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開放第三性別選項!性別還有第三種?

▲▼紐約市民從明年開始,可以在出生證明和身分證上的性別欄,選擇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的第三性別(X)。(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紐約市民從明年開始,可以在出生證明和身分證上的性別欄,選擇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的第三性別(X)。(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圖文/志祺七七

10月9日,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簽署了一個法案,從明年1月1日開始,在紐約出生的市民,可以在出生證明和身分證上的性別欄,選擇除了男性(M)、和女性(F)之外的第三性別(X),此外,以後如果有要更改性別,只要個人宣誓書就好,不需要任何經由醫療專業人員的證明文件。

Youtube頻道『圖文不符x志祺七七』這次要帶大家了解一些概念上容易被混淆的性別名詞,以及針對第三性別法案的正反觀點。

「生理性別」是指一個人出生的時候,醫療人員根據嬰兒的生理特徵所判斷而來的性別。但也有少數的人在出生的時候,同時會擁有兩種性別的特徵,或生殖器官可能不是那麼清楚,導致他的「生理性別」難以判定,這些身世特殊的孩子就有可能是性別不明的雙性人。

而「心理性別」,就是他覺得自己是屬於男生、女生,或其他非傳統觀點的性別。如果把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交叉比對,我們就可以得到這個人的「性別認同」,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一致的,他的性別認同就是「順性別」,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謂的「跨性別」。

▲▼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一致的,性別認同就是「順性別」,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謂的「跨性別」。(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一致的,性別認同就是「順性別」,而不一致的,就是所謂的「跨性別」。(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心理性別與認同都是屬於當事人對自己的主觀意識,外人難以定義,而「性取向」也是一樣的,它指的是「一個人會被什麼樣的性別給吸引」,所以有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等不同的性取向。

至於「性別表現或性別氣質」,就是一個人的外顯行為跟特質,看起來是像傳統印象中的男生或女生這樣。當他的性別氣質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時候,例如明明是男生卻老愛玩洋娃娃,就很容易會招來異樣的眼光,然後過得不是很自在。

「第三性」狹義上來說應該是生理上的「雙性人」,但像紐約這種不需要醫生背書就可以改成X性別的情況的話,就不僅限是生理上的第三性,心理上的跨性別者也可以選擇要以第三性的身分展開生活。

▲▼一旦確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確實被承認,政府就能修訂跟性別有關的條文內容,以達成保障權益的目標。(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一旦確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確實被承認,政府就能修訂跟性別有關的條文內容,以達成保障權益的目標。(圖/翻攝自志祺七七Youtube)

身分證上面掛什麼性別,究竟差別在哪裡呢?為什麼需要法律給予第三性的選項?最重要的精神當然就是為了要「減少歧視」並「保障權益」。像是婚姻關係、就業保障等等,一旦確立了「第三性」在法律中確實被承認,政府就可以進一步去修訂所有法律中跟性別有關的條文內容,以達成保障權益的目標。

對於這件事有不同正反方觀點。支持者認為,在生理性別上本來就是有所謂的「第三性」,所以增設第三性給人自由選擇,本來就非常合情合理。

而反對方的論點,志祺七七主要整理出兩種,第一種是「技術上有許多困難」,第二種是「這並無法真正消彌歧視」。

抱持第一種反對觀點的人認為,這牽涉到的範圍非常廣泛,要施行的話有太多障礙,像是:如果去沒有設立第三性的國家是不是就沒辦法入境?廁所是不是都要全面增設X性別?

而第二種反對觀點的人認為,身分證的功能是國家管理秩序的依據,不是登記性別認同用的,就算讓人在上面選了「第三性」,也依然改變不了歧視的事實,因為真正的困境,是來自於每個人心中那個根深蒂固的性別二元概念,所以某種層面上,這個措施可能還會強化固有的「刻板印象」,反而讓雙性人或跨性別者更難走出歧視。

關於這些正反觀點,志祺七七認為,即使它並沒有辦法在一時之間就馬上消彌歧視,但政府應該要讓每個人民都有選擇自我認同的自由,提供第三性的這個選項,至少可以讓跨性別者或雙性人士在沒有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時候,還可以持有一張符合現實狀態的身分證件,而不是得屈就於自己的生理性別。「正視差異的存在」雖然無法直接彌平歧視,但可以是第一步。

▲▼今年年初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證改版」計畫中,取消性別欄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別註記。(圖/記者知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攝)

▲▼今年年初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證改版」計畫中,取消性別欄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別註記。(圖/記者知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攝)

今年年初的時候,政府也曾打算在「身分證改版」計畫中,取消性別欄或增加第三性的性別註記。對於這件事,你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為終結跨國界地區的「月經貧窮」與性別不平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5)日宣布捐贈10萬美金,攜手同樣捐贈10萬美金的長期公益夥伴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共同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1000女孩」計畫。記者會現場特別邀請計畫年度代言人張艾嘉女士親臨見證。

2025年10月15日 21:04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台北車站發生女子遭性侵害事件,相關影片在網路上遭轉傳、散布,衛福部今已收到申訴,並嚴正呼籲民眾請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影片,並勿肉搜、討論、揭露被害人身分隱私,否則恐觸法,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年10月15日 18:32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某超商APP違法廣告加熱式菸品及組合元件等多種品項價格等資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已接獲民眾檢舉,衛將依菸害防制法調查,釐清責任歸屬,最高可處製造、輸入業者新台幣2,500萬元罰鍰,處販售菸品業者新臺幣50萬元罰鍰。

2025年10月15日 18:26

「餓骨症候群」讓她劇痛難行走 靠AI揪嚴重骨鬆、多處微小骨折

「餓骨症候群」讓她劇痛難行走 靠AI揪嚴重骨鬆、多處微小骨折

67歲呂女士因為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相關數值顯示都恢復良好,但卻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全身骨頭劇烈疼痛,包含咳嗽時肋骨疼痛,甚至不能站、不能走,用止痛藥也沒效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後續在三總腎臟內科團隊研發「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分析風險,確認屬於嚴重骨質疏鬆。

2025年10月15日 17:31

凍卵最高補助7萬 醫提醒「3類女性」越早做越好

凍卵最高補助7萬 醫提醒「3類女性」越早做越好

國健署今年9月起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針對因乳癌、血癌等重大疾病治療可能造成生育功能下降或喪失的患者,經專業評估後,女性可申請凍卵補助最高7萬元。對此,醫師也呼籲,「癌友與重大疾病患者」、「遺傳性疾病或卵巢功能異常女性」、「高壓職場族或晚婚女性」應特別留意生育保存的時機。

2025年10月15日 17:04

咖啡喝對方法更健康! 研究曝:每天1.5至3.5杯「有助長壽」

咖啡喝對方法更健康! 研究曝:每天1.5至3.5杯「有助長壽」

咖啡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科學正持續揭示這項日常習慣與健康之間的微妙關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要調整沖泡方式、飲用時間與添加成分,咖啡不僅能提神,還能對身體帶來實質益處。

2025年10月15日 16:46

他靠改變「1飲食習慣」讓肌膚回春!醫實測僅1年:手上黑斑全消失

他靠改變「1飲食習慣」讓肌膚回春!醫實測僅1年:手上黑斑全消失

許多人發現臉上或手背出現黑斑時,往往以為那只是「年紀到了」的自然現象。不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這些被稱為「老人斑」的斑點,其實並非單純只是皮膚問題,而是全身老化與代謝失衡的外在訊號。李思賢醫師還分享美國心臟外科醫師岡德里(Steven Gundry)的案例,指這位醫師過去手上布滿黑斑,後來透過「低糖化飲食」與「調整腸道健康」,僅用一年時間便讓斑點幾乎淡化消失。

2025年10月15日 16:28

翻轉布丁糖分爆表!熱量只多13大卡 醫驚:碳水量=1/2碗白飯

翻轉布丁糖分爆表!熱量只多13大卡 醫驚:碳水量=1/2碗白飯

7-ELEVEN開賣「統一翻轉布丁」造成轟動,民眾出現搶購潮,都想一嚐超厚焦糖的滋味。消化內科醫師蕭偉成也收到友人送的「丁布」,開心歸開心,但他也揭露翻轉布丁隱藏的陷阱,雖然只比正常統一布丁多了13大卡,但碳水量卻從1/4碗飯增為1/2碗飯量,提醒糖尿患者或正在控糖的民眾要小心食用。

2025年10月15日 15:29

留言版