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為什麼我會夜間盜汗?

▲為什麼我會夜間盜汗(圖/照護線上)

▲為什麼我會夜間盜汗(圖/照護線上)

作者:白映俞 醫師

天氣好熱,一整天下來流了不少汗,林阿姨晚上沖個澡,舒舒服服地上床睡覺,半夜卻突然驚醒,哇!睡衣、床鋪都溼答答的,林阿姨站起身走到浴室,發現自己像剛從游泳池走出來的泳者般,從頭濕到腳。這是什麼情形啊?難道就是夜間盜汗嗎?



晚上睡覺流汗時,大家一定要先檢查「環境」。假如房間內溫度高,或睡覺時蓋了太多棉被,那晚上邊睡邊流汗就是正常的,這就不算是夜間盜汗。

夜間盜汗指的是,患者睡覺環境不算過熱,卻因為自己身體內部的問題而異常流汗,甚至流汗流到衣物及棉被都濕了。



夜間盜汗很常見,如果你只有一兩次這樣的經驗,先不用緊張,先調整睡前狀況及睡眠環境就好,睡前不要做激烈運動、不要喝酒、或吃過辣的食物,保持睡眠環境的涼爽

但若你常常發生夜間盜汗,且夜間盜汗已經嚴重影響睡眠,就需要就醫檢查。記住,夜間盜汗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本身,會造成夜間盜汗的疾病原因很多,因此診治重點是要配合「患者其他伴隨症狀」去找到並治療造成夜間盜汗的原因。我們繼續來看。



若你是個年約五十歲的女性,經期有點紊亂,那造成夜間盜汗的主因最可能是「更年期」。除了夜間盜汗以外,熱潮紅、陰道乾澀、情緒不穩等更年期症狀可能在真正停經前幾年就開始困擾著女性。

除了更年期外,感染、癌症、荷爾蒙、藥物等狀況都可能引發夜間盜汗。因此要找到確切原因也不容易呢!你要注意除了發生夜間盜汗以外,你是否有什麼伴隨症狀,像是發燒、體重減輕、心悸手抖等不舒服,這些都是醫師破案的重要線索



當患者有發燒症狀時,我們會先猜測夜間盜汗是由「感染」或「癌症」引起的。

當是癌症引發夜間盜汗時,患者常還有「體重減輕」及「發燒」的症狀。而最常容易夜間盜汗的癌症是淋巴癌,患者同時可能發現淋巴結腫大。忘記淋巴癌的六大症狀了嗎?請看這篇複習一下。血癌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若為感染引起的夜間盜汗,最惡名昭彰的就是「肺結核」,這幾乎是每位醫師心中第一位想到的診斷,因此醫師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咳嗽、體重下降等併發症狀,並檢驗痰液和照個胸部X光。

另外,心內膜炎、骨髓炎、腹內膿瘍、及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等感染症狀也有引發夜間盜汗的可能。



夜間盜汗與荷爾蒙調控也有關,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懷孕、腎上腺腫瘤、或腸胃道及肺部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都是夜間盜汗可能的主因。



藥物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抗憂鬱劑可能讓大約一到兩成患者有夜間盜汗的副作用。用口服藥物及針劑控制血糖時,有時患者半夜會產生低血糖的副作用,而低血糖時可能伴隨著夜間盜汗。治療癌症的荷爾蒙抑制劑,像是常見的乳癌荷爾蒙療法,也會引發夜間盜汗。

還有一個病名是多汗症,沒理由地身體就分泌太多汗水。

如果你經常有夜間盜汗的症狀並深感困擾,可先找家醫科或婦產科醫師評估。若發現是感染、癌症、內分泌等問題引起的,就需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同場加映:
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務必留意(懶人包)

原文出處

搜尋附近的診所:
家庭醫學科內科婦產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癌症轉移堅持花百萬元做質子治療 醫:最先進不一定最適合

癌症轉移堅持花百萬元做質子治療 醫:最先進不一定最適合

在癌症領域,質子治療是相當有用的武器,不過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其實癌友可能有9成不需要做這治療,因為其主要用途在於精準控制局部腫瘤,例如腦瘤、眼部腫瘤或兒童癌症等,若已轉移,全身都是戰場,質子治療難奏效。

2025年11月17日 12:48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據統計,台灣的終身罹癌率約5成,也就是平均每2人中有1人這輩子會罹患癌症。對此,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許多民眾不抽菸、不喝酒,自認吃得清淡,卻還是罹癌,真正關鍵多半不是單一食物,而是長期累積4種「隱形毒素」,包括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若能盡量避免,風險可望降低一半。

2025年11月17日 11:07

本周開始擴大抽驗雞蛋 石崇良:以籠飼蛋為主

本周開始擴大抽驗雞蛋 石崇良:以籠飼蛋為主

彰化芬普尼蛋又有4萬顆流入市面,引發關注。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本周起將擴大稽查,抽驗採取風險分層方式,以編號C的雞蛋(籠飼雞蛋)為主要抽查。

2025年11月17日 11:00

婦肚子悶痛揪7公分肌瘤 達文西手術切除「不留腹部傷口」

婦肚子悶痛揪7公分肌瘤 達文西手術切除「不留腹部傷口」

45歲的魏女士因為近半年下腹部悶痛,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玉珊門診求診,檢查發現有下腹部悶痛合併壓迫症狀,竟然有7公分的肌瘤。經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結合經陰道自然孔手術,患者術後一周即返家休養。由於手術並未在腹部留下傷口,讓魏女士感到非常驚訝,林玉珊表示,傷口藏在看不到的地方,這不只是手術傷口變小,更代表病人能更快回到自己的生活與角色中。

2025年11月17日 10:57

血汗看診壓力破表 研究曝醫師「15%吃安眠藥」:基層風險高

血汗看診壓力破表 研究曝醫師「15%吃安眠藥」:基層風險高

台灣醫師日常承受長工時、高壓力,不少人苦於失眠問題。國內少見針對醫師使用安眠藥的研究顯示,平均每百名醫師中有15人用藥,比例和一般人相近,顯示醫療人員同樣有失眠困擾;研究團隊認為,健保制度應提高非藥物治療的給付,才能有效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2025年11月17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