼痛,會用躁動不安來表現。



若是胃食道逆流太嚴重,併發食道炎,寶寶一喝ㄋㄟㄋㄟ,就會引發食到疼痛、抗拒吃東西,因而不喝ㄋㄟㄋㄟ、導致吸收不良而生長遲緩,或是溢奶吐奶導致嗆奶,導致肺炎等,稱之為「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嘗試先改奶粉排除奶粉造成的過敏

當父母親發現寶寶容易溢奶、吐奶時,首先,可以先將寶寶的ㄋㄟㄋㄟ改成水解蛋白奶粉一段時間,若是親餵母乳,媽咪可以試著停用鮮奶、高蛋白食物、豆類,避免這些容易造成寶寶腹脹的食物經由母奶餵給寶寶。



如果寶寶沒有再溢奶、吐奶,就可能是牛奶蛋白引起的食物過敏反應。這時候就只能繼續喝水解蛋白奶粉、持續4個月以上。

少量多餐、幫寶寶拍打嗝腹部按摩

若是寶寶還是有溢奶、吐奶,可以考慮少量多餐,例如2~3個小時就餵奶,不要堅持一定要4小時就餵一次。



縮短餵奶時間,寶寶每次喝奶量就會少一點,減少溢奶、吐奶機會。另外,餵奶結束後,一定要在餵奶後勤加拍打嗝,兩餐之間,幫寶寶腹部按摩,減少寶寶腹脹的可能性。

可在奶粉裡加米糊增加黏稠度

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在配方奶加一些副食品、例如每30c.c.加一湯匙米糊,讓ㄋㄟㄋㄟ黏稠度變大一些,寶寶比較不會產生胃食道逆流。



這是因為在ㄋㄟㄋㄟ裡面加上副食品、增加濃度,可以讓胃快速排空、減少胃之食物逆流的症狀,但是,這是指在ㄋㄟㄋㄟ加上例如米糊副食品,若是將奶粉泡濃,也就是水分少一點、湯匙數一定,並沒辦法減少胃食道逆流狀況。

持續溢吐奶,適時吃藥緩解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就是腹部壓力大,造成位於腹部的胃容易跑到食道而溢奶、吐奶,所以加速胃裡面ㄋㄟㄋㄟ的排空,可以減少溢奶、吐奶症狀。



而促進胃排空藥物,主要功用就是利用腸胃蠕動收縮,讓ㄋㄟㄋㄟ把快速跑進小腸、減少在胃裡面的時間。另外,加上止吐藥物、或是中和胃酸藥物,減少胃酸傷害食道,進而改善逆流的症狀。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抽菸喝酒、生活放縱的人」醫師黃軒18日發文指出,他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40歲男性病患卻完全不同,這位病人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但生活卻充斥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體檢發現,竟為早期大腸癌。

2025年11月19日 00:10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秋冬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113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18日 16:17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東京都本月中旬發布流行警報。我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今年日本流感疫情趨勢和台灣類似,都有提早進入流行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一週疫情快速上升,個案數和前一週相比多1.5倍,提醒民眾赴日前評估接種流感疫苗,且應該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18日 15: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